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及其启示
2009-07-06罗航燕
罗航燕
摘要 美国高等教育以培养出美国乃至世界一流人才而著名,而为其提供和选拔人才的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对我国高校招生中,高考分数划线一刀切、“一考定终身”等现象提出反思和改革建议,以期更好地为我国高考教育的发展选拔优秀人才。
关键词 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 综合选拔 高校自主招生
中图分类号:G649.7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教育的管理权归属地方,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而是由州一级地方政府及公共团体独立自主地经营各类教育事业。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与其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相关。具体的招生政策及录取标准由高校自己决定。以下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以期对中国高考制度改革与创新有所启示。
1 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的发展轨迹
具有美国本土特色的高校入学选拔制度建立始于美国独立战争,在南北战争之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历了早期实践和几次重大的改革后,逐渐形成了现代高校入学选拨制度的雏形。
1.1 个别甄选——证书录取制度
从1636年第一个高等学校哈佛学院开始,一直到1861年南北战争,实行的是个别甄选制度。当时的入学选拔的办法,是由各校自己甄选。甄选的方法是口试。科目各校不完全一样,通常是希腊文、拉丁文和数学等。程序是由校长和一些教授主考,最后由校长做出录取与否的决定。这种办法简单也易操作,适合了当时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南北战争以后,高等学校增加,招生的人数增多,各校个别甄选的方式已不适应。为此,密执安大学的代理校长弗里茨,在参照了当时德国大学的证书录取制度后,和本州的中学建立了“认可关系”,开始了证书录取制。证书录取制由大学每年对中学进行一次视察,审查中学的教师水平、课程设置以及学校的设备等条件,审查合格的学校被称为“认可中学”。从“认可中学”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可以不经考试直接进入大学。这个建议在1871年开始正式实行。到19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入学选拔制度。证书录取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学生的来源,同时,也沟通了大学和中学的联系。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新生的质量。
1.2 综合选拔制度——开放招生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证书录取制度也陆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一是中学感到失去自治,二是中学所在地方的控制被削弱,三是因证书授予质量的问题,大学与中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90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巴特勒建议下,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成立。次年6月,举办了第一次跨州的统一入学考试——“学业成就考试”(Achievement Test—简称AT)。考试科目为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历史、数学、化学和物理等学科。1926年,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将“学业成就考试”改为“学术性向考试”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简称是SAT),目的不再是测验学生学到了多少书本知识,而是在大学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也逐渐形成一个综合选拔的标准,这个标准主要包括个人背景、中学时表现的能力、社区中表现的能力、兴趣、动机和潜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适龄青年的人数达到了高峰。1970年,纽约市立大学的董事会采纳了校长包克的意见,实行了开发招生制度。录取了纽约市内申请入学的全部高中毕业生。此后,其他许多州立高等学校也纷纷仿效。发展到现在,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完全开放招生制度,大多是两年制社区学院,对申请入学的本州的高中毕业生一般都给予录取。第二种是有限开放招生制度,包括一部分州立大学和州立学院。限制的办法要求中学的最低成绩或者参加某种测验等。采用这种方式录取的学校,往往采取“入口宽、出口严、高淘汰”的办法来保证质量。
2 美国高校入学选拔制度的特点
现行美国高等学校的入学选拔制度,主要是由学校自己制定,尽管有些州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招生基本原则,但各校仍有很大的自主权。学校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采取不同的招生和选拔方式。有的是开放招生制度,有的实行综合选拔制度,有的综合运用各种录取制度。但总的来看,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2.1 多样化的高校入学考试
美国高校现行的入学考试,是由有权威的民间机构进行的,而不是国家来统一组织,考试种类多样,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考试。
(1)SAT考试:1995年,大学理事会又将“学术性向考试”改为“学术能力评估考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为了强调这个考试的目的是评估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能力。它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的标准入学考试,其考试成绩被美国3600余所高等院校接受认可。SAT考试分为SATⅠ推理测验(Reasoning Test)和SATⅡ(Subject Tests)专项测验。
(2)ACT (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试:是由美国“高校测验计划中心”举办,刚开始主要在中西部和南部高校采用, 但近年来,高速发展的ACT考试已经被很多美国大学承认,其中也包括哈佛、耶鲁这样的顶级名校。和SAT不同的是,ACT考试更像一种学科考试,它更强调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考虑到了对考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测试。ACT考试不分I和II。它包括四个部分:数学、英语、阅读、科学推理。该考试每年举行5次。
