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源环境科教人才的培养
2009-07-06万奎强齐伟王瑞青
万奎强 齐 伟 王瑞青
摘要资源环境科教人才的培养不啻是当今社会一项基础而又关键的工作。本文就21世纪环境资源科教人才的培养谈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资源环境科教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但是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建立在过度耗费自然资源和肆意破坏环境的基础上,换句话说,以耗竭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今日社会的发展。如何协调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成为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加强资源环境科教人才的培养,不失为解决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冲突的一项工作思路。通过培养科教人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1 对环境资源科教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内容
(1)人才培养要形成制度。科教人才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教育是培养科教人才的摇篮。这就需要在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资源与环境方面的课程和实践活动的设定,形成一整套环境资源教育内容和方式,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环境资源教育制度要体现“从娃娃抓起,长时间培养”的精神。
(2)科教人才要有“胸怀全球,关注人类”的大气魄。21世纪无疑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这种“世界的文明”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变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目前,在资源与环境方面出现全球性的问题,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爆炸、宇宙开发与海洋利用等。全球性问题决定人类的共同命运,而且只有靠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作为一个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眼光不仅要具体在某一领域或方面,还要放眼世界和宇宙。只有这样才能思路开阔,在环境与资源的科教方面作出大手笔。
(3)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为了人类的自身存在和永远发展,在全世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要的。作为环境资源方面的科教人才,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
(4)培养创新务实的科学精神。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务实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科教人才要有创新务实的科学精神,即既要有扎实的知识,敬业实干的精神,又要有突破常规,破旧立新的思维和勇气。科教人才要在务实中创新,创新中务实。
(5)加强基础教育,注重思路引导,全面提高科教人才的综合素质。科教人员的综合素质越高,在资源环境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突破的机率就会越大。一名出色的科教人员,不仅基础知识扎实,善于博学;而且还有自己的思路、特色,善于思考,善于独立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于细微处取得显著的成果,获取惊喜的收获。这就需要我们在培养人才中,不仅向他们灌输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注意引导开阔他们的思路,教给他们一种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方法,使科教人才在学习中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积极地活跃自己的思路。简而言之,教育不仅授予知识,还授予创造知识的方法。
2 环境资源科教人才的成才环境和培养途径
(1)在学校教育中成长。要成为一名环境资源方面的科教人才,必须系统地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学校是提供教育的主要场所。从小学到大学,是人生接受知识的关键时期。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很好地学习。通过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为以后的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2)在学术竞争环境中成才。大学、科研单位为科技人才的成功提供很好的研究或实验条件和必要的竞争环境。科技人员要充分利用这种条件和环境,奋发有为,做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取得良好的教学成就。当然,竞争的环境要合理有序、健康正常发展。取得的成果要及时在报刊、著作上发表或在学术交流会上交流,以便得到大家的认可、修正,也可由此发现自己学术还需努力的地方,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教水平。
(3)在社会实践中成家。社会实践是现实的、具体的,资源环境实践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提出活生生的问题。这就有待于科教人员去分析,去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要及时地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去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会出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探索,不断检验解决,不断地推进理论的更新,不断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资源环境科技人才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科技水平会不断提高,最终会在这一领域里有所专长,成为出色的科技教育家。
3 科教人才在资源环境工作中的作用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者。资源环境科技人员不仅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还要通过报刊发表文章,通过电台发表见解,向有关部门提建议等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
(2)资源环境理论的研究者。人类社会资源环境的改善,必须有理论的创新,必须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资源环境科教人才在此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科研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也就必须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担当此任。
(3)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者。人类社会(下转第23页)(上接第19页)为了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并推广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资源环境科教人员要做这方面的实践者,并要率先垂范,倡导并实际推行这种经济模式。
(4)资源环境人才的培养者。科教人才不仅要有理论创新,要有科研成果,还肩负着将自己掌握这方面的先进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的教育重担。当然,传授理论成果是重要的,但还要传授科教方法、经验教训、有待继续深化探索的方向等。
4 发挥环境资源科教人才潜力的几点思考
(1)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首当其冲,如有关行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教政策,适当提高科教人员的工资水平,根据课题项目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等,还可利用广播电台、报纸刊物、政府网站等现代传媒手段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有关信息,引导社会具有追求知识、追求人才的发展趋势,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2)在全社会倡导生态经济运行模式。理论成果的形成和转化,必须有强大的实践需求。地球上的人类是生态经济的直接受益者和具体实践者。在全社会倡导生态经济模式并付诸实践,必然促进生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模式在实践中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这就为科教人员进一步深化理论成果提供了新的压力和动力,促使科教人员再研究再解决,推动生态模式进一步科学合理,生态经济也就不断地向前推进。
(3)科教人才自身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教人员在资源环境领域不仅研究解决严重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重视苗头性问题的研究,甚至在没出现问题前,也要有所考虑准备,防微杜渐,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这是防止资源受损环境受害的理想途径。这就需要科教人员要密切关注资源环境方面的发展动向,敏锐观察,捕捉每一细节所可能或者正在发生的细微变化,对变化的趋势进行细密分析,对已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解决的理论和方法必须得到实践的检验。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会促使资源环境的理论成果不断完善,由此人类在此方面的实际行为会更加科学、合理、成熟。
(4)形成一套健全的科技理论成果转化机制。科学理论形成后,不能束之高阁,而应及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技术发明也要为社会生产力服务。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到生产生活中去,发挥它的真正作用。如何转化呢?现实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需要借鉴,如科研院所和大企业联手搞项目的研制开发,科研院所自身办实体转化成果,企业或某些社会团体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科技或理论问题提交有关科研院所解决等。政府在成果转化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提供有关信息,可为企业和科研单
位搭建沟通平台,也可提供转化基金,解决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