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髂骨与性别判定

2009-07-05苑锐光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期
关键词:髋骨状面髂骨

苑锐光

摘要近年来,学者们在骨骼的性别推断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的手段已由过去的肉眼观测发展到采用x线检查、显微镜检测、生化检测、计算机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等多项新技术,推断性别的准确性也有提高。本文从形态学、统计学、生物动力学等其他方面综述了髂骨性别推断的研究进展,并对髂骨性别推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髂骨耳状面性别判定

中图分类号:D91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155-02

通过骨骼来判定死者的性别是法医人类学和考古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在法医检验工作中,常遇到碎尸、高度腐败的尸体以及火灾、飞机失事等灾难事故中被焚烧或已白骨化的尸骨残骸,这时常需要根据骨残骸判定死者性别,以便进一步寻找尸源,为案件的侦破和事件的处理提供帮助。

长期以来,法医人类学工作者建立了依据人类颅骨、骨盆、长骨、肩胛骨、胸骨、肋骨、下颌骨、髌骨等骨骼进行性别判定的方法,其中,以骨盆、下颌骨和颅骨的性别判定最为显著。应用骨骼来判断性别,由于采取方法不一样,种族差异而不同,在成人骨骼判别系统中,sashion认为在骨盆中,坐骨和髋关节在8岁左右就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差异,因此骨盆的应用价值较高,髋骨紧随其后,尤其是髋骨耳状面的两性差异较大。MR Hogg应用了153具干燥的已知年龄的有印度血统的标本进行观测,对骶髂关节面中髂骨耳状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在男性中骶髂关节面大而狭长,与之对应的女性耳状面小而直,髂骨耳状面底中心点更为突出,更靠近髂骨耳状面的尾部。髂骨耳状面的角度在男性中更大一些,女性髂骨耳状面尾部的骨质凹陷处更接近尾部,由于妊娠的原因,髂骨耳状面前下方的深面,凹槽,在女性中很常见,在男性中就很罕见。国内的学者也对髂骨的耳状面的两性差异进行了一定研究。

一、髂骨推断性别相关研究的回顾

1923年Derry(1)提出人类髂骨可用缘线指数(Chiloric index)及间隙指数(Choramatic index)帮助鉴定性别,他是将髋骨髂耻点及耳点置于同一平面,用马丁投影描绘仪绘出髋骨的轮廓,再将上述两点联一直线并向后延长与髂嵴相交,他称此线为缘线,耳点前的一段为盆缘线,耳后点的一段为骶缘线。并计算出缘线指数(=骶缘线髋柙迪還?00)。此外自坐骨大切迹尖画一垂直至盆缘线与之相交,并以此点将盆缘线分为前、后二段,再计算出间隙指数(=盆缘线后段髋柙迪咔岸蝷?00)。并提出缘线指数大于100为男性,小于100为女性。池本五月(2)对日本人亦进行了测量,也认为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龝吉敏男(3)对5-10月胎儿测量结果,显示两项指数没有性别差异。

为验证我国成年人的情况,丁士海、任光金、阎锡光的方法是以青岛地区出土已知性别的髋骨98付(男62,女36)为样本,用活动直脚规或三脚平行规,测量了髋骨的盆缘线、骶缘线和盆缘线前后段长度,男性平均分别为55.56+0.58mm、73.08+0.53mm、46.30+0.51mm及8.99+0.38mm,女性分别为60.08+0.83mm、63.59+0.74mm、41.28+0.49mm及18.04+ 0.69mm.各项平均值均无侧别差异(t<1.09),但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t>4.48)。在标本上标出三个测点,即1、髂耻线与弓状线的交点为髂耻点;2、耳状面前缘距离髂耻点最近的一点为耳点;3、坐骨大切迹最深的一点为坐骨大切迹点。再测出盆缘线、髂缘线长度和盆缘线前、后段长然后代入公式计算出缘线指数及间隙指数。最后按统计学处理。得出的结论是缘线指数男平均为133.14+1.82,女为107.74+2.45,间隙指数男平均为20.17+0.97,女为45.66+1.90,二者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t>8.25),但由于两项指数分布的性别重迭率太高(分别为86.2%及70.4%),因此单纯应用此二项指数来鉴定个别髂骨价值不大。

