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育人育才水平

2009-07-06孟彦乔

科教导刊 2009年16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师德职业道德

孟彦乔

摘要 师德事关教育的成败,国家的兴衰。我们必须要传承我国古代师德的精髓,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赋予时代内涵,不断提高育人育才水平。

关键词 师德 职业道德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温家宝总理九月四日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并发表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讲话,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极为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历代崇教厚德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反映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要加强师德建设,传承优秀的师德传统,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不断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提高育人育才水平。

1 传承我国师德的精髓

传统师德是指历史上教师群体所体现的作为教师的职业品质和职业道德,以及在他们身上凝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精神,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控学生、国家、社会关系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应具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操的总和。

我国传统师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教师品质上,要求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豍在对待学生上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颜渊称颂其师孔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自己“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豎在师德修养上,强调“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在教师观上,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理想人格;在师德规范上,要求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通过“立人达人”去启发每个人的内在自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师德养成上,重视“慎独”、“内省”、“自律”。在教学方法上要“以情感人,激发兴趣。”《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王阳明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故教育时“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传统师德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内容的封建宗法性与方法的强制性。用封建纲常加以调节,虽包含浓浓的亲情和不忘师恩、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但这易将家长制推广到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绝对服从,造成师生在知识上和人格上的不平等。

我们必须要传承我国师德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一是教书育人精神。就是既为业师又为人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追求崇高的人格是教师神圣的天职。唐代韩愈提出了道德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德教育是三大任务之首。二是敬业勤业精神。教师应当好人师与业师,不仅应德行高尚,而且要术业精深,这就必须要敬业勤业。三是疑旧求新精神。既要尊古,又要疑古。韩愈主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对于中国传统的师德,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现代教育的科学规律去考察、分析,从而把它融入现代教师道德中去。

2 赋予师德时代内涵,提高育人育才水平

现时代的师德是公民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机统一。首先,教师是一个普通公民,应具备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其次,教师是一种职业,必须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再次,教师是一种教书育人的特殊职业,必须具备教书育人的本领即专业素养,才能为“经师”,教师是“人师”和“经师”的统一体。在师德建设上,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力:

2.1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当今法制社会里,师生关系是在道德学问、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承继过程中所形成的朋友关系,其主要特征就是民主平等、互尊互信和追求和谐,无论在人格方面,还是在真理面前,师生都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发掘与提升历代名师鼓励学生自由发问、互相讨论的因素,放下权威架子,树立尊重学生人格与身份权的新的师德理念,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2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同时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

2.3 探索育人之道,培养创新型人才

温总理在讲话中有两个细节值得我们思考: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给我们温总理提出“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另一个就是温总理提到“英国首相布朗作了一次科技报告,他一开始就讲,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豪的。” 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 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师面临的“惑”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势下,教师必须要不断充实与更新自己的知识,(下转第38页)(上接第36页)才能适应教学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是一个民族活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师和学校的灵魂与前进的动力。为了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创新拔尖人才,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品质,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应试教育的窠臼,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

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发展方向上,要与时俱进,结合中国国情,放眼世界潮流,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办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在办学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素质教育,要想取得更大的成效,就必须在这些方面有切实的突破和建树。

教师作为知识的导师、生活的父母、学生的朋友、行为的榜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这才无愧于光辉的职业,无愧于光荣的使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师德职业道德
致良知与师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