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一束
2009-07-14
新闻一束
●苏童《河岸》获中华文学大奖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共保山市委联合主办,《中华文学选刊》杂志社、中共腾冲县委县政府联合承办的“腾冲杯”08-09文学季中华文学奖颁奖晚会,于日前在云南腾冲举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王必胜,中共保山市委书记熊清华等出席了颁奖仪式。苏童的《河岸》获“长篇小说奖”,林希的《岁月如诗》和王手的《自备车之歌》获“中篇小说奖”,王蒙的《岑寂的花园》、范小青的《我在哪里丢失了你》和阿袁的《郑袖的梨园》获“短篇小说奖”,熊清华的散文集《至爱极边》获“散文特别奖”。“腾冲杯”中华文学奖是一项跨年度、且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文学季奖。此次评奖中入选作品的发表或出版时间限定在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评奖的视野较为宏阔,既关注到老一代作家的新作,又注重发现青年作家的佳作。(舒坦摘编)
●黑龙江设立萧红文学奖
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命名的文学奖项——“萧红文学奖”于2009年设立。该奖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人民日报出版社和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办,面向全国和海内外汉语文学作品进行评选。萧红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设置萧红长篇小说奖、萧红华语女性文学奖、萧红研究奖三个奖项。萧红长篇小说奖面向全国评奖,每届评选3部;萧红华语女性文学奖面向海内外用汉语写作的女作家评奖,每届评选长篇小说3部、中短篇小说3部(篇);萧红研究奖,包括萧红和她的作品的学术研究、影视和戏剧创作以及其他与萧红有关的创作,每届评选3部(篇)。萧红文学奖将在2011年(萧红百年诞辰纪念)举办第一届评选,参评作品的年限为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申报、评选等工作从2010年元月开始。从第二届开始,参评时间为正常的评奖年度。(舒坦摘编)
●莫言文学馆在山东高密开馆
据新华网消息,莫言文学馆2009年8月在著名作家莫言的家乡山东省高密市开馆。莫言生于高密东北乡,主要作品有小说《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等,其中《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并获国际大奖,为高密赢得“红高粱之乡”的美誉。莫言文学馆自去年6月动工,总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主体部分由“文学成就”“成长道路”“文学王国”“故乡情绪”“文化交流”等展览板块组成,附设影视室、创作室、莫言书法手迹展室、莫言作品资料室,展示了莫言部分珍贵手稿、获奖证书原件、不同时期照片及莫言影像资料、书法、书信等。文学馆馆名和馆门两侧楹联,分别由著名作家王蒙、贾平凹题写。莫言文学馆力求成为国内珍藏莫言资料、开展莫言研究的中心。据悉,高密市还将修缮莫言旧居,对电影《红高粱》拍摄遗址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但据消息人士透露,莫言本人曾是激烈反对建立莫言文学馆的,他认为,一般的文学馆,纪念馆都是为逝去的在文坛上有影响的人物所建造的,而自己的文学成绩尚达不到那些大家的标准,另一方面,为生人立祠堂也有些不合时宜。(舒坦摘编)
●《(金瓶梅)作者蔡荣名说》在美出版
最近,美国国际作家书局隆重推出中国浙江“草根学者”徐仁达、陈明达、赵颂平、夏吟合著的《(金瓶梅)作者蔡荣名说》一书。徐仁达、陈明达、赵颂平、夏吟四位作者是中国浙江台州地区的企业家,在成功创业和繁忙工作之余,数年认真研究《金瓶梅》,特别是陈明达破解了中国文学史和金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提出了《金瓶梅》作者为浙江黄岩人氏蔡荣名。在海内外和金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社、《浙江日报》、美国《侨报》、《世界日报》等海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这一研究成果。《(金瓶梅)作者蔡荣名说》一书收集了四位作者分别撰写的论文《(金瓶梅)作者蔡荣名考》、《(金瓶梅)作者蔡荣名考续》、《(金瓶梅)作者是黄岩人的一个重要佐证》、《(金瓶梅)中人物姓名的黄岩方言解读》、《(金瓶梅)中的江南饮食文化》、《黄岩方言的修辞方式解读(金瓶梅)“虎中美女”》、《(金瓶梅词话)中的黄岩方言简编》、《蔡荣名(芙蓉亭)诗抄摘录》等。国际作家书局总编辑冰凌表示,中国浙江台州地区一批成功的企业家,以“草根学者”自称,谦逊、平和、执着、认真、顽强地向金学界迈进,以破解中国文学史和金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形成了文化大省浙江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舒坦摘编)
