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有乘数效应

2009-07-09许祖谦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讯息显微镜自学

许祖谦

【编者按】教学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教学设计是多方面的,找准学生感兴趣的切入,这样的设计才有效。作者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寻找教与学的最佳方案,以调动各种因素来提高课堂效益。以下是作者在教学中运用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自学设计、讯息设计、生成设计、情境设计等六方面的做法,呈现出来与大家一起商榷。

一、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堂的窗口,它既能反映教材的整体内容,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体现教师巧妙的构思,是一种教学艺术的美。它是教学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是教学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是教学美的创造与欣赏的统一。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节的教学,它是本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把这节课的思想方法传递给学生呢?具体见图1。

图l板书不仅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在板书的引导下,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学会了此定律的研究方法;同时还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找到了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比如电路图的设计、电表的使用等,体现从已知的出发来解决新问题。巧妙的构思,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享受中理解了这幅美丽的图案中蕴涵着知识和方法,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另外,板书是把知识联结在一起,形成网状的结构,从而使学生增强记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实践证明,板书设计对教学效果有乘数效应。

二、练习设计

练习是知识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帮助学生巩固、熟练、活化基础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能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理论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正确的方法,从而促进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练习的设计不仅要多样,而且还要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设计出有梯度的练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基本定律中的“练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比如《功》这节的练习设计如下:

(1)小王用5N的推力使重5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了4米,推力做功多少?(2)小王用5N的推力使重50N的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4米,推力做功多少?(3)小王用5N的推力使重50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移动4米,推力做功多少?(4)小王用力推重为50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移动4米,推力做功多少?(5)小王停止用力物体由于惯性在水平面上移动了4米,推力做功多少?(6)小王用5N的力竖直向上提重50N的物体,他对物体做功为()。

A.5JB.50JC.55JD.0J

上述(1)、(2)、(3)是设置不同的水平面为干扰因素,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认识做功取决于两个必要因素:力和距离;(4)、(5)两题是把新知识建立在旧背景上,是以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二力平衡和惯性为突破口进行解答;第(6)题则隐含了一个不容易发觉的条件:F=0,从而满足了尖子生的要求。这样按梯度设计练习,体现了分层练习的教学思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得轻松。因此,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如果在练习过程中巧妙地控制时间,让学生以一定的悬念,让学生会带着一股热情,在群体思考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这样既摆脱了自我中心,又增长了才智,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听课效率,因此练习设计对教学效果有乘数效应。

三、自学设计

教育上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说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新课程中自主学习的一方面。自学的特点:(1)体现了大多数教学原则;(2)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效率以减少学困生;(3)自定步调,自负责任;(4)允许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5)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对特长生要通过自学来掌握许多有用的知识,通过自学品尝到学习上成功的喜悦和人格上的欢乐,并且给他们以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要提供既多样又有趣味的问题。如《显微镜的使用》一节的学习,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下列问题:(1)说说显微镜的发展史;(2)写一份显微镜的自述;(3)试画一幅显微镜的结构简图;(4)将显微镜的使用编成顺口溜;(5)为显微镜制作一张“身份证”;(6)若你是显微镜,叫使用者怎么爱护你?

仅叫学生看书自学。而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会觉得束手无策。上述几个问题为学生明确了方向,学生朝有目标的方向进行,在好奇心的激发下越走越有劲。正是在问题的诱导下,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原来只是对眼前几个问题感到新奇,长此下去发展到了兴趣,即成为“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对占有知识、占有科学的强烈愿望,它能长期支配心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高的效率。这就是设计自学练习所产生的效果,正如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讯息设计

讯息是指一组信息符号,用来传达具体的内容。科学教学讯息是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组语言文字或图像等符号,以向学习者传递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讯息设计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语言文字或图像等符号进行分析、综合、组织、处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力》这节的综合复习时,我们可以把力作用在点上、面上、杆上分别进行编码,使其成为简洁的语言文字或图像等符号(图2)。上述设计是遵循知觉规律的,因为它将内容精心组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联想,进而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注意规律:广度性(3—5个知识点最容易引起注意)、稳定性(中学生注意可持续30分左右)和分配性(视、听、写并用),所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媒体等手段就容易理解这些符号(简称为译码),并且记忆深刻。由于通过教学讯息设计,使知识点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进行“心理练习”,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学生学得轻松,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见讯息设计对教学效果有乘数效应。

五、生成设计

生成是无法设计的,只能是预设促生成。正如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指出:“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学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生成”是一个思考活动的过程,不是借学生之口说老师想说的话。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

比如做“烧红的玻璃是导体”实验时,接上电源,当玻璃被烧红时,灯泡亮了。于是,得出烧红的玻璃是导体的结论。为

了证明玻璃温度下降又变为绝缘体,故切断电源,撤掉酒精灯,过一会儿灯熄灭了。此时再接上电源。灯泡应当不会亮的。可就在重新接通后不到三秒钟,灯又亮了,这时教师把自己给将住了,学生也开始怀疑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怎么办呢?有两种方案:一是重做,二是解释。显然重新做更有说服力。于是我在断开开关后不马上接通电源,而是等过了一段时间再接通,灯就没有再亮了。其实合理的解释是用下面将要学的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这样的生成,收获太大了。实验不仅在于新奇妙趣,还在于生成的精彩,这会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欲望越强烈,学习时越会感到轻松愉快,进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主动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减负增效。

六、情境设计

桑代克的三条基本学习定律之“准备律”告诉我们,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所以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当主角,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只有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下面以《磁生电》这节的教学来进行情境设计:

出示手摇发电机,问:“这是一个完整的电路吗?”因为这个知识点是学生熟悉的,所以积极性高,兴趣也浓,不过找不到电源,所以有些只能回答不是。于是我趁学生疑惑之际,转动了摇手,小灯泡亮了。此时,学生开始怀疑……那电源在哪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磁生电。这个过程虽然短暂,因为是学生参与的,自己是主角,所以学习热情会高涨。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时间虽短,但学生的情感早已投入。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并得到解决。正如建构理论所说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对当前知识进行的积极构建,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述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出发,把学生当成主体,围绕一节课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轻松地度过45分钟,于是产生了最佳教学效果。这种设计不但遵循教学规律和学习理论,而且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学有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大有嫌45分太少之感,因此减负的方向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去设计一套以知识点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方案,使学生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成倍地喝下科学的饮料,这才是减负增效的好方法。

猜你喜欢

讯息显微镜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显微镜
生命的讯息
显微镜下看沙
口腔医学讯息
口腔医学讯息
口腔医学讯息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