二、髂骨耳状面的研究

学者Loveioy最早对正常的髂骨耳状面的大体形态进行了客观的描述,主要对髂骨的耳状面进行了描述,进行了简单的分级,测量了关节面,包括长,宽,中宽,下宽以及顶端,但对髂骨耳状面后区观察不够。张继宗教授后来也对髂骨耳状面进行了研究,着重观察了髂骨耳状面的后区。在成人骨骼判别系统中,sashion认为在骨盆中,坐骨和髋关节在8岁左右就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差异,因此骨盆的应用价值较高,髋骨紧随其后,尤其是髋骨耳状面的两性差异较大。MR Hogg应用了153具干燥的已知年龄的具有印度血统的标本进行观测,对骶髂关节面中髂骨耳状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在男性中骶髂关节面大而狭长,与之对应的女性耳状面小而直,髂骨耳状面底中心点更为突出,更靠近髂骨耳状面的尾部。髂骨耳状面的角度在男性中更大一些,女性髂骨耳状面尾部的骨质凹陷处更接近尾部,由于妊娠的原因,髂骨耳状面前下方的深面凹槽,在女性中很常见,但是在男性中就很罕见。

国内的学者也许对髂骨的耳状面的两性差异进行了一定研究。郭世绂研究认为髂骨内侧面分为前后两部,内侧面的后部为髂骨耳状面,粗糙不平,在其前下方的沟为耳状沟,女性的表现较男性深、宽。在2002年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像技术分析测量的方法研究了骶髂关节,他们利用成年人尸体的骶髂标本,将增白剂涂于骶髂关节表面,分别将标准网点用幻灯投照于关节面和标准模板上,提取图像并在计算机上处理,得出的关节面(包括髂骨耳状面的三维图)。他们发现成年男性与女性髂骨耳状面的轮廓图大不一样。骶髂关节表面在生命早期是光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髂骨耳状面突起,明显与对侧凹面相交锁,高度达2—11mm,主要位于头侧和尾侧,随着年龄增大,这个特征越明显。

在1980年Weaver推出了对于成年人髂骨耳状面的形态变化修正作为通过未成年遗骨做出性别判定的一个新方法。他研究了153具标本,指出女童的髂骨耳状面完全突起,这造成了女童的髂骨较宽。Diane提出如果沿着骶髂关节的前后边缘和沿着它的长径关节面是突起的,那么就可以认为耳状面是突起的,就可以判断性别。尽管Weaver提出了这样一个标准,但在实际中,应用髂骨耳状面对未成年人进行性别判定,从而进行个体识别还有很多困难。通过以测量的技术和预期的结果一比一的比例推出了一个比较的方法。他使用一批已知性别的标本,在两个方面应用了Weaver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根据Weaver的方法多少比例的个体能进行性别判断。2:根据现存的髂骨耳状面的或缺损的髂骨耳状面的可以判断多少。这两个问题都是法医实践中进行个体识别所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他使用了58具已知年龄性别的标本,年龄从刚出生到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有的软组织还在,以利于性别判断更加准确。每个骨骼都利用Weaver的标准,应用髂骨耳状面来进行盲测。在这些标本中应用Weaver判别标准在男性中较为准确,可达85%,然而在女性中正确率只有58%,然后他又应用美国印第安的275具髂骨标本作了研究,数据经SAS软件处理后显示,在有印度血统的人中很准确,但是美国印第安人中在年龄较大的人中较为准确。在检验年龄与性别的关系时,两者没有明显的差距,说明该方法还有一定的有效性。Weaver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婴儿和幼儿的特征与成年男性特征相似,在法医的实践中该方法对于九岁以上的儿童很有效,很易于判断,但有25%的判断不出,男童在这方面特征就不是很明显。

三、髂骨性别推断的研究展望

目前,髂骨性别判定是由髂骨的形态,耻骨联合形态及表面磨损度、坐骨大切迹角度深度,耳状面形态及它们某些骨性特征形态来研究,这些个研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其方法上的限制,客观性较强,实用范围有限。例如对于残缺髂骨的性别判定,以及人与动物残缺髂骨的鉴别,因此对髂骨进行细致的数据测量,进行统计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我们根据残缺髂骨的比例来复原整个髂骨,然后进行测量,将测量指标代入性别判定的方程进行性别分析。如果在残缺髂骨上可以进行一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将测量数据代入性别判定的方程进行初步的性别分析。此外对于骨组织的性别染色体特异DNA序列的研究也可用于性别判定,这将是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和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每一种性别判定的方法在使用中都可能受一定条件环境的限制,所以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

猜你喜欢

髋骨状面髂骨
请您诊断
Beagle 犬髂骨嵴解剖及取骨术
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研究进展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游离髂腹部(髂骨)皮瓣的血管分型
青年女性矢状面轮廓曲线提取与拟合研究
应用SimPlant软件精确匹配与缺损外形吻合的髂骨肌瓣行下颌骨重建
每个人都有个包
分娩让女性更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