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评价小议

2009-07-14王秋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艺术化评价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杠杆,具有导向作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探讨如何改革语文评价办法,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发展,摆在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

当前语文教学评价仍是课程改革的瓶颈。评价的方式是花样繁多,但流于形式的却不在少数,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误区表现为:一、将激励性评价与滥用赞语混为一谈。二、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三、评价界面把握失度。概括地说,语文教学评价存在“假大空”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进入到“真善美”的境地呢?

一.以率真的态度帮助学生认识真我

随着时代的信息愈加丰富快捷,学生的认辨能力更为敏锐。教师的率真更能吸引他们走近,促使他们既敬慕老师的学识和为人,也能宽容老师的不足,从而避免外在现实与内在心灵的差异而导致的心理不适。

语文即生活,语文即人文。语文教学评价可随时随地进行,一定的情境中可肯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状况,可欣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赞美学生的感情丰富,也可指出学生存在的缺失。但评价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还应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优势,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老师与学生亲切接触,用真诚的语言启迪学生懂得从正面看自己,又懂得从负面看自己。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失去上进的自信心,降低了他们的志向水准。相反,过度的表扬,活跃气氛的背后冷却了学生的竞争冲动,廉价的表扬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用。评价中做到客观公正,给学生以真实的赞赏和告诫,让学生心灵震动,从而真正地热爱生活,快乐成长。

二.用爱的标尺衡量学生的进与退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教师在评价时要懂得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使教学达到情感互融的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进时,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课堂上,教学的客观的赞赏评价不仅给学生注入兴奋剂,释放学生潜能,而且弘扬学生个性,使学习成为快乐有趣的活动。

教育的秘诀是爱,教育是唤醒、是激励也是约束和规范,恰当的表扬与合适的批评应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这样才能收到好的评价效果。

三.艺术化的评价引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语文教师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讲究艺术性。评价的语言要正确生动、有趣味性和感染力。只有让评价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才能给学生以上进的力量。反之,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艺术化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时时都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也是评价艺术化的一种表现,但要有针对性,并避免繁琐化。教师可帮助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督促学生学会自评,自评的形式不拘,可列表显示,也可用日记记录等。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等,及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同学、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体会自评和被评的乐趣,感受评价形式的独创美。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形式也要力求有创意,以启发学生创造美。

语文教学评价正在课改的大旗下于变革中前进。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少一些表面的繁荣,多一份内在的智慧,定能开拓一片真善美的天地。

王秋林,教师,现居湖北新洲。

猜你喜欢

艺术化评价语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不规则抽象
玩味型格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