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知识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2009-07-13洪拓夷
〔摘 要〕本文概述了个人知识资源及其开发,论述了个人知识资源的特性,探讨开发个人知识资源的目的和策略,提出建立个人知识库和个人原始资料档案等的管理方法,同时指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知识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C250;C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164-03
The Management and Collection for Personal Knowledge ResourcesHong Tuoyi
(Library,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personal knowledge resources,the methods of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for personal knowledge resources.It made a deep research on how to formulat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For instance,the personal knowledge database,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file.At the same time,it put forward several new ideas for personal knowledge resources management.
〔Key words〕personal;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resources
1 个人知识资源
本标题中所论及的“个人”是指那些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职称和学位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等知识型智力人才,如院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高级工程师、科研项目带头人等,即所谓的高级人才。“个人知识”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所有知识(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包括知识的存在形态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包括创造知识所具有的潜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中,隐性知识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才的专业深度、广度和成熟度。所以,个人知识开发与管理工作的核心也应侧重于隐性知识的显化与共享[1]。
个人知识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对个人已经创造的知识内容和相关联信息所进行的发掘、提炼、保存及传递等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对其知识的简单复制与集中,而是要使其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显性的知识尽快被活化,最终促进全社会学术研究和知识增长。
2 个人知识资源的特性
个人知识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2.1 个性化
有些个人知识是以自己知识累积为基础,在某一动态情景下相对独立建构而生成,具有相当的特殊性,这些知识往往更多是通过个人智力实践和个人内在倾向性综合而成,其中个性化的元素尤为明显,如个人的判断、推理、创新和表述等。
2.2 情境性
一个新知识最初都源于某一具体境遇,它往往被挖掘时,会被个人融入当时特定情势、个人已有的相关记忆及情势下的具体参数等元素,同时也会形成个人在类似情境下创造其它相关新知识的先知和经验[2]。
2.3 经验性
有些个人知识的形成,既考虑了当时特定情势有所帮助的各种因素,又是其经验的智慧化积淀,其创造知识的灵感与顿悟往往来自本专业研究的经验积累。这种知识依靠经验而创造,又需要依靠经验而有效运用。
2.4 意会性
有些个人知识包含相当的个性化因素,如意识、倾向、态度、隐喻等,这些经验化、个性化、隐性化的元素一旦成为个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码显化的难度加大,甚至无法言表,只能意会。
2.5 私密性
个人隐性知识是由个人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创造灵感和原发情势等元素结合而成,往往具有主观性、不易表达性等特点,甚至于某些知识链条的关键结点仅存在于个人记忆中,往往被秘密保留为私有,这种知识一般无法被充分认知,潜在的价值也难以得到最大发挥。
2.6 社会性
知识个人是社会成员之一,他并没有与组织和社会相脱离、相矛盾[3];个人知识也不是由孤立的、纯粹的个人因素所致,而是个人在吸取了社会传承的基础知识后,经过更多的社会实践,甚至和同行进行深入交流等来获得和创造的,它的产生离不开社会背景,反过来又会作用于社会。
3 个人知识资源的开发
3.1 个人知识资源开发的目的
个人知识资源的开发有助于知识管理活动的不断拓展与创新;有助于加快显性知识的生产与组织管理,加快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动与转换,加快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激励[4];有助于加快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尽快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化、系统化,促进个人知识逐步集中管理并转化为组织知识;有助于加快个人知识的共享与流动,从而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率;有利于个人知识资源被同行和相关研究学者快速和便捷地参考与吸收,使其学科领域更具创新优势和竞争力,推动社会创新活动和知识生产与转化。因此,需要建立个人知识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长效机制,选定合适的组织策略和管理方案,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培训专业组织人才,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个人知识。
3.2 个人显性知识的搜集
个人显性知识是个人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创造的,往往载于各种载体并可传播和共享,如有关文件、文献、讲义、讲稿、课件、口述、证书、录音、录像等,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个人的学术水平、研究方向、专业成就,以及与其有关联的其它相关信息。对个人显性知识要设法使其结构化、文档化,可根据人才的专业背景、个人性情及开发条件等来决定所要采用的搜集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个人档案归档方法,如上门收集、移交、缴送、寄存、捐赠、复制、购买等。总之,搜集方法要因人而异,灵活多样。在搜集过程中,首先要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去做好个人的思想工作;其次,要保证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同时尽量搜集齐全;最后,要与当事人签订收缴与使用协议,取得他们的理解与合作,解除其后顾之忧。这样既能有效保护个人知识产权和个人利益,又能使其知识得到及时传播和有效利用。
3.3 个人隐性知识的显化
个人隐性知识往往难以用语言文字明确表述和传播或主人根本不愿意显露。对认知、技能、情势等的经验、直觉和预感等与个体的内在和经验紧密相关。对于个人隐性知识,首先要确定其专业类型,并着重从隐性知识的内容、情景和取向等方面深入挖掘[5];其次,通过相关技术或工具使挖掘出的隐性知识及时显性化和系统化;最后,采取适于个人知识资源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对个人知识进行积累、交流和共享。
隐性知识显化的方法有:(1)经验笔记法。这是由个人经常把自己在研究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知识的方法和经验进行语言化,并把这些外化的知识记录和固化到某一载体上,如笔记本等。(2)咨询记录法。这是由信息收集人员在与隐性知识个人进行对话和交流过程中,对于那些口头回答的重要知识内容和相关信息所作的记录。这些记录虽然比较零散,但能够反映出个人所拥有的部分专业技能和经验等。(3)学术交流。经常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如定期举办高质量的专题学术研讨会,组织同行撰写论文、介绍工作经验等,可以通过学术论文集、会议记录等形式保留专家和学者的个人隐性知识。(4)档案法[6]。即由工作人员和隐性知识个人把他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工作总结等具体材料,像档案一样加以系统化保存。
