刘兰芝的斗争智慧
2009-07-15李景钢张秀梅
李景钢 张秀梅
摘 要:刘兰芝在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同封建家长焦母和刘兄的斗争中,能够根据他们的性格和地位,区别对待,采取最佳的斗争策略,既最大限度地争取斗争的胜利,又一定程度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表现出这个著名反抗形象智慧的一面。
关键词:刘兰芝 策略 智慧
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传唱不衰,故事女主人公刘兰芝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女性形象。刘兰芝追求美好的爱情,敢于挑战封建家长权威的精神,鼓舞了封建社会许多挣扎在地狱中的女性,不被冠冕堂皇的封建礼教所束缚而成为不合理制度的牺牲品,应该为了争取自己的幸福而勇敢地进行斗争。
前人对刘兰芝的分析已经很详尽,但稍显不足,以前的评论主要侧重于刘兰芝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和她勤劳善良、能干美丽、知书达礼等方面,对其智慧的一面阐述不足。刘兰芝要同焦仲卿在一起,就要同拆散他们的封建家长焦母和刘兄进行斗争。但那时,封建社会正处于上升时期,封建家长所依恃的封建意识形态还很强大,对妇女有随意处置的权力,《大戴礼记》中载“妇有七去:不顾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还特别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焦母和刘兄对这苛刻的相当于法律条文的教条拥有绝对的权力,与之相比,刘兰芝的力量十分弱小,在那种社会条件下,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她并没有听天由命、一味屈服,也没有不顾一切与之拼命,而是客观冷静地分析敌我,精心策划每一步行动,以实现她与焦仲卿复合的目的。应该强调的是刘兰芝虽然被认为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但究其本意并不是为了与封建礼教对抗,虽然她隐约意识到封建礼教有不合理之处,客观行为也具有反抗的因素,但真正目的是为了能够和她所爱的焦仲卿继续生活在一起。可以讲,她的每一步行动都是为了这一目标。她就像一个对敌斗争的统帅,认真分析敌情,谨慎严密地制定作战计划。她将阻碍他们结合的两个人物区别开来,根据他们的性格、地位采取不同的策略,其策略之灵活,策划之精细,不能不令人叹服。对与之并肩作战的丈夫焦仲卿,她也针对他懦弱的性格,采取种种办法鼓励他战斗到底。
焦母是拆散刘焦婚姻的凶手,她无视儿媳善良能干、服侍公婆、照顾小姑的好处,不顾刘焦两人的感情,仅凭一己喜好,就冷言冷语、百般刁难,意欲赶走刘兰芝。对这样严厉蛮横的婆婆,恪尽妇道的刘兰芝满腔悲愤,但是她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婚姻决定权掌握在婆婆手里,所以决不能与之情断意绝,只能百般努力,以求其变。故此,她更加苛刻地要求自己,“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希望博得婆婆的欢心,但婆婆不但不说好,反而故意挑剔,百般找茬。刘兰芝起先并没有告诉丈夫,因为她深知丈夫事母极孝,绝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但是她做了最大的努力仍没有改变婆婆的态度。她明知自己就要被赶走了,但是却还要努力,于是叫回了在外的丈夫,将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他,“非为织做迟,君家妇难为”,希望丈夫能够劝说婆婆留下自己。当焦仲卿跪下哀求,焦母说出真实意图“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刘兰芝彻底明白了,焦母的用意就是为了把自己赶出刘家,自己只有这一条路可以选择。她屈辱之极,愤怒之极,自己含辛茹苦换来的竟是被扫地出门的结果。临走之时,她多么想痛痛快快地发泄心中的不满,痛斥焦母的过分,但如果图一时痛快,自己也将永远不能走进焦家的大门,连那残存的一丝希望也将彻底破灭。思前想后,她选择了一种既能维护自己尊严,又不至于彻底决裂的较为克制的方式。精心打扮后,她光彩照人,辞别焦母。自小学习为妇之道的刘兰芝,用礼节范围内的举动,无声地表达了内心如火山爆发般的愤怒。上前致辞的一番话,有礼有节,绵里藏针,叙说了自己到焦家的所作所为,暗含对焦母的指责,也有希望焦母在最后关头改变主意的良苦用心。与小姑告别之时,兰芝真情流露,泪如雨下,忍痛而别。
用尽了一切办法,刘兰芝却只能坐到被送回娘家的车上。她心灰意冷,心如刀绞,与焦仲卿共坐一塌,默默无语,明了事理的她深知这很可能是他们夫妻最后一次同行,一时间千言万语涌到嘴边,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坚强的她还没有完全绝望,虽然她清醒地意识到两人复合的希望十分渺茫,但夫妻之间的美好感情又使她不愿承认那残酷的结局,她还要继续争取。她明白焦仲卿的坚持是复合的前提,一旦他动摇,一切都将付诸东流。因此她和焦仲卿共同立下了“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铿锵誓言,激励他勇敢斗争,绝不屈服。
