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支教实务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潜在优势

2009-07-05李细香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期
关键词:支教社工实务

徐 莉 李细香

摘要社会工作关注的是弱势群体,支教大学生作为一个个案,其在支教实务中面临的问题也可能使其在陌生的环境中处于弱势,导致各方面的适应不良,所以也是社会工作关注的对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支教实务,既可以把支教大学生纳为服务对象,帮助他们解决支教中所面临的问题,促进自身发展,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实务方法的培训,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支教实务,确保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社会工作实务潜在优势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31-03

教育是立国之本,近年来,为解决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支教政策和相关支持措施。如“大学生西部支教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支教大学生考研优惠政策”等,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大批学生纷纷加入了支教队伍。随着支教队伍规模的不断增大,对于支教大学生的管理和支教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意义

2006年,福特基金会与支农支教NGO组织——“西部阳光行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西部农村教育暨乡村建设志愿者论坛”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学家、不同类型的NGO负责人、报刊传媒、记者以及支教大学生参与了研讨会,会议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此次研讨会上,许多学者针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模式与支教政策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了诸多相关议题,如“大学生义务参与农村基础教育的空间与策略”,“支教实践与农村教育的现实需要”,“大学生的乡村建设实践”,“大学生志愿者如何贯彻生活教育”等。②还有一些学者则对大学生支教的动机、社会支持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支教大学生精神状态与满意度以及对支教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由此可见,学术界和政府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支教政策的整体情况、支教的发展模式、支教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而在微观实务上,支教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该如何应对支教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弱势群体的实际需要,从而确保支教的质量,却很少涉及。因而本文在针对支教实务面临的问题,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微观层面的支教实务,阐述社会工作在介入大学生支教实务的潜在优势,并且尝试反思把社会工作运用于支教事业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作为一门从国外引进来的新专业在内地发展时间还很短,专业本土化是目前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把社会工作运用于大学生支教实务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研究提供实践的新模式,例如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从中可以寻找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支教群体的管理与农村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在实践上,研究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支教实务中的潜在优势,不仅可以帮助支教大学生解决自身问题,还可以为大学生支教群体提供必要的行为技巧,保证支教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反思社会工作介入支教事业中的重要意义将有利于探讨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推广,从而尝试拓展社会工作专业的实施领域,这也正是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构建一支庞大而专业的社会工作队伍口号的一种强有力回应。

二、大学生支教实务中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农村支教的相关政策已启动多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事了支教工作, 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支教工作,在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农村教育输入了新鲜血液,缓解了师资缺乏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工作关注的是弱势群体,支教大学生作为一个个案,其在支教实务中面临的问题也可能使其在陌生的环境中处于弱势,导致各方面的适应不良,所以也是社会工作关注的对象。

(一)环境适应不良

环境适应问题是支教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不仅体现在支教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差等方面,也包括人文环境的适应方面,即支教大学生自身角色转换与当地文化的适应问题。

由于角色转换,支教大学生面临的环境适应问题很多。作为刚走出校门的学子,当转换为教师角色时,他们往往在教授课程和管理学生方面还有待提高,在教育学生方面还缺乏经验,当遇到挫折时,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使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大学生支教并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他们还承载了国家和学校给予的重任,如“2004年感动中国”的支教大学生徐本禹就为其学校争得了无限的荣誉,支教大学生想在教育一线表现优秀,教师这一职位就变得任道而重远,这也给他们增加了角色转换的压力。

另外,大学生支教的地区一般都是边远或者贫困的地区,虽然大多数支教大学生在奔赴贫困地区之前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真正置身其中,许多大学生还是无法接受当地的生活环境。在西部支教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的问题。周围环境的不适应会使支教大学生感到心理、生理的不协调,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价值观念冲突

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是开放、自由的教育,而支教地区大都比较封闭,因而对现代的一些文化观念还很难接受。比如在上音乐课的时候,一些流行音乐的教学就很令当地的老师家长反对。另一方面,当地的一些文化观念也会对支教大学生造成冲击,例如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等。