4 个人知识资源的管理
4.1 建立个人知识库
个人知识库的创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1 个人知识库的设计和规划
确定库中人才的层次、学科、范围等;确定个人知识的数据类型、结构体系和组织方法;确定数据库开发语言、兼容性和运行模式等。要建立个人知识命名及编码规则,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以便在存储和检索时均有章可循。
4.1.2 个人知识库的软件开发
采用数据库结构建库,可以把个人知识的外表形式、内容特征、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等记录到各个字段并加以描述和关联。可选用服务器/客户端(C/S)模式,服务器端主要用于存放与管理数据,具有强大的伸缩性和可靠性,客户端主要用来检索和个人通过账户密码校验上传数据。在数据库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各种数据类型、多用户并发、多途径检索、限定输出、在线维护等功能。
4.1.3 个人知识库的数据整理和著录
本着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广泛调研和搜集知识人才及其相关信息,全面收集其显性知识,重点突破其隐性知识。对数据的搜集、组织和著录要尽可能详尽,如个人博客、个人媒体、个人笔记、个人人际资源等需要认真分析和著录,需要著录的个别保密信息应加密字段,限定使用。
4.1.4 个人知识库的维护与管理
由于个人知识在不断推陈出新,其数据也在不断增长,所以需要及时追加和更新数据,以保持数据的动态稳定,使个人知识库永保活力。数据库软件也要根据用户需求、新型数据著录需要和运行环境变化而更新和升级。
4.2 建立个人知识原始资料档案
个人知识原始资料档案不同于人事档案和科技档案,它建档的内容是已经显化的个人知识资源和有关内容,如个人的文献、文件、成果、媒体资料、各种证书、聘书等,对它的收集、归档和使用,要遵守知识产权,尊重主人意愿,需要在与其签订的协议框架内进行。首先,要作好知识个人的宣传工作,介绍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知识共建共享的意义等;其次,要建立规范的移交程序和正式的移交仪式,签署有关协议和承诺等;第三,对个人资料的存放和保管可以沿用一般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建议按照个人资料的不同类型分类保管,并建立个人全宗档案关联索引,这样既节省空间,节约设备,又便于档案的著录和标引[7],便于快速归档、检索和利用,同时有利于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要求。另外,对个人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归档需要长远规划,并主动出击,提前介入,超前控制,确保个人资料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8]。
5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处理好隐性知识保密与其显化的关系
个人隐性知识是个人内化而成的知识和相关信息,被个人视为私有财产,往往具有相当的私密性,甚至一些主人不愿对其显化和传递,怕失去其权威性、垄断性和竞争力,其实,知识显化与知识保密并不矛盾,只不过未被显化的知识由个人保密和个人使用,而显化的知识则由组织保密和社会传承。前者是相对孤立的,使用范围小,增值速度慢,而后者是开放的,使用范围大,增值速度快。保密与显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在不影响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显化建库是为了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和利用个人隐性知识,使其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主动宣传,主动尊重个人的智力隐私权和私有“财产”的限制性建议。
5.2 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个人知识建库和个人资料归档,都是为了加快知识流动和使用。而个人智力创造活动和智力成果、知识个体间的知识交流、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组织间的知识流动等都应当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凡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更具有共享和使用的价值,而只有在被使用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才能有所体现,否则其价值可能会自然流失。知识产权是一种公共性很强的私权,但同时又具有公共利益的目标[9],它鼓励人们进行智力创造,丰富社会知识资源;有知识产权作保障,人们便愿意向社会公开自己的劳动成果[10]。同时,个人知识资源的共享又能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所以,知识保护与知识共享是既对立统一,又相互促进。
5.3 建立健全个人知识资源的管理制度
个人知识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需要走规范化和标准化道路,需要完善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需要建立统一的收集程序、严格的保密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利益协调机制[11]、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资源共享平衡机制等。所有相关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在一个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其目的是为了鼓励知识创新和知识奉献,促进个人知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6 结束语
个人知识资源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它对加快科学研究或直接实践于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个人知识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和流动。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提高认识,承认个人知识的重要性和管理的可能性;其次,加强对个人知识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创新,加强个人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显化;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个人知识资源管理更加及时、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有序;最后,对个人知识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尚需深入研究,它必将推动知识保护与知识共享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桂琴.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6,(1):17-19.
[2]蔡春.个人知识:教育实现“转识成智”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6,(1):10-15.
[3]吴剑瑜.试论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信息导报,2006,(7):21-24.
[4]洪拓夷.参考咨询工作的知识管理策略[J].情报资料工作,2007,(5):84-86,101.
[5]纪利群,王恒山.知识型企业中个人的知识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4):74-78.
[6]李玉荣.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初探[J].情报科学,2007,(3):357-359,376.
[7]王晓光.给高级知识人才增设个人专业档案初探[J].兰台世界,2007,(7)(上半月):16.
[8]潘亚男,向立文.论科研档案开发利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档案学通讯,2005,(2):48-50.
[9]胡峰.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均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5,(6):32-34.
[10]周淑云,陈能华.论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J].图书馆论坛,2007,(2):29-31.
[11]朱雪忠,徐先东.浅析我国科学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J].管理学报,2007,(4):47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