被休回家后,面对刘兄的逼婚,她采取佯装应允,争取时间的斗争方针。怀着万分羞愧的心情,面对惊异的母亲,她流泪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母女抱头痛哭。得到了母亲的谅解,但那个“性行暴如雷”的兄长,起初对她给家庭带来的羞辱暴跳如雷,后来看到县长和太守提亲又惊喜异常,一再催促她赶快定亲。但是刘兰芝一心只想着怎样和焦仲卿重新结合,又怎能答应,于是一再拒绝。刘兄看到妹妹竟然要推脱掉太守家这门富贵亲事,再也按捺不住,冲着妹妹大喊“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看着兄长薄情寡义的嘴脸,刘兰芝怒火中烧,但是她并未吐露心声,而是将计就计地说“处分适兄意,哪得任自专”,意图暂且瞒过刘兄,给自己争取最后的时间。真是理智之极,怒火中烧之际,还能有如此计谋。但是被步步紧逼的刘兰芝也深知自己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了,在回答刘兄的问话时,她已经下定了殉情的决心,激昂的语气中包含着无限的凄凉。
对阻碍他们婚姻的两个封建家长,聪慧的刘兰芝采取不同的策略是很恰当的。焦母对他们的婚姻有决定权,所以兰芝虽然痛恨她,却不敢激怒她,如果焦母铁了心,他们的婚姻就彻底结束了,所以只能和焦仲卿一起做工作,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给她时间,促她改变。再者,焦母毕竟是一妇人,又深爱儿子,有可能将她感化。刘兄则不然,他是一个市侩小人,趋炎附势、脾气暴躁,而且对焦家将妹妹赶回来的举动极其不满,要把真实想法告诉他,争取他的同情和支持是不可能的。对太守提亲,他是求之不得,所以说服他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刘兰芝就没有低头恳求,而是昂头作答,暂且骗过他。如果焦家回心转意,迎娶自己,到时再作决裂,即使他到时蛮横也无所谓,自己心意已决。可以说,刘兰芝在争取婚姻和爱情的斗争中,采取了完全正确的做法,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复婚的可能性,也一定程度德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挑战了封建家长的权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们的爱情在那个社会注定只能是一场悲剧。太守家迎娶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刘兰芝为了应付兄长,只好装作裁剪新衣,背地里忧心如焚。可这并没有作用。懦弱无能的焦仲卿在与刘兰芝洒泪而别后,也没有办法,竟然又去衙门上班了。刘兰芝千方百计争取到的一点点时间,就在焦仲卿的无所作为中挥霍掉了。可笑的是当他得知刘家应允了太守家的婚事,竟勃然大怒,急急赶来责问刘兰芝。面对丈夫的责问,已经憔悴不堪的刘兰芝没有诉说自己的委屈,没有责备丈夫的无能,甚至也没有解释自己佯装应允的真实用意。她看着怒气冲冲的丈夫,短短地说了一句:“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此时她知道一切已经不能挽回了,也不必顾忌了,现在她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以死来维护爱情的纯洁,以死来报复无情的家长,以死来诅咒罪恶的制度。在最后的时刻,刘兰芝做出了最后的决策,也是追求爱情的她能做出的唯一选择,也是最正确的抉择。为了最大程度的报复,她甚至选在太守家娶亲的那天。当太守家迎亲的仪仗队热热闹闹地来迎接新娘时,发现刘兰芝早已自杀身亡。死后的一切,刘兰芝早已预料到了,她就是要向世人宣告,爱情比地位和财富更可贵,没有情毋宁死。而焦仲卿“转头向户里”,犹豫再三后,才“自挂东南枝”。如果没有刘兰芝坚定的决心,软弱的书生绝不可能迈出最后的脚步。也正因为这一迈,他们成为追求爱情的先驱者,成为经典的人物形象。
刘兰芝不仅敢于追求婚姻幸福,挑战封建权威,也善于同他们斗争,最后失败的结局丝毫不能掩盖她智慧的光芒。同文学作品中其他反抗女性相比,尤能看出她的过人之处。《西厢记》相国之女崔莺莺暗恋上书生张生,但她并没有实际性的行动,一切都依靠聪明的红娘。如果没有红娘从中牵线搭桥,巧为周旋,她和张生只能是苦命鸳鸯各自飞,好梦难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心思缜密,思想超前,蔑视礼教,但她虽然喜欢志同道合的贾宝玉,却只能是心心相印,并未有丝毫打算,徘徊小径,暗自神伤。其实她是贾母唯一的外孙女,老祖宗把她看做心肝宝贝,虽然贾母对她并不很看好,更喜欢薛宝钗,但是如果她争取,并非没有机会,可怜她一味抑郁感伤,只能偷偷葬花,在贾、薛成亲的当晚,吐血而亡。比起刘兰芝,她们的思想意识显然进步多了,但是她们在斗争的勇气上和策略上却不如刘兰芝。在那个漫漫长夜已经露出曙光的时代,她们本该有更积极的行动来挣脱身上的枷锁。从这一点来说,刘兰芝的做法更显得难能可贵,她带给读者的更多的不是同情而是敬佩,是她的勇气,她的坚持,还有她的智慧。令人叹息的是,她不该生活在那一时代,遇到那样的婆婆,那样的哥哥。也许我们可以化用高晓声的话来评价刘兰芝:“她是一个做主人的材料,却没有生活在做主人的时代”。
(李景钢 陕西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蒲城校区 715500;张秀梅 陕西蒲城县苏坊初级中学 7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