作品信息
●周大新推出“反恐小说”《预警》
去年凭借《湖光山色》摘取了茅盾文学奖的周大新,在近30年的军龄里首次触碰军旅题材小说《预警》。此前,出身乡间的他,一直默默写着中国农村的变迁。周大新曾言:“我觉得有些愧对军队。”而这,只因此前他“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题材”。在小说《预警》里,998部队是一支机密作战部队,作战局局长孔德武业务精湛,正提拔军职在即。这位年过五十、家庭和美、公认好男人的作战局局长,随后挑战了美色、金钱的一系列诱惑。有人帮他妻子炒股,几天之内就赚了40万元;有人邀她女儿留学。为报答朋友盛情,他陪同朋友患抑郁症的妹妹到处求医问药,不想这个病恹恹的女子却对军事机密情有独钟。对这么一个故事,周大新称,“我想借此发出三种‘预警:其一,是对战友们的预警,让他们关注一场时刻需要警惕的反恐战争。其二,是对社会的预警,希望社会有反恐意识。其三,是对人生的预警,人生会面临很多诱惑,一不小心就会身陷其中。”《预警》中还有几个情报贩子,没有立场,只认金钱,但是他们像真正的敌人一样危险。周大新称,和平时期的人们,很容易忘却战争的威胁,可事实上战争的种子始终潜伏着,“预警”就是要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恐怖行径”,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总是许多无辜的平民,在沦为牺牲品”。(舒坦摘编)
●龙应台新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惹争议
龙应台酝酿10年,闭关1年创作完成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日前在台湾出版,目前已经成为台湾最畅销的图书之一。不过该书因为把台湾人描述成“失败者”的后代而在岛内饱受争议,与此同时台湾学者李展平日前指责龙应台引用其研究成果不当,有抄袭嫌隙。因为龙应台在书中将台湾人描述成“失败者”后代,还在书中表示向“失败者”致敬,这一描述激怒了部分岛内群众,但龙应台解释,兵败迁台的国民党政府当然是失败者,他们在军事上失败了,他们在往后的60年里才建立起宝贵的价值主流。在龙应台看来,“1949”对撤退来台的外省人以及曾经为日本打仗的台湾人来说,都是一次失败,因此多年来它是岛内不愿意面对的创伤。《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以女孩“美君”在兵荒马乱中离开淳安家乡为起头,而“美君”原型就是龙应台的母亲;“龙应台”代表离乱中第一代出生在台湾的孩子。龙应台说,在写作一开始,她关注的是1949年前后流离来台的那200万人,但后来她发现自己对这块土地上原来已经存在的600万人所知更少,他们甚至比外省老兵更弱势无声,因此这本书的后半段转向了那些老人的故事。写作过程中,龙应台为搜集史料跑遍了三大洋五大洲,将那个时代生死契约式的流离经历写成这部书。(舒坦摘编)
●黄仁宇《长沙白茉莉》首次在大陆出版
近日,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长沙白茉莉》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简体中文版,这是该书在大陆的首次出版。黄仁宇先生以《万历十五年》等历史著作闻名于世,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写过两本英文小说《汴京残梦》和《长沙白茉莉》。《长沙白茉莉》1989年底在美国写成,后以笔名“李尉昂”在台湾出版过繁体字中译本。九州出版社已于2005年出版了《黄仁宇全集》,此次《长沙白茉莉》简体版的出版,可以看做是《黄仁宇全集》的补遗。小说扣人心弦、一气呵成。“别搞错。我仍是共产党员。就算你用手枪抵着我的脑袋问我同一句话,我也还是这么说。”开篇第一句,把读者带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血雨腥风、各种力量生死角逐的上海滩。湖南青年赵克明加入马克思主义研习团,后被派往上海参与共产党与上海黑帮老大杜大耳的黄金交易,并被杜大耳利用,卷入上海工人罢工事件。黄仁宇在序言中自述“这是一部‘时代小说”,“当中也局部地掺杂了一些真人实事”。书中随处皆是生动的历史细节。该书意在借赵克明的视角看一代人、一座城市在时代的困境危局中踯躅挣扎,从中凝视中华民族的时代命运。有论者指出,小说将角色放置在时代的背景下,让读者感受大历史中小人物的踟蹰无奈,探究小人物背后大历史的波澜壮阔与鲜活生动,进而窥见历史的形貌,这与他一贯提倡的“大历史观”不谋而合。(舒坦摘编)
