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7-05范碧辉
范碧辉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和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公司内部审计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审计的独立性差、内审人员素质偏低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为了改进我国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不但要发展“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积极培养综合型审计人才,加强行业协会的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101-02
沿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脉络,我国公司内部审计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内部审计开展了以“纠错查弊”为主的财务合规性审计;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部审计在坚持以财务合规性审计为主的前提下,逐步开展了以工程投资审计、购销比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标志的管理效益审计;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效益审计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在促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和防护作用
公司开展财务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防护作用,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法律保障。财务审计属于传统的审计业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其他审计业务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受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约束,为了保证合法经营,公司必须开展财务审计。通过财务审计,可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完善财务会计核算,规范财务会计活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可以增强领导和职工的法制观念,抑制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发生;可以严肃财经纪律,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合法经营。
(二)咨询和建设性作用
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和建设性作用,改善风险管理,不断增强公司竞争力。经营审计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及其有关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和建议,以便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经营目标。公司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战略、决策和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可以发挥优化决策,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作用;可以避免因决策失误而给公司带来损失,促进公司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占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公司的自我发展。
(三)服务和参谋作用
公司开展专项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和参谋作用,从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增强公司科学管理意识。专项审计是内部审计服务于本单位、为本单位提供增加价值的服务的有效方式,能够为本单位完善管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促进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近年来开展的内部控制评审,针对某项业务专门审计等都属于专项审计的范畴。经过实践证明,公司针对主要的成本费用项目、重点资金项目或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可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公司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公司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而且其产生于行政命令,因此,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弊端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效益审计开展较少
我国内部审计强调服务职能较少,主要扮演的是“报告者”的角色,大部分公司的内部审计还仅仅是停留在开展财务收支、查错防弊等事后审计上,效益审计则开展得不多,也很少参与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等事前审计,而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则多充当“改进者”的角色,很好地做到了为组织服务,协调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从而为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
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上还很不规范。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基本上脱离了政府的行政干预,但是,内审机构缺乏完整独立性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很多都不是单独设置,而是隶属于其他部门领导,有的隶属于会计部门,有的隶属于监察部或监事部,等等,这种内审机构不隶属于公司最高领导的状况会严重地削弱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此外,内部审计缺少独立性还表现在审计人员独立性差上。例如,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或物资管理等人员兼任,这种状况导致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各方利益牵制,使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从而严重影响了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虽然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所增长,但总的来看还远远不够。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虽然从事审计行业的人员数量不少,但整体素质不高,科班出身的审计人才不多,真正具备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多数内审人员都是来自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审计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审计水平、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的效率。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除了审计署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内部审计进行规范外,其他财政等部门并未对之提出规范要求。例如,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会计、审计法规,对关联方交易合法性问题作出限定,要判断一项关联方交易是否合法,注册会计师无法从法律、法规上找到依据,只能是要求被审公司按照《公司会计准则——关联方交易及交易的披露》详尽地披露出此类交易的细节,并提醒会计报表使用者和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此项交易。虽然不少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有关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但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由于缺乏这些基础性的制度,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人指导的境地,也没有统一的具体的职业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未能得到应有的职业尊重,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解决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效益审计的探索
效益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展财务收支、查错防弊等事后审计上,而是要顺应现代审计的发展潮流,加强对效益审计的探索和利用。具体来讲,内部审计要从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更新审计观念,不断发掘内部审计创新视角,加强效益审计的实践和探索,切实拓宽公司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和资本运行效率的显著提高。此外,我国公司还要积极促进内部审计的角色转变,将公司的文化价值观融入公司审计,明确公司效益审计的目标、组织方式、评价标准选择、审计方法运用以及与财务收支审计的结合方式,以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改进者”的角色,最终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改善公司经营管理而服务。
(二)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才是审计事业的第一资源。针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资源缺乏,质量不高的现象,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第一,提高公司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公司不仅要推行审计执业资格制度,保证审计人员的质量水平,降低审计人员的流动性;而且还要督促和帮助审计人员加强学习,让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定期为其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使审计人员的素质跟得上公司的发展速度。此外,在加强审计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该注重管理科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创新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最终达到从宏观层面、技术层面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第二,合理优化配置审计人力资源。公司拥有了高素质的审计人力资源,还要根据审计工作任务的需要,合理配置各级审计人员,合理配备财务审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审计人才,只有结构达到最优,效益才有可能达到最大。第三,注重实践,增强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审计人员不但要加强理论学习,还要注重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总结审计工作的技巧,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基础,从而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两部关于审计方面的法律,但惟独没有内部审计法,只有《审计法》中第二十九条《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一项部门规章,法律层次低,对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缺乏强制力。如果在内部审计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出台,仅仅依靠以上这些法规是很难有效地解决内部审计中的复杂问题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因此,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尽快制定适用于我国公司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弥补我国法律在内部审计方面的空白。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效力来明确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义务和职责,为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者提供有力的执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