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道德实践的重要形式

2009-07-06董金龙

科教导刊 2009年16期
关键词:劳动课公益劳动

董金龙

摘要 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强化“道德实践”,做到二手抓二手硬,真正做到“知”、“行”统一。那么如何解决“知”、“行”统一的问题,如何加强道德实践呢?本文认为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这是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形式。

关键词 道德实践 公益劳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我们教育单位和每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然而,长期以来,在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表现的现象,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令教育工作者大跌眼镜的事,如有的学生思想品德成绩优秀,可是却借故逃避劳动;有的学生说起道德理论来头头是道,可是在公共场所却乱丢乱抛果皮纸屑等等,这些现象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道德教育整个环节中存在着一个盲区——“道德实践”。道德教育主要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共产主义道德影响的活动”。简言之,就是对学生传授有关道德知识,即我们常说的“知”,而道德实践就是“行”,它属于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由于道德实践的弱化,出现了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不同步的现象。

刘少奇同志曾经指出:“古代许多人的所谓修养,大都是唯心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他们是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保持他们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这当然是虚妄的,我们不能这样去修养。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刘少奇同志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强调了“知”、“行”统一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也曾精辟地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从上述可知,革命导师十分强调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1 只有“知”、“行”统一才能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学习了有关道德知识后,如果不在实践中消化,不在实践中运用,那么他只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他身上不能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书本上要求学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可他在日常生活中,却以个人主义为重;书本上要求助人为乐,可在日常生活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就是典型的“知”、“行”脱节。只有“知”、“行”统一,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融会贯通,那么在学生身上才能形成真正优秀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用所学的道德知识去指导实践,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离开了这个目的,就变得毫无意义。

2 道德实践是检验所学知识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才能检验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的客观效果如何。社会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反射出芸芸众生的复杂心态。邓小平同志曾说:“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个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放松了对学生道德的教育,尤其是轻视了社会实践,轻视了用实践来检验学生。江泽民同志指出:“品格、意志的锻炼主要靠在艰苦的实践中去解决”,要培养“四有”新人,必须把学生放在艰苦的岗位上去锻炼,“千磨万击”,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担当起“天降大任”,学生参加公益劳动课恰恰是道德实践的重要形式,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在感情上接近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观,在劳动中锻炼体魄。

如何使学生公益劳动切实有效,从而避免流于形式呢?

2.1 领导重视,制度保证是提高劳动课的重要前提

要搞好学生公益活动,首先必须是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在各方面得到保证。要把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作为整个人才培养系统的重要一环,要规定每个学年安排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二周公益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求实精神和务实品格。平时的工作中,通过“三抓”提高劳动课质量。

(1)抓认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给当代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出新课题,需要我们加以深刻认识。当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是家庭的宠儿,缺乏独立和动手能力,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对于培养、造就新一代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2)抓制度。根据国家教委等部门在1987年下发的文件《关于在普通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团中央在1987年印发的《关于广泛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的精神,决定把公益劳动作为正式课程内容之一,并专门于1999年9月14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公益劳动管理的若干通知》。与此同时,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保证公益劳动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一是将学生公益劳动作为一门课正式列入课程,列入培养计划,列入考核。二是学生四年劳动课总评成绩不合格只能结业。三是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劳动课作为学生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的重大依据,如达不到一定分数,由一票否决。四是公益劳动由学生处专管,实行二级管理,即把学生分到各部门,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五是规定任何部门不得无故挤占学生劳动课时间,确保劳动课所需时间。

(3)抓考核。对劳动课实行考核,学生劳动由各部门代课老师评定劳动成绩。学生劳动成绩的好坏直接记入学生成绩册。领导的重视,制度的明确,严格的考核,将会使劳动课缺课、迟到、早退现象基本消失,学生劳动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曾有好几家用人单位对学生说:“我们挑选毕业生,先看其劳动态度和成绩,再看其文化成绩。”这番话对学生的震动很大。通过公益劳动,使学生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大增强。

2.2 主管部门主力抓,其他部门协同抓,把管理育人落实到实处

劳动课管理部门必须把搞好学生劳动管理提高到管理育人的高度来认识,同时与各部门加强协调,真正形成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为了加强管理,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部门劳动课负责人职责。要保证劳动课质量,仅劳动课教师是不够的,因为上劳动课时,学生分布广,流动性强,所以必须紧紧依靠各部门负责劳动的同志协同管理。学生处劳动课指导老师负责对部门劳动课负责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分,学生处根据评分情况给予奖励。明确各部门负责劳动课同志的职责,也调动了方方面面管理劳动课的积极性。

(2)制订劳动课指导老师职责。劳动课质量好坏关键看劳动课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如何,为此必须制订劳动课指导教师职责,要求劳动课指导老师做到四个必须:(1)必须在每个班级上劳动课时先进行动员后安排劳动;(2)必须每天到各个岗位了解情况;(3)必须在每周劳动课结束前进行小结;(4)必须每学期召开二次会,一次是学生劳动表彰会,一次是部门管理人员座谈会。

(3)制订学生劳动课考核细则。既然把学生劳动成绩好坏记入学生档案,那么要有一个成绩的评定标准,为此必须制订《学生劳动课考核细则》,为了让学生重视考核细则,劳动课指导老师每次都应向学生详细讲解,让学生心知肚明。

2.3 “挂牌上岗”规范管理

以前参加公益劳动的学生有点像散兵游勇,处于无序状态。为了规范管理,树立良好形象,需要专门制作劳动课胸卡,规定每位参加劳动课的学生必须佩戴胸卡。这样起到几个作用,一是增加学生的责任性,二是增加学生的劳动光荣感,三是让师生督促劳动质量。

2.4 奖惩到位,不流形式

为了鼓励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劳动积极分子表彰会,会上请学生代表交流体会,领导讲话颁发奖章及奖品。通过表彰会,学生的荣誉感大大增强,有些学生深有感触说:“每参加一次表彰会,我心头总是热流涌动。”

单单奖励还不行,劳动课不合格的也要补考,对于个别劳动成绩不好的学生,必须坚决按规章制度办事。

道德实践以劳动课作为重要形式,从基础文明做起,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自我锻炼,自我修养,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他们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 毛主席著作选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71:325.

[2] 唐凯麟.伦理学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306.

[3]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14.

[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实践论》.人民出版社,1966:273.

[5] 毛泽东著作选读:反对自由主义,1971:61.

[6] 列宁全集:青年团的任务.人民出版社,1986:310.

[7]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9.

[8] 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孟子,告子下.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164.

[9] 毛主席著作选读:纪念白求恩.1971:7.

猜你喜欢

劳动课公益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期待孩子做出怎样的饭
小学生农场摘菜捡鸡蛋上劳动课
重庆小学生劳动课上捉泥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