(三)人际沟通欠缺

支教大学生在实务中遇到的沟通问题可能最早表现在语言方面。因为各地方言不同,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不能理解语言,就很难沟通,也会影响教学,因为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支教大学生想真正融入当地生活,除了语言,主动沟通的态度与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也十分关键。虽然支教地区偏僻,但只要人际关系融洽,能融入当地生活,精神生活也会丰富许多。然而大部分的调查表明,许多支教大学生并没有积极争取与当地老师、家长交流的机会,更多的是封闭自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沟通的技巧,支教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遭受失败后就放弃了持续性沟通的努力,更倾向于把自己孤立起来。

缺乏人际沟通以及沟通的技巧,会使个体增加心理的压力,因为人的大部分认知是要通过与其他人进行必要沟通来传递的。封闭的环境会使个体的自信心降低,无法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对于支教大学生而言,结果会更加严重,儿童也许会成为情绪宣泄的对象,这不仅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更为甚者是可能会影响支教对象的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支教实务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潜在优势

教育是基础,在向农村输入大批人才的同时,教学质量也应该是不可忽视的方面。近年来,许多大学生加入了支教队伍。对于他们的支教情况、存在问题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在微观上怎样使支教大学生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还缺乏相关的研究。作为一门实务性较强的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启示。对于支教大学生而言,社会工作介入支教实务不仅可以帮助支教大学生应对实务中面临的问题,而且在为他们发展自身的潜能,掌握必要的实务技巧,更好的完成支教使命方面也有许多的潜在优势。

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来看,支教大学生和接受教育援助的群体都是社会工作所关注的对象,对二者的关注统一于支教实务当中。要真正帮助贫困地区教育上存在弱势的群体,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因而就更需要支教大学生能够成功应对他们存在的心理、社会、环境问题。③

从服务对象上来讲,支教大学生可以作为案主向专业社工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社工作为教育培训者也可以向支教大学生提供专业培训或辅导。

(一)专业性质的优势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助人自助职业,全美社会工作者协会定义社会工作的职业性时,强调了要向社工的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这种“社会”服务不仅仅包括为解决案主问题而调动的社会资源,同时也包括为案主提供必要的咨询。④大学生支教行为的某些方面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质有许多的相通性,咨询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形式,社会工作以专业性质上的优势介入大学生支教实务中,可以为他们提供更为有效的咨询。

支教行动对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个体来说都是一种实践性的挑战,既要对不适应的环境做出适当的调试,也要面对支教地区不同的情况实践性地创造适合的教授方法。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考验。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的过程中,它所拥有的一些知识和技巧是支教大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对于实践性的支教活动,社会工作通过咨询或辅导的形式可以鼓励支教大学生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努力:其一,注重调查,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人生价值;其二,培养同感的能力;其三,训练沟通技巧。这些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帮助支教大学生更好的完成支教任务。⑤

(二)素质培养的优势

社会工作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的潜在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助人职业,社会工作对自身的素质要求也非常高,在实务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素质培养方案和技巧,并且,以培养素质修养,增强自信、自强能力为目标的小组活动也是小组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支教大学生作为通过国家、社会或学校选拔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个群体,要完成到边远地区支教的使命,就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修养。另一方面,国家为保证“农村支教计划”的质量效果,也要求被选拔的大学生具备特定素质、知识与技巧。而这些素质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所必须的,而且还要结合特殊情况,具备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综合素质。

社会工作以素质培养上的优势介入支教实务中,一方面可以帮助支教大学生明确自己所应具备的素质,从而在支教实务中有意识的增强这方面的努力,增强自信心,减轻角色转换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社会工作的辅导或培训,掌握一些综合素质技巧来提升支教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为支教后的就业打好基础,缓解他们在就业观念方面的冲突。

(三)价值理念支持的优势

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拥有许多十分珍贵的理念,这些理念可以指导,甚至影响助人的行为和意义,以及实践活动的效果。同样,作为一种助人行动的大学生支教实务也需要这样的理念,社会工作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辅导或培训,让这些理念植入支教实务的过程中。

