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世博会打造“四海之宝”

2009-07-14

对外传播 2009年4期
关键词:世博会吉祥物上海

世博会和奥运会、世界杯等超级大型活动一样,都十分重视吉祥物对于演绎主题、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历届世博会的标志和形象都已作为独特的无形资产,成为世界公认的遗产之一。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将拿出一个什么样的吉祥物欢迎四海宾朋?2007年12月18日晚:一个头发翘起、圆眼含笑、脱胎于中国传统汉字“人”的蓝色小孩——“海宝”,第一次与公众见面了。

这个吉祥物取名“海宝”(haibao),意为“四海之宝”。这既与小孩身体大海般的颜色呼应,也符合中国老百姓多以“宝”为孩子取名的民俗。“海宝”以汉字“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和“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内涵,是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经济、社会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巨大变化的生动写照。

“海宝”选择“蓝色之水”作为主形态,既显示出世博会举办地上海濒江临海的地域特色和自然之美,也是一种开放包容的象征,展现出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水是生命之源。“海宝”的蓝色主色调,还代表着地球、梦想、海洋、生命、未来、科技,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可谓深度契合。

2004年,上海世博会诞生了由三人合臂相拥而成、以汉字“世”为原形的会徽。此次揭晓的吉祥物以汉字“人”作呼应,可谓珠联璧合,进一步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强化了人与地球、人与世界的紧密关联,深化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代表“世界的中国”

“吉祥物”作为代表东道国特色的标志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她从各个层面反映了东道国的历史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社会背景,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海宝的设计师——台湾漫画家巫永坚说起“海宝”的设计思路时说,我们在设计“海宝”的时候,是从宏观中国的角度看改革30年的路程,做了综合分析后,发现“海纳百川”,这句成语很适合这改革30年的内涵,因为在中国,上海是一个经济中心,也是全世界的资源。从十里洋场到现在的东方明珠的发展路程,就是我们主要创意的起点。然后是想到能有一个全球的经济活动在中国举办,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文化肯定会有很大的包容力。这个舞台将全世界交融在一起——“有容乃大”。所以就以中国书法的“大”字来作为“海宝”的原创。同时,我们从众多颜色中选出蓝色来作为它的基底。蓝色代表了海洋、科技、国家发展,还有包容力与想像力,这也非常符合上海的形象。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要走向世界。“海宝”,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海宝”的欢笑,展示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海宝”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海宝”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朋友们发出的真诚邀请。

展现现代、时尚文化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在设计理念上力求在传承历届世博会吉祥物优点的同时,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有关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一直以来就存在着一场讨论——是设计时尚流行的吉祥物形象还是带有浓厚中国传统特色的吉祥物。

靳埭强评委认为,要选择具有特点的,而非传统的吉祥物形象,与以往国际活动中的吉祥物形象雷同的不选;采用民间传统图案样式的形象不选;虎的形象容易使人联想到韩国,因此也不作选择。评委米丘表示,具有世界性、能纳入国际话语体系的吉祥物,是选择的重点。不排斥民族风格的设计,但更倾向具有国际性的方案。

但也有评委如余秋雨认为,吉祥物给人第一眼的印象,不应该是充满着意义,而是看着舒服和可爱。一些作品,一眼就能看出设计者试图表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反而让人觉得过于认真,显得笨拙。作品具有幽默的内涵、可爱的色彩很重要,具有这些气质的形象,即便是民族元素浓重的,也可以考虑。

吉祥物评委会评委在讨论中达成一致,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因此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应该能体现出国际性、开放性的特点。评委们对于呆板地组合民族元素所设计的形象,采取了摈弃的态度。

汇集全球设计者智慧

为了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遴选符合上海世博会主题和理念的吉祥物,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于2007年1月17日,通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发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征集公告》,正式开始了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全球征集活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专门成立了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征集办公室。

2007年5月31日,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征集正式截止,经过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征集办公室的努力,共收到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四个大洲,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罗马尼亚、新西兰、墨西哥、葡萄牙、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委内瑞拉、加拿大、哥伦比亚21个国家的26655件设计作品。在这些作品中,10岁以下作者的作品数量约占总数的7%,10-20岁作者的作品约占35%,21-30岁作者的作品约占28%,31-40岁作者的作品约占19%,50岁以上作者的作品约占11%。投稿者的男女比例约为56:44。

在135天的征集日里,平均每个小时产生8件应征作品。在5月31日截止后,仍有数百份应征作品陆续送达征集办公室。应征者的职业涵盖学生、干部、退休老人、运动员、护士、设计师、普通职员、画家、作家、教师、演员等等。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征集办工作人员的足迹,不仅踏遍了全国各地,还将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法国、英国等作为吉祥物征集的战略要地。征集办工作人员用积极的态度、敬业的精神、专业的素养、热忱的姿态感染和鼓动了和他们接触的每一个人,他们也把这次面向全球的征集活动真正变成了一次宣传世博理念、普及世博知识、发动公众关心、参与世博的活动,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产生和揭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博会的对外传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国际化的“评委会”团队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征集活动评选工作小组人员名单里,有几个名字格外引人瞩目,他们是韩国漫画家协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韩国漫画家李相鸿,日本工业设计协会东日本地区会长石田圣次和意大利威尼大学校Marino Folin,这些设计师在方案选取和修改过程中,从不同的视角,为“海宝”的设计注入了国际化的理念。

石田圣次表示,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上要简单,一眼看去就能理解的图案。希望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吉祥物产品依然能受到大家喜爱,要考虑到其立体的感觉。他希望设计方案是独特、造型简单、没有雷同感的作品。

征集办负责人刘军说,和征集过程相比,遴选符合上海世博会主题和理念的吉祥物同样重要。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于2007年6月下旬开展了吉祥物的评选活动,并制定了严格、规范的《评选规则》,11位评委分别来自美术、设计、文化、营销、卡通等专业领域,分别来自中国的北京、上海、广东、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日本、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院长仲星明说,在海选时,评委们被分成4组,在评选完自己组别的应征作品后,评委还会交叉评选。“我们所有的评委对所有应征作品都给了一次平等的机会,也就是说所有的应征作品都得到了评委的认真评判。”另一位评委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邱瑞敏则直言,各个领域的专家几乎每天都在“激烈的辩论。”对于确实无法达成统一评判意见的作品,评委们会投票表决。“每一件作品都将至少被仔仔细细地看过一次。”他透露说,有些作品甚至会被不同评委审阅多次,以保证“不漏网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

“海宝”的设计师希望在2010年时做一个卡通推广活动,召集两岸四地的儿童来上海看世博会。目的是透过世博会的观赏,启发人们对世界未来的想象与思考。

(本文根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宣传部提供资料编写)

责编:贺潇潇

猜你喜欢

世博会吉祥物上海
吉祥物来啦!
完形填空一则
吉祥物等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部分国家馆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题目:好……又好……
品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