●余秋雨推出新书《问学余秋雨》
余秋雨的新著《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近日上架,20余万字的书是他5年写作的新作品。?这部“散文式”的文化通史包含了余秋雨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解读,以及他与十余名北大学子课堂互动,大多数观点,都构成了对陈旧思维的挑战。余秋雨认为,以“问学”来读史,能为听者释疑解惑,比《百家讲坛》的“传道”有趣得多。余秋雨心中淌着自己的历史江河,“我故意把某些早期部分大大加重,因为我认为它们是全部中华文化的奠基元素;故意在某几个古人身后反复留连,因为我认为他们是中华文化在不同时期的魂魄所在;又故意在某些漫长的历史走廊里快步穿过,因为我认为那里的风景不必让很多人长久的记忆……”《问学余秋雨》一书脱胎于同凤凰卫视2006年起合作的节目《秋雨时分》。根据电视节目整理出来的原始纪录有50万字,最后的定稿20余万字。(舒坦摘编)
作家声音
●陈忠实称性描写的最重要原则是不作诱饵
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记者提出的在关于《白鹿原》这部作品中,有一些大胆的性描写,这些性描写在读者群中曾引起一些反响,也在被搬上舞台和银幕的过程中成为人们聚焦点,问陈忠实先生自己如何看待这些大胆的性描写时,陈忠实先生这样回答说:其实,在我写作的开始几年,文学作品还没有“性”的概念,顶多是写爱情,但也只限于一定程度。我那时似乎不由自主地以男性为主要写作对象,作品里甚至没有女性。我有一个短篇小说题目就叫《徐家园三老汉》,颇得好评,大家都觉得陈忠实写老汉写得挺好的。后来,社会不断进步,文艺政策不断开放,我对文学的理解也在发展,意识到如果一个作品回避女性,就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环境。写到女性就根本无法避免写到“性”,所以我就意识到,在这部作品中对“性”不可能回避。不仅“不回避”,而且要“撕开写”,要写出在封建幕布之下中国女性的种种生存形态。在写作时,我给自己写过一张提示性的小纸条———“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性的描写最重要的是第三个原则———“不作诱饵”。就《白鹿原》而言,性的概念、性的理念、女性应该如何生活,是一个时代中国人精神历程中绕不过去的严峻问题,关键就在于对性描写的必要性的再三审视,和描写分寸的恰当把握。(舒坦摘编)
●苏童称写作者一生都在写自己的遗嘱
苏童日前接受采访时坦陈,《河岸》这部讲述“由‘光荣至‘耻辱,因‘放逐而‘自由,最终‘获罪”的小说,虽然“不那么好读”,也有“瑕疵”,“却是最接近自己写作理想的作品”。有人说苏童“天生就是写小说的”,苏童矢口否认。他说:“我写作,其实是很艰难的。”“写字的人,要和许多东西搏斗。写一部两部容易,写一辈子难。写了一辈子,也未必能有一部留下来。这一点,给人带来巨大的虚无感。写作者最要和自己搏斗的,往往是这个。”苏童很崇拜一生留得下数部作品传世的人,但“没这种自信”。苏童说,所有知识分子的发言,终其一生都是在书写“遗嘱”,以期“自己的遗嘱”能变成“他人的遗产”。(舒坦摘编)
●孙甘露认为网络文学不应靠向传统出版
“全球华语原创文学大展”评委孙甘露日前在盛大文学论坛上说:“网络文学不应靠向传统出版。”他认为,网络文学本身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凸显出来,这种模式和以传统的出版模式并不相同,以盛大文学网为代表的新的网络文学模式更注重的是通过网络本身来获得效益。这其中就需要解决和传统模式的关系问题。目前,很多出版社都热衷于出版网络流行小说。对此,孙甘露认为:“其实网络文学成功于网络,把它搬到传统出版社效果并不好。”他说,网络的传播方式、连载方式影响着写作方式。现在长篇小说一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字,多的有两三百万字,是海量的。把盛大文学网的小说完全搬进纸媒,先不论质量,全部印刷出来,不可能有人读。海量阅读只可能在网上存在,因为上网阅读等于是“打包”的行为,读者也看其他东西。他强调,网络文学的发展必须和时代传播特质结合在一起。(舒坦摘编)
●李建军认为鲁迅的语言别有魅力
著名评论家李建军日前在武汉谈及高中语文课改必修教材拿掉了鲁迅的三篇文章时坦言,将鲁迅一些重要作品从中学语文必修教材中“淘汰出局”是短视做法,其实鲁迅的语言别有魅力。如“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作品《秋夜》中的名句。有人认为它别有蕴藏,从中能读出无尽深意;也有人认为它是废话,几成病句。李建军认为,鲁迅的文字优雅,其丰富的意蕴和内在的深度有待发掘,“如果能够克服最初阅读的‘困难,反复体会,应该可以感受到鲁迅作品的魅力。”李建军建议,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学术著作以及日记和书信,都要尽量多地反复读,其中《阿Q正传》、《祝福》、《记念刘和珍君》、《随感录》、《灯下漫笔》和《春末闲谈》等都应该成为必读篇目。(舒坦摘编)