首先是“助人自助”,这是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对于支教大学生来讲,拥有这种理念意味着一方面协助支教地区受教育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支教过程中获得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要培养当地儿童自我成长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理念,无论是对于支教大学生更好的适应支教环境,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还是对于保证支教质量,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其次是“人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将支教大学生作为案主,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就始终要坚守这一理念,无论支教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怎样,都要相信他有改变现状的欲望和能力,从而全力向他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在辅导或培训中,向支教大学生传达这一点同样非常重要。支教地区通常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那里的儿童没有同等的学习能力,没有改变境况的欲望。通过多方面的访谈,从那些支教大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支教地区的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他们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没有失去学习的信心,反而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讲,他们同样拥有非凡的能力和天赋。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支教地区的儿童同样有学习和发展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是每个支教大学生应该牢记在心的,作为新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改变的机会。

最后是 “尊重和肯定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差异”。社会工作有自己的特性,尊重差异被视为其本质特性之一。它是以人是独立个体为出发点,因此在具体实务中,方案的制定、服务的执行等往往需要社工根据案主信息和当地的情况而量身定做。⑥服务于支教大学生也一样,社工会考虑到支教大学生自身特性、所处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其的问题的差异性,在介入过程中,尊重这些差异,尽力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案。对于支教大学生而言,社工提供这方面的培训和辅导,可以使他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看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看到自己和当地环境各方面的差异,例如,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冲突,要尊重差异的存在。承认了这一点,不仅可以更好的了解支教地区儿童的特点,也可以改变自身原来的认知方式,解决自己存在的冲突问题。

(四)专业技巧方法的优势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较强并且注重方法指导的专业,它的专业性得到认可要归功于其方法的确立与发展,因此专业技巧方法是社会工作实务的基础和工具。个案、小组、社区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也是其介入大学生支教实务中的潜在优势的重要方面。针对于支教大学生在支教实务中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其中,既可以运用微观层次上的方法技巧,也可以运用中观和宏观上的方法。

微观层次上的个案方法是指实务工作者以个别化的方式帮助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排除情绪困扰、解决物质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它遵循个别化、接纳等理念。会谈是个案社会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手段与方法,个案社会工作的诊断与治疗都离不开会谈。⑦人际沟通的技巧在会谈中非常重要,针对支教大学生在实务中面临的人际沟通问题,社会工作在为他们提供个案服务时,可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人际沟通的技能。人际沟通的技能可以帮助支教大学生更好的开展支教实务。

首先在表达方面,声音的悦耳,也就是高低、快慢、轻重、刚柔之分可以给对方不同的感觉,甚至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如你怀着愉悦的心情打电话给对方,对方有可能因为你的声音而受到感染,心情好起来或者态度温和多了,语调的力量不仅仅在社工对支教大学生进行个案辅导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同样对于支教大学生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无论是与学生沟通还是与当地居民打交道,支教大学生都要注意说话要清晰、准确,符合语法和用词标准,不能使对方误解或困惑。另外支教大学生说话也要恰当,要符合一个教师的身份,在与学生沟通时,适当的表达同感,给予鼓励和支持可以增强沟通的效果。

其次在倾听方面,倾听是社工微观实务中的重要技巧,一方面可以主动倾听,表现自己的关注;另一方面可以同感倾听,并在倾听过程中积极回应。⑧社工充分利用这些技巧鼓励支教大学生讲述自己问题。同样,支教大学生通过辅导或培训获得这方面的技巧来帮助自身解决实务问题。支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与学生、老师、居民沟通时,大学生能做到主动去倾听并积极回应,那么就能很好地解决他们的角色转换问题以及人际沟通问题。

许多支教大学生都深切感触到,在贫困地区,受教育的儿童都缺乏表现能力,他们更多的期待老师的鼓励,支教老师的话语高低、表情都会对他们的表现欲望产生很大的影响。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鼓励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最后在人际交往的原则方面,人际交往是微观工作领域涉及到人的问题时都要关注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受环境影响的,怎样把握好交往原则对于处在特殊环境中的支教大学生来讲十分重要。社会工作一直都倡导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在看待与案主关系时注重的是平等性原则。平等交往可以为支教大学生解决人际沟通问题提供启示。许多支教地区的学生给支教老师的评价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像老师,但更像朋友!”⑨这就是平等性原则,支教大学生要有文化敏感性,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不要把自己看作是强势文化,从而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而应以平等的理念与支教地区的居民、学生交往,有利于他们积极融入当地的文化生活,让环境接纳自己。

