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数学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分析
2009-07-06袁慧
袁 慧
摘要 数学课程作为独立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能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对独立学院开设数学课程调查的基础上,对此作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数学课程 必要性 整合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独立学院开设的数学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现今各独立学院办学状况千差万别,根据专业培养需求,数学课的开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状况。课程设置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给专业学习和教学安排带来混乱。因此,数学课程开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针对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先做一调查分析。
1 调查的内容
本文对武汉地区的几所独立学院做了两个方面的走访与问卷调查。一是现今各独立学院数学课程的设置状况,二是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调查。在做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调查工作时,我们不仅咨询了一些专业课教师,要求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点、深浅度明确填写,而且还调查咨询了一些正在进行毕业实习的大四学生和毕业生,反馈实践后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开不开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独立学院的工科如:机械、土木、电子、电气、通信、计科、化工等应用专业都需用到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的知识,这些专业也都开设了高数、线代、概率三门基础课。文科类一般指经管类专业,如国贸、金融、行政、工商管理等,也或多或少用到上述三门数学课知识,都开设有微积分,但线代、概率有的学校未开设。建议还是都开设为宜,因为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用到数学,经济问题中的许多数理分析和量化比较都要用数学工具去解决,如果没有相关的数学知识,专业课教师无从展开更精深的说明。独立学院培养的定位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如果对现代数学知识没有基本的了解,何谈高素质呢?如果没有开设这些基本的数学科目,对一些想在专业领域中有更高追求和发展的同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2.2 开多少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和第一个问题是有联系的。从专业需求来看,对专业课学习是必需的基础和工具的课程自然要多开,根据知识点的覆盖面和要求掌握的精深程度要求不同,课时也自然不同。显然文科类相对于工科类对数学的要求低一些,开设的课程和学时数都相对少些。通过对部分独立学院开设的数学课及学时数的统计,这些基本情况各校都是相同的,但是专业相同的数学科目,虽然生源状况有些差别,但学时数却相差较远。调查中也反映有的专业某些数学课程学时数不够,如上述电气通信专业对积分变换要求较高,学时数太少,不能保证够用的要求。有的专业某些数学知识用得不多,只做了解即可,可以减少学时数。建议设立一个专题,探讨相对于专业需求,明确每门数学课学习的知识范围和学时数。
2.3 先开后开问题
经调查,高数(经数)作为公共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学习一学年。线代、概率、复变作为专业基础课接着在大二开设一个学期。计算、离散、运筹等只在个别专业中开设的,一般在大三或大二下学习。这样的时间顺序是合理的。但要注意,一是平行课程不要集中在一学期开完,适度调配均匀,否则,学生学习数学的任务太重;二是要与专业课学习需求相衔接,改革专业课学习已经用到某些数学知识,而相应的数学课程却在后继才开的不合理状况。
2.4 课程整合与优化问题
据调查,个别学校将两门或三门数学课合成一门课在某些专业开设,如有的工科,将线代、概率合成一门课叫《工程数学》开设;有的经管类专科将微积分、线代、概率合成一门叫《大学数学》开设,有的还对艺术、语言文学类专业也开设了大学数学。文科类专业相对于理工科类专业对数学的要求较低,建议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刚性课程设置模式,变为以“专业为中心”的弹性课程设置模式。单独设定或整合某几门数学课程,决定是选修还是必修课。根据专业需求,选取所需数学知识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核心知识点,确定相应的课时。
在课程内容的优化上,注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淡化运算技巧,降低教学难度,割舍少量内容。更新、调整课程的理论体系,使之通俗易懂。适当增加“应用”的内容,最好能多配置专业应用的案例,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增开数学实验课,学习常用的数学软件,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并且锻炼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济.大学发展与科学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7(5):9~17.
[2]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数学,2005(3).
[3] 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7(6).
[4] 张志让.一般本科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