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评孙中山宪政思想

2009-07-05张小花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期
关键词:宪政孙中山宪法

张小花

摘要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学界近年来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大致来说,学界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孙中山的宪政思想进行专业的学理性探析,第二种是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本文将在总结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对其思想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孙中山宪政思想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49-01

历史进入21 世纪,回首中国百年宪政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进程是与中国变法图存、争取民主独立、逐步适应国际环境从而达到国富民强的历史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中国在寻求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立宪主义思潮的客观映照。而在中国近百年宪政思想史演进过程中,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无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因此研究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具有以下的理论意义:

如果以社会属性的变化背景为标准,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封建君宪宪政思想、资产阶级市民宪政思想和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宪政思想。而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资产阶级市民宪政思想的集中体现。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形成不仅具有其法理学层面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其文化价值,它是外来文化和本土资源的有效结合,在对外来文化的移植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价值并没有被完全拚弃,而是对两者进行了有机的调和,并使传统文化因为注入新的思想后得到了再生和继承。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在其体系设计上是理想的,尽管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遭受了夭折,但他的宪政求索过程却是我国宪政道路上坚实的一步。

孙中山的宪政探索之路犹如在沙漠里培植一株幼苗,恶劣的社会环境因素和本身设计上的不完善,导致了孙中山的宪政理想最终并没有得到实现,但其求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孙中山的宪政思想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还有其实用价值:

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总结其在制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宪政体系具有良好的启迪和参考意义。

孙中山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我们完善法制体系时,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法治文化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孙中山先生的宪法学说从酝酿,到提出和发展,历经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但由于孙中山先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辗转各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不能像一个专业的法学家那样去细致而全面的思考,因此在其宪政体系设计上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譬如,就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五权分立理论来说。首先,五权分立理论的构想是为了体现民主政治,是以人民主权为其理论基础的,是和封建君主专制相对立的理论。孙中山原本希望通过自己首创的这种理论使国家走上民主共和的道路。但其在又把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放在了大总统的统一领导之下,这本身就是对其分权制衡原则的极大否定。在后来蒋介石当权时,就是利用此理论实现了他的个人独裁。其次,关于五权分立的具体运作方式以及五个权力机关之间如果出现了矛盾如何调停等问题,孙中山都没有作出详细的解答。

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下,作为一个革命家、政治家而不是法学家的孙中山来说,其思想理论已经超过了他同时代的所有思想家。正如陈天华所说:“孙君所言,骤听似为人人能言者,特人言之而不行。孙君则言之而后行,此其所以异也。况孙君于十余年之前,民智蒙昧之世,已能见及此而实行之,得不谓间世之豪杰乎!夫豪杰之见地,亦惟先于常人一着耳。”

在段云章《放眼世界的孙中山》之中也有评道:“孙中山自称五权分立是中外“破天荒的政体”,可使国家“皆是完全无缺的治理。”这当然是估价过高,但它确反映了孙中山力图扩大人民参与和监察现行政治的可贵意向。1855年,英、法等国也觉察到现有政治机构的不足,成立了文官委员会的机构来处理用人事宜,但因和行政权缠在一起,未起到预期作用。孙中山对此也有提及,可见,此举并非空谷来风,而属于世界进化的产物。”

从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得知,孙中山宪政理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崇尚西方宪政到融汇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过程。有学者曾把这一过程称为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离异”与“回归”。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积极的尽全力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努力的宣传和领导革命。试图在中国创立一种“驾乎欧美之上”的民主政治制度。他所努力追求的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髓和欧美之良法有机的融合,希图创造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为完美的政治制度,从而是中国走上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他对宪法寄予很高的希望:“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强弱之点尽在宪法”,“我们有了良好宪法,终能建成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家”,“昔日日本不过一二留学生抄袭德国宪法几条,竟将国家救起”,“要想把中国弄成一个庄严华丽的国家,……只要实行五权宪法就是了”。这是孙中山考察西方宪政实践的心得,也是他对自己国家能够走上宪政道路的美好憧憬。

猜你喜欢

宪政孙中山宪法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论晚清宪政运动与民治精神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三十而立:“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
宪政视野中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