个案方法是微观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运用于大学生支教实务,一方面既可以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不适问题,也可以为支教大学生提供微观领域的行为技巧。

小组工作方法属于社会工作的中观层次,它是指通过小组工作员的协助和小组动力过程,使参与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⑩它的理念是尊重与个别化;人际连接与互动;重视小组经验。

社会工作可以运用不同的小组工作方法帮助支教大学生走出困境,根据他们面临的问题的性质,开展不同的小组活动,从而使他们心理、生理、社会各方面和谐,适应支教环境,达到社工介入的目标。

另一方面,小组工作方法可以给支教大学生一些方法启示,通过小组方法的培训,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它运用于支教课堂上,应该说小组工作方法是最适合课堂教育的,因为小组工作中有许多治疗元素豘,例如植入希望、确定信念、获得成长等,这些都是对儿童教育有促进性作用,特别是在边远的乡村,学龄儿童通常有害羞、内向等方面的性格特征,通过小组开展课堂上一系列的小组活动,有利于支教地区儿童心理、性格的良性发展。

社区工作方法既是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促使社会变迁的重要途径,它不直接解决个人与家庭的社会问题,而是以整个社区为工作对象,通过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来解决社会问题。与前两种工作方法相比,社区工作更宏观、涉及面更广、更侧重于社会环境与制度的变迁豙。

人类行为的生态学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被社会工作者广泛的应用,强调“人在环境中”,案主的不良适应和不良需要问题被视为是环境因素引起的。这种理论为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支教实务中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一方面,社工在帮助支教大学生时,可以从整个社区出发,评估他们的需要,调动社区资源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面对支教地区的艰苦生活,社工可以呼吁当地周边地区居民或政府提供帮助,改善环境。另一方面支教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社工的专业培训掌握这一工作方法,较好的运用环境中的资源改善支教地区儿童的受教育环境。大学生支教实务虽然更多的是一个微观互动过程,但宏观上的政策和整个支教地区的资源将对支教实务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农村村政府和教育机构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都影响着支教实务的实施方式、支教大学生的工作动力等。运用社区工作方法一方面可以为支教事业寻找地区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支教大学生尽快适应社区生活,为他们更多地与当地人沟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途径。

四、总结与反思——大学生支教与社会工作

把社会工作与大学生支教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社会工作的许多理念与方法都可以应用于大学生支教实务中,探索社会工作在介入支教实务中的各种潜在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反思把社会工作运用于支教事业中的重要意义。

把社会工作引入支教事业有助于农村社会工作开辟新的模式。农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个探索。中国的广大人口在农村,要使社会工作服务于更广阔的人群,就必须与农村建设相结合起来。把社会工作引入支教事业,一方面,为社会工作进入农村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开辟农村社会工作新的实践模式;另一方面,支教大学生作为案主向农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自身的各方面优势为支教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有利于他们更好适应支教生活,从而确保教学质量。

在目前的内地,农村社会工作也正逐渐发展起来,许多NGO在农村设立了发展项目,如香港理工大学云南农村项目、香港乐施会、湖南省社会工作协会湘西农村项目等豛,他们为培育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村社会工作还可以开辟不同的模式,农村教育也是其服务的一方面,怎样把支教工作与农村社会工作结合起来,是学术研究的一个亮点,还有待我们去探讨。

除此之外,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社工学生既可以以专业身份为支教大学生提供服务,如成为农村社会工作者,另一方面,社工学生本身也可以从事支教行业,身体力行地实践专业理念和实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支教工作的质量,也开拓了社会工作的就业领域,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种尝试。

猜你喜欢

支教社工实务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青春社工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