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的贸易效应

2009-07-05张华勇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发展

张华勇

摘要:经济发展与贸易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关于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有大量文献进行了阐述,而经济发展对贸易的效应问题长期以来较少受到关注。要素增长(包括资本增长和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而影响一国国际贸易量的变化,由此产生一国生产变动和消费变动的贸易效应,引起福利水平的变化。

关键词:经济发展;要素增长;技术进步;贸易效应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009-0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马克思、列宁都很重视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但从再生产过程看,交换也对生产发生反作用。列宁指出:“没有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能设想的,而且的确没有这样的国家。”

(二)西方经济学家的有关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中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这些论述包含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大卫·李嘉图的著作中也包含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此外,约翰·穆勒第一次明确区分了贸易利益和发展利益,他指出,贸易通过多种途径推动不发达国家的发展。

受古典经济学家观点和理论的启发,罗伯特逊首次提出著名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后来,R.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充实和发展。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他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划分为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对外贸易有助于扩大资本主义部门产品的市场和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随后,亨利·约翰逊指出,按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加权计算,贸易条件将不利于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与此同时,罗伯津斯基提出了著名的罗伯津斯基定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卢卡斯和斯文森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变动作为推动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因素,用来研究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国的经济增长必然对其国际贸易量的变化产生影响,这就是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可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经济增长通过生产方面的变动对贸易产生直接影响,称为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二是经济增长后,消费需求的变动对贸易产生间接影响,称为消费变动的贸易效应。下面以贸易条件不变为前提分析小国,所谓小国是指该国的进出口贸易变动不能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是价格接受者。因此,小国的经济增长没有贸易条件效应,不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一)小国情形

1.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

假设小国C,在世界价格既定、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处于均衡状态,A点生产,B点消费,生产两种商品:X(劳动密集型)和Y(资本密集型),出口商品X而进口商品Y。经济增长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生产者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在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个点,以决定两种商品的生产数量。这时生产增长有三种可能:同时扩大两种商品的生产,且等比例增长;同时扩大两种商品的生产,但增长比例不同;扩大一种商品的绝对产量,而减少另一种商品的绝对产量。不同的增长类型产生不同的贸易效应。分析如下:如图(a),以原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A点为原点,用虚线作一新坐标系,新坐标系与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交,与射线OA一起把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成四段,如下页图(b)。C国生产均衡点的变化可能有五种情况。

(1)C国生产均衡点可能处于OA射线上:说明经济增长后,C国X商品和Y商品产量等比例平衡增长。其他条件不变时,C国愿意出口的X数量和愿意进口的Y数量也将等比例平衡增长,即中性贸易生产效应。

(2)C国生产均衡点可能处于Ⅰ区域内:说明经济增长后,C国X商品和Y商品产量都增长了,但X商品相对增长少而Y商品相对增长多。其他条件不变时,C国将不愿意出口那么多的X,也不愿意进口那么多的Y,贸易流量将减少,即逆贸易生产效应。

(3)C国生产均衡点可能处于Ⅱ区域内:说明经济增长后,C国X商品和Y商品产量都增长了,但X商品相对增长多而Y商品相对增长少。其他条件不变时,C国将愿意出口更多的X,换取更多的Y进口,贸易流量将增加,即顺贸易生产效应。

(4)C国生产均衡点可能处于Ⅲ区域内:说明经济增长后,C国X商品的产量绝对增加了,而Y商品的产量绝对减少了。其他条件不变时,C国出口的X和进口的Y的数量肯定增加,贸易流量必然扩大,即超顺贸易生产效应。

(5)C国生产均衡点可能处于Ⅳ区域内:说明经济增长后,C国X商品的产量绝对减少了,而Y商品的产量绝对增加了。其他条件不变时,C国出口的X和进口的Y的数量肯定减少,贸易流量必然减少,即超逆贸易生产效应。

2.消费变动的贸易效应

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C国内部的消费均衡点肯定也会移动,该点的移动变化情况可能有五种情况,见下图。

(1)消费均衡点可能沿着OA射线扩展:说明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使C国消费的X和Y的数量都增长了,并且X和Y消费量等比例平衡增长,即中性贸易消费效应。