海外文坛
●《蜡笔小新》作者臼井仪人去世
日本警方日前发布消息称《蜡笔小新》的作者臼井仪人在群马、长野两县交界处的荒船山坠崖身亡。消息发布后,无数《蜡笔小新》迷为之悲痛不已。臼井仪人享年只有51岁。由于是从100多米的山崖上摔下,面貌已很难辨认,警方通过局部特征的比对,以及各种DNA检测化验,最终确认了死者的身份。警方没有公布臼井仪人死亡的动因,只是说,至今没有发现任何遗书。而在9月11日失踪当天,臼井仪人还对家人说要去群马县登山,傍晚即回。口气和神色并无异常。所以舆论多推断,臼井仪人失足落崖的可能性比较大。臼井仪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前半生很坎坷。1985年,他开始在周刊《漫画ACTION》发表四格漫画《不良百货公司物语》,但当时四格漫画并不受欢迎。直到1990年,他在双叶社的成人漫画杂志上推出了一个新连载,讲述一个色色的小孩子日常生活的故事,没想到一炮而红,连载第二年被拍成动画片,这便是《蜡笔小新》。(舒坦摘编)
●梅尔新作《宿主》引进出版
全球畅销书“暮光之城”系列中文简体版自2008年8月起由接力出版社相继引进出版后,截至目前销量已突破了150万册。与此同时,由“暮光之城”系列作者斯蒂芬妮·梅尔写的另一个超级畅销丛书《宿主》系列首部《宿主》日前推出。?斯蒂芬妮·梅尔2003年凭借处女作《暮色》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作家。《暮色》出版后,梅尔又写了《新月》《月食》《破晓》,被称为“暮光之城”系列。目前该系列全球销量已突破7000万册,并且被译为40多种文字。据悉,《暮色》电影将于下月登陆中国内地,在此之前,“暮光之城”系列豪华珍藏版、《暮色》电影书及男主角罗伯特·帕丁森写真书将于9月下旬出版。《宿主》延续了“暮光之城”系列的主题,探讨不可能的爱——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爱情。小说围绕着共存在一副躯体中的两个女人与两个男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恋情展开,作者别出心裁地将科幻小说元素融入到浪漫的故事中,以新奇的视角和瑰丽的想象吸引读者。(舒坦摘编)
●西蒙·范布伊获世界奖金最高短篇小说奖
34岁的英国作家西蒙·范布伊以其小说集《爱情始于冬天》,获得了第五届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并得到高达3.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的奖金,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奖金最高的短篇小说奖。在颁奖典礼上,范布伊表示对获奖感到吃惊,因为在读到其他几位入围者的作品后,已为其水平之高感到震惊,自知已无希望胜出,而今大奖临于己身,实在“感激不尽”。奥康纳奖评委会主席帕特里克·科特也认为,今年的六部入围作品水平相当,实乃该奖史上最为势均力敌的一届。因而选出最后的大奖得主并不容易。去年获奖的孟加拉裔美国女作家茱帕·拉希丽,则以其《不适之地》打破行规,跳过复评阶段,直接从初选名单中被授予大奖。范布伊生于伦敦,妈妈是爱尔兰人,他现居纽约教书。《爱情始于冬天》是其第二部短篇集,收入五篇小说,其中与书名同题的一篇,讲述著名大提琴家决定退出尘世,却在一位迷恋鸟类的店主感召下回心转意。另外四篇小说同样描写了“濒于放弃的人”。弗兰克·奥康纳奖以爱尔兰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奥康纳命名,用以奖励过去一年中以英文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入围者不限国别。(舒坦摘编)
●《时光之轮》推出中文简体版
与《魔戒》并称“奇幻两巨头”的《时光之轮》系列,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东方出版中心引进中文版,新近推出前两卷《世界之眼》和《大猎捕》,第三卷《真龙转生》将于本年底面世。《时光之轮》是美国奇幻作家罗伯特·乔丹所撰写的系列奇幻,被誉为西方“奇幻小说的里程碑”,在欧美奇幻图书市场上,与托尔金的《魔戒》齐名。罗伯特·乔丹,1948年出生,曾两度在驻越南美军中服役,获得了卓越飞行十字章、V字铜星章和两枚越南勇敢十字章。身为一位历史爱好者,他撰写了许多舞蹈和戏剧评论,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时光之轮》系列。2007年9月16日,因患罕见的心脏“淀粉样变性”绝症,罗伯特去世,留下未完成的《时光之轮》大结局《光之记忆》,由美国奇幻小说新秀布兰登·山德森续完。书中故事,发生在“兰德大陆”。在“时光之轮”的世界里,时间是一个有着七根轮辐的轮子,每根轮辐是一个纪元。随着轮辐转动,纪元更替,历史轮回。(舒坦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