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诠释语文教材里学生成长的话题

2009-07-14刘正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凯勒海伦老师

成长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诠释了成长的内涵,让我们对青少年的成长多了一份认识、多了一份了解。

一.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诲

日本儿童教育学家木村久在《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写道:“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人的成长常常都与父母的教育有关。

爱孩子,母鸡都会;教育孩子,母亲才行。每一个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可见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之大。北大校长、著名大学者胡适教授在《我的母亲》(八年级下册)一文中深情地回忆了母亲对自己学业和为人处事的影响。“我14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闻名中外、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胡适把成功都归功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台湾现代女作家林海音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一文中,谈到了爸爸的严格要求对自己成长的帮助:爸爸的痛打让“我”改掉了赖床的毛病,而且上学再也不迟到;爸爸鼓励“我”勇敢地闯练,使“我”在失去爸爸的日子里,“我”长大了,能够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挫折。《傅雷家书两则》(九年级上)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九年级上)则是父亲通过书信的方式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朋友和长者的身份与孩子促膝谈心,自然深入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力的帮助。

诗人牛汉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八年级下)则是运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了成长过程中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父亲帮我“修理”的第一本书凝聚着他对孩子的厚爱,更是对“我”珍视友情的肯定和褒扬;父亲不仅使“我”拥有了第一本珍贵的书,而且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带着“我”离开了“弄不成”老师,开启了“我”的求知之门。比“我”有出息的乔元贞因为没有能够念书,最终他的“出息”就是一辈子在附近几个小村叫卖纸烟、花生、火柴之类的小东西得以谋生,而“我”则是著作等身的大诗人。“我”的“好”命运不得不感激父亲的远见卓识!

二.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老师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影响人物。我们常常把老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对学生的

影响之大。

美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曾言: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用枪炮征服过欧洲,而海伦·凯勒是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弱女子,她凭什么征服全人类呢?在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八年级下)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除了海伦·凯勒的坚强、好学、勤奋之外,还离不开她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独具匠心的循循善诱,成功后的海伦·凯勒深情地歌颂莎莉文老师“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了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鲁迅先生则在《藤野先生》(八年级下)一文结尾中这样写到藤野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其时,鲁迅先生离开藤野先生已有二十年。一位良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可以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无论是为师者,还是为生者,不可不认真对待这师生关系呀!

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塑造了一对师生的形象。贪玩、调皮、不懂事的小弗郎士正是在最后一课中在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下,最终成为了一个热爱学习、爱憎分明的爱国者。一节课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观,这就是教师的影响。

所以我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句话并不是赞扬老师的职业多么伟大,而是告诫人们教师的职责有多么重大!

三.成长的苦涩与困惑

任何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成长总要经历一些挫折,饱受一些委屈。正是经历了这些苦涩才会有长大后的甘甜。亦如甜蜜的橘子,没成熟的时候又苦又涩。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告诉我们:成长中的“代沟”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高明的作者并没有给予固定的答案,而是让每一位读者从生活中、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中寻找最佳答案。方法也许千奇百样,但是真诚的沟通、换位的理解一定是不二的法宝。

除了经受家长的委屈,有时我们还常常得到老师的误解。黄蓓佳的《心声》透露了以李京京为代表的一些平凡学生的心声:享受均等的教育权利、享受老师同样的关爱,希望老师的阳光能够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人生是辨证的,成长也一样。家长和老师是我们健康成长、快乐成长不可或缺的帮助,可是家长和老师也常常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委屈和挫折。如何处理好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也许这就是成长的困惑吧!

四.成长的体验与感悟

成长与年龄无关,但是成长与一个人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有关。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谁能最早认识自己谁就能驶入成长的快车道。

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七年级上)告诉我们:人生有很多精彩的第一次,要勇敢去尝试,“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则用自己幼年时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成长。淘气贪玩的莫顿·亨特在小伙伴的怂恿下冒险爬上了20米高的峭壁,可是胆小的他没有勇气爬下来,害怕得哭了起来,在闻讯赶来的爸爸的鼓励、指导下,小莫顿一步一步自己走下了悬崖。这一次冒险的经历,让他明白了:成功需要一步一步去靠拢,不要把目标放得太远,而应该着眼于眼前的每一步。正是凭着这种体验与感悟,曾经胆小的莫顿·亨特最后却成为了美国二战期间最勇敢的飞行员。

五.成长的收获

成长的过程有苦涩、困惑,有体验与感悟,但只要你是用心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金波的《盲孩子和影子》(七年级上)用童话的方式讲述了“爱”的故事:影子在帮助别人之后自己也获得了新生的命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在给别人幸福的同时,自己也能够获得幸福。“盲孩子”在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下,最终获得了光明。“盲孩子”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你不自暴自弃,向往光明,善于、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关心,你就一定能够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影子收获了新生,盲孩子收获了光明,支撑在成长收获的背后的是“爱”!——我们既要乐于给人以爱,也要善于接受他人给予自己的爱。“爱”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收获!

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七年级下)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传颂,其原因我认为是:大家都憧憬着每一个人都想凭着梦想和不懈的奋斗获得一个圆满完美的结局——亦如饱受欺侮的丑小鸭有朝一日能变成令人瞩目的白天鹅!千百年来,童话总是那么美好,给人遐想,给人信心和力量。向往美好,也许这是人类成长的动力吧。

季羡林先生说:“在人生的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孤独,是成长历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该如何面对孤独?孤独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双重性质的“药物”,懦弱者被它毒死,勇敢者把它当着成功的营养剂。被孤独毒死的懦弱者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历史上只留下那些战胜孤独的英雄。现实生活中也常常是这样: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也无论是显赫,还是卑微,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孤独,每一个人都会害怕孤独。不同的是:有的人一味害怕孤独、躲避孤独,他们最终成为了生活的弱者;有的人能坦然面对孤独、战胜孤独,这些人凤凰涅槃,成为了生活的强者。认识了孤独,该如何面对孤独、战胜孤独?北大教授曹文轩在他的《孤独之旅》(九年级上)中借杜小康的成长历程给予了我们一个答案。油麻地富户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和同学去放鸭子。在空旷的天底下、广漠的芦苇丛中、单调的河水里,杜小康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孤独,但是为了能够摆脱家庭的经济危机、为了能够重返校园,他坚强地搏击风雨,伴随着鸭子的长大,杜小康也成长了起来——他用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战胜了孤独,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其实,爱、信念、战胜孤独,都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收获,也是人生的重要收获。

成长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人教版教材的编者们煞费苦心,挑选了这十几篇文章,也许意在给大家指点一二吧。

刘正军,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猜你喜欢

凯勒海伦老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作家死亡之谜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海伦·凯勒的故事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