(3)AP(Advanced Placement)考试:是由大学理事会主办的全国性的统一考试, 就是把大学的课程超前地放到高中来上的含义。1956年首次举办AP考试,当时的考试课程只有11门。随后的30多年时间里,AP课程不断得到补充,直到形成现在的37门考试课程。据美国大学理事会截至2007年的统计,包括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在内,已有22个国家的3 391所大学承认AP学分。
(4)托福(TOFEL)考试:这项测试也是由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举办的,是为报考美国高校的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提供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
2.2 综合的入学选拔评价标准
综合有关高校的情况来看。美国大多数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要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即一种综合性评价。主要包括:(1)审查入学考试成绩。各高校对入学考试的项目要求不同,但一般都要求参加统一的SAT或ACT考试,统一的考试越来越受到认可,有的只要求通过其中一项考试,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两项考试都参加,以期在选拔时有利。近年来,AP考试也越来越受到认可。(2)审查高中所学课程和所获学分。美国高校普遍十分重视学生中学的成绩。(3)审查并评定入学申请书和推荐信。通过学生自己阐述和其推荐人的描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申请者一般需要提供3封英文的推荐信。(4)面试。面试内容根据学校和专业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主要通过对话了解考生的能力、个性、兴趣等方面的情况。美国著名高校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招生方法,只是在具体的内容、操作模式方面,各校略有不同。(5)高校招生中的其他标准。考察学生的特殊才能和非智力因素。学生只要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方面),就可以被免试录取。除此之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以及所在社区的表现也是考察的内容。另外一些高校,特别是私立学校对本校校友的子弟也给予一定程度的优先考虑。
3 美国大学入学选拔制度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自恢复高考的30多年来,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大学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同时,高考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确立了它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权威性,也得到了广大考生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应适时地、谨慎地进行改革。
3.1 综合考虑、择优录取,找到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现在我国的大学录取还是以高考分数为主,虽然不断也提出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和智育相结合,但始终都未形成一套除高考分数以外的评价模式。素质教育也因为找不到突破口,而渐渐形式化了。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应在大学录取选拔工作时增加多种因素考量,这样才能让这些缺失的因素贯彻到教育当中,也才能为高等教育提供优秀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大学。考量的方式也可借鉴美国的综合的评价模式。
3.2 多种考试类型、多次考试机会,突破“一考定终身”
我国现行的高考,还是一年一次,这样难免造成“一考定终身”的现象。随着高考的社会化,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增加考试的次数和考试的种类,可以在很大程度改善这一现象,多次考试可以提高测量的效度,减少学生的考试压力,有利于学生真实能力的发挥,从而提供可靠的成绩报告结果。多种考试类型,可以让学校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考试,让考生有更多选择。
3.3 推进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200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现已先后在全国76所重点高校进行试点。虽然这个招生比例不大,为招生人数的5%,但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与改革经验积累。当然,也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其招生透明化、公开化。监督和评判的目的, 是为了把自主招生做得更好, 而不是抓住了某些缺点, 就从根本上否定自主招生,这种立场是不足取的。我们相信只要执行和监督到位,无疑会为高校招生改革提供许多可贵的经验,也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
参考文献
[1] 符娟明.比较高等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49~163.
[2] 林慧青,苟人民.高考30年 在改革中前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8 6~27.
[3] 吴世淑.国外高等学校招生制度[M].南海出版公司,1992 140~159.
[4] 李宁/刘本武.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8.65~68.
[5] SARA RIMER.SAT Changes Policy, Opening Rift With Colleges. [J]. the New York Times. 2008 http://www.nytimes.com/2008/12/31/education/31sat.html_r=1.
[6] MICHELLE SLATALLA,ACT vs. SAT. [J]. the New York Times. 2007 http://www.nytimes.com/2007/11/04/education/edlife/guidance.html?scp=1&sq=ACT%20vs.%20SAT.&st=cse.
[7] PSAT/NMSQT The Preliminary SAT/ 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 Qualifying Test http://www.collegeboard.com/student/testing/psat/abo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