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2009-07-06王丽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市场经济

王丽华

【摘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有关。因此,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择业新理念,并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及时纠正大学生在就业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偏差。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位大学生背后的家庭,更关系到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对于一些就业问题,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并关注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问题。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我国虽然处于人才短缺状态,但大学生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就业难的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益加剧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一方面是人才的库存资源迅速扩大,人才的稀缺程度在下降;另一方面,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地创新高。这就使得大学生这种人力资源逐渐地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不时能看到招聘会现场万人攒动竞争职位的景象。

2、就业观念陈旧,缺乏吃苦精神

思想上守旧,导致了就业观念陈旧。客观的分析原因,传统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思想仍在一些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这使得一些人在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发展形势,不愿从事各种条件差、待遇低的低端岗位。很多人不顾自己实际情况,择业过程中盲目攀高。离家近一点,效益好一点,工作轻一点,管理松一点,这“几点”的存在,使某些人缺乏吃苦的思想准备,就业愿望脱离自身条件、就业实际,造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以,永远感觉没有一个机会适合自己,忽视了大学生毕业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就业之初要从最基本的一步一步做起。

3、社会需求与大学生愿望的强烈反差制约了就业

部分大学毕业生期望值偏高,并且眼高手低,他们不愿意到一些中小城市和一些基层单位就业。而是不根据自身情况,纷纷盯着大城市、大公司。但这些地方往往人才相对饱和,实际接收的毕业生数量并不多,这使得很多毕业生愿望难以实现。但他们又不愿意降低标准,找寻新的工作,这就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了大城市中的“漂”一族。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增长,由于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大环境下就业竞争的激烈性,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对就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我们高等院校增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就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树立择业新理念

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观念。每一个大学生毕业时,不可能都马上找到跟自己专业对口的,自己特别喜欢的工作岗位,他们可以先在相关的工作领域来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考虑自己专业特长的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找工作时要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心理准备,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从根本上消除自身惰性,让自己主动去适应社会。

经过高等教育的熏陶,大学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相信自己能够适应就业岗位所要求的条件,要鼓足信心,参与岗位竞争。但自信不是盲目的,要在学习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正确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树立近期就业目标,搜寻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认真准备竞聘材料,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招聘者面前信心十足。

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保持进取的勇气。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如意和不顺心,毕业生应该学会调整心态,正确看待挫折,把这当作社会对自己的磨练,变挫折为动力,在挫折中学习经验,在失败中总结教训,为今后的工作增添阅历。

2、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由于就业压力加大以及社会竞争激烈等诸多原因,在大学生的就业当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求职简历普遍“失真”。部分大学生为了在求职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在自荐书中大量“注水”,甚至造假。求职简历中每个人都是社会实践经历一大串,资格证书一大堆,感觉每个求职毕业生都是品学兼优。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招聘单位中间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质疑。

(2)违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受西方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只从自己的眼前利益出发。干的高兴了就继续干下去,一旦感觉辛苦、不如意,随时就单方面终止和用人单位的合作,丝毫不考虑用人单位的损失。没有将求职签约与个人的信用联系在一起,不讲信用,无视市场经济规则。随时都处在不停找工作、换工作的恶性循环当中。

(3)入党、当学生干部只是为了“镀金”。党员、学生干部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校期间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政治觉悟,争取入党、担任学生干部,本来是富有上进心的表现。但现在某些大学生却是为了在就业时增加一个有利砝码,这说明有些大学生只是把入党看成是实现个人发展的一种手段而已。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首先要加强大学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没有理想信念,人就会迷失方向。可以通过“两课”教育和党、团组织开展活动,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在大学生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出学生中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把眼光放远,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天地,尽情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增强他们应对社会压力的“抗体”。

教育毕业生要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面对就业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在观念上积极地适应并接受现状。自主择业在带来机会和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竞争。其次要教育大学毕业生树立就业的长远意识,调整就业的价值观念。毕业生不必要都盯着“热门”,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抱负,指导大学生关心社会就业信息。为了使毕业生能在社会上顺利就业,学校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让学生在顺利就业的同时,能够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发展,为大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市场经济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