(2)消费均衡点可能处于Ⅰ区域内:说明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使C国消费的X和Y的数量都增长了,但X的消费量比Y的消费量增长的相对较少。C国愿意出口更多的X去进口更多的Y,贸易流量扩大,即顺贸易消费效应。

(3)消费均衡点可能处于Ⅱ区域内:说明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使C国消费的X和Y的数量都增长了,但X的消费量比Y的消费量增长得相对较多。C国不愿意出口更多的X,也不愿意进口更多的Y,贸易流量减少,即逆贸易消费效应。

(4)消费均衡点可能处于Ⅲ区域内:说明随着经济增长和消费者收入的变化,C国消费X的数量绝对增加,而消费Y的数量绝对减少。C国不愿意出口更多的X,也不愿意进口更多的Y,贸易流量减少,即超逆贸易消费效应。

(5)消费均衡点可能处于Ⅳ区域内:说明随着经济增长和消费者收入的变化,C国消费X的数量绝对减少,而消费Y的数量绝对增加。C国愿意出口更多的X,也愿意进口更多的Y,贸易流量增加,即超顺贸易消费效应。

3.小国情形下的经济增长对贸易和福利的影响

(1)生产要素增加对贸易和福利的影响

在小国情形下,要素增加影响贸易的生产效应,取决于增长要素是丰裕的还是稀缺的。如果增长要素是丰裕的,那么,就存在超顺贸易生产效应;如果增长要素是稀缺的,则存在超逆贸易生产效应。因此,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丰裕要素增加对贸易的扩张效应大于稀缺要素增加的影响。然而,对贸易的总效应取决于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一般规律是:如果消费效应是顺贸易的,那么,丰裕要素的增长就会使该国更加愿意参加贸易;如果稀缺要素增长,那么,总效应将降低该国参与贸易的意愿。

对于要素增加的福利效应,总的来说,资本存量增加或技术进步时,社会福利都会增加。因为这两种变化都增加实际人均收入,使消费水平达到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如果产出增加带来福利的同时,劳动人口也增加,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就不明显。

(2)中性技术进步对贸易和福利的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把技术进步分为中性、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三种。而中性技术进步又分为三种类型:商品X、Y同时出现中性技术进步,商品X出现中性技术进步,商品Y出现中性技术进步。

当两种商品同时出现同水平的技术进步,当相对价格不变时,生产以相同比例增长,即生产是中性的,如果每种商品的消费也成比例增加,那么,贸易量将以相同比例增加,即生产和消费的中性增长带来贸易的同比例增长。如果生产是中性的,消费是顺贸易的,则贸易数量将以更快速度增长;相反,若消费是逆贸易的,则贸易数量将以较低速度增长。

在出口商品X出现中性技术进步时,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沿X轴扩展,由于生产和消费都是顺贸易的,贸易数量以更快速度增长,社会福利更高。

在进口商品Y出现中性技术进步时,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沿Y轴扩展,由于生产是逆贸易的,消费产生贸易的作用较小,贸易数量减少。

因此,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贸易量的影响效果不一样,但福利都会增加。

(二)大国情形

1.在大国情形下,其国际贸易数量变化将影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即大国的增长会产生贸易条件效应。

2.生产要素增加对贸易和福利的影响

当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时,如果经济增长使贸易数量增加,贸易条件就恶化;反之,经济增长使贸易数量减少,贸易条件就改善,这就是经济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这是因为,如果贸易伙伴国条件不变,大国贸易数量增加,而出口商品数量增加将使其价格下跌,而进口商品数量增加将使其价格上涨,这样贸易条件恶化。相反,当大国贸易数量减少,出口商品数量减少将使其价格上涨,而进口商品数量减少将使其价格下跌,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经济增长引起的贸易条件变化的各种反应,其结果是专业化和贸易程度降低,从而与贸易条件未改变时的情况相比,导致福利水平下降。因此,部分增长的收益事实上被贸易条件的恶化抵消了。若要增长有利于贸易大国,这些负的贸易条件效应就不能完全抵消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在大国情形下,经济增长以两种方式导致福利水平下降:如果劳动是富裕且正在增长的资源,那么,由其导致的人均收入水平下降带来的福利损失会因为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而进一步扩大(进口品相对价格上涨);如果资本是正在增长的富裕要素(或在出口商品中出现了技术进步),且负的贸易条件效应足够大的话,经济增长后,该国境况会变得更糟。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经济发展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