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精神与培养学生良好人格

2009-07-09吴永兴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客家人学校德育人格

钟 珏 吴永兴

在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上,如何避免空洞说教、灌输规范的单调枯燥,使学生知而动情,动情而能践行,从而使学校德育真正有实效?针对我校地处客家地区,学生全是客家人的实际,我们认为,充分利用客家资源优势,发挥客家资源的作用,探寻客家精神与学校德育的和谐构建,对关注学生的成长、丰富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的技能乃至学校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来源于中原汉民族,北方粗犷豪爽的性格特征,煅造出客家人的乐生迈进、刚强弘毅和勇敢豁达。而客家人作为汉民族一支民系,其形成和发展,经历数次大迁徙。颠沛流离、世事多艰使客家人养成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的特性,客家人是“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影响或选择下的适者”。客家人经过历代长期艰苦奋斗使民族性格得到考验和磨练,使客家人自始至终带有一种浩然正气的民族节操。他们崇尚忠义、反抗压迫的凛然自傲之气,使他们成为“民族心理发展中的一群勇者”。客家先民是中原华胄,他们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虽几经辗转流徙,然其文化气质不变。客家人深重的文化气息使他们成为“优者的遗业与涵儒”。

几千年来,客家人在艰苦生活中渐渐磨砺出别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气质,即是本文要谈的“客家精神”。史学界为“客家精神”作了小结:勤劳刻苦,锐意进取;重教崇文,耕读传家;团结协作,海纳百川;敬祖睦宗,爱国爱乡。

客家精神源于穷山僻壤艰苦环境的锻炼,源于无数客属先知推动历史进步斗争中的智慧结晶,既继承了中原士大夫文化的传统,又融入了闽、粤、赣土著的古百越族文化。客家精神不是个体代表,它是存在于客家整个民系中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有这些优点皆涵盖在中华民族之中,它是“中华精神”的演绎。

青少年的人格不健全,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青少年道德观的反映;青少年的道德现状,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社会德风的一面镜子。那么,在当前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在港台文化、韩日文化被追奉为时尚的今天,如何重塑小学生的良好人格,如何重树正确的道德观?我们认为,人格的培养、道德的养成应重视陶冶,应力戒形式主义。因此,在现时代社会不正之风深刻影响学校德育的严峻形势下,在学校德育中彰显客家精神不失为有益的选择。

通过对学生进行客家历史、客家文化等知识的熏陶、教育,让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使学生在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成就人生的健康人格上获得感悟。首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系统的客家历史知识,我们编写了适应他们的学习特点,便于他们理解的“校园民谣”,顺口溜式的民谣令孩子们朗朗上口,易懂,易记。诸如“五次迁徙,崇文尚武,男子谋生,妇女耕田,尊师重教,吃苦耐劳”等四字一句简单明了,系统成套。学生们于朗朗的诵读中潜移默化接受了客家文化的浸染,自然而然增加了他们对客家人优秀品质的崇敬,自然而然使本已疏离了的民族荣辱意识得到了重建,也自然而然促进了他们学习客家人、以身为客家人而自豪的倾向。其次,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娱文体活动,如学唱客家山歌、开展客家文化知识竞赛等等,使学生在娱乐中能够体会到客家人勤劳、朴素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生命的意义。第三,充分发挥学校周边客家人文资源上的优势,建立客家民俗展览室。几年来,民俗展览室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通过客家人农具、生活用具、戏具等实物的展示,让孩子们得到充分朴素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明白他们的现在是由过去客家人历经百年演变进化发展而成的;也使他们明白,这些祖祖辈辈都沿用的生活农具,体现了他们与民族文化传统的血缘关系,维系了世世代代客家人的生存繁延。这些质朴实用的实物,引发学生们对先祖父辈的浓厚兴趣和崇敬之情,它们的说服力比我们教师的说教更胜百倍。

我们开辟“客家人”专栏,专题报道客家风土人情,刊登客家新闻、客家时事等,告诉学生有些客家地方至今仍然落后、贫穷,使学生通过全面了解客家,树立学好各科文化,打好扎实基础,将来为家、为国做贡献的理想。学校将德育目标定位于弘扬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文化遗产的观念,陶冶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文化情操,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与欣赏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和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猜你喜欢

客家人学校德育人格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客家人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