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川地震灾后旅游环境恢复与重建策略分析

2009-07-05张云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2期
关键词:重建北川

张云霞

摘 要:一场巨大的灾难使北川县大部分被夷为平地,旅游业也因此遭受重创。北川灾后旅游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北川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北川;灾后旅游环境;重建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8602お

1 地震前北川旅游业发展概况

北川县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地,羌族的聚居区,羌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0.8%,又是老革命根据地,1935年红四方面军途经北川曾在这里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北川旅游资源富集。有以雄、奇、险、幽、秀融为一体的湔江大峡谷为主线的禹穴沟风景区,千佛山风景区、小寨子沟风景区等。其独特的高山峡谷气候形成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壮丽而又神秘的原始自然风光,是人们回归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理想场所;以猿王洞风景区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高山溶洞幽邃深广,千姿百态,似梦幻般的宫殿;北川的小江南——香江湾风景区,清溪河和永庆竹海,空山鸟语、溪流淙淙、月明风清、万壑听松涛,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正在开发中的县城铁索桥头变色硫磺温泉,其治病疗养,旅游价值得天独厚。

2 地震后北川旅游环境的破坏情况

2.1 旅游从业人员损失情况

地震中,北川旅游从业人员人员伤亡极其惨重。文化旅游局干部职工幸存33人,其中3人重伤,20余人轻伤,失踪及死亡14人;家属失踪及死亡15人;景区失踪及死亡员工40人,受伤110余人。

2.2 旅游建筑物的损毁程度及直接经济损失

北川整个老县城没有一栋完整的建筑,大部分被夷为平地,一片狼藉,被砸扁的汽车随处可见。杨家街农贸市场被地震中平移过来的楼房彻底压在了断壁残垣之下,而它前后的几排楼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临近县城被当地人称为“三道拐”的地方,公路像被人扯住两头生生折断了,完全扭曲变形成了“麻花”,与原来水平位置高低错位四五米。由此至县城方向,大大小小无数的滑坡塌方覆盖了整条公路,七八米高的巨石堆阻断了行进路线。

新城区方面,新县委背后山体滑坡,造成茅坝小学,北川县委,周围居民点,大规模被掩埋。保险公司大楼,汽车客运中心,完全倒塌。北川文化旅游局办公及宿舍大楼、文化馆、图书馆、羌族民俗博物馆、禹羌文化研究中心、川剧团、电影公司6个县属文化单位,20个乡镇文化站共计24950平方米的建筑全部损毁,房屋及财产损失8697.2万元;5个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接待设施,游览设施几乎全部损毁,损失金额9.8亿元。

3 北川灾后旅游环境的恢复与重建策略

3.1 重建家园的涵义

3.1.1 “家园”的涵义

仅从字面理解,“家园”无疑是一个产生于农业社会的词汇,是由人的居住实体“家”及其从事农业生产的“园”共同构成的环境实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园”已经逐渐衍生为一个具有相当广泛意义的具有科学性的词汇,其所指应当是特定人群从事生产、生活的特质和非物质的环境总和,即目前规划、建筑、地理等学科正在深入研究的“人类聚居环境”(简称“人居环境”或“人聚环境”)。

人居环境是由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产物,也由最初的“逐水草而居”到混凝土式的城市发展到今天人类共同追求的人工与自然充分协调的生态型人居环境。所以,“家园”是以人类居住为核心,是由人工与自然有机结合形成的人类生存空间。

3.1.2 “重建”的涵义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城市是最有深度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留客性,是注意力经济与集聚性经济的结合体。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把人们留下来的载体,非城市莫属。风景区内的溶洞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游客留住在洞里,但城市可以达到这一效果。作为一个城市,应有独特性的自然风貌,有活跃的经济活力,有集中的旅游设施,而且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繁荣的购物环境,同时又有便利的交通和居住条件、发达的科技信息。

“5•12”地震灾害之后,“重建家园”成为党和政府及各届人士特别是灾区人民的共同心愿。“重建”的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安置灾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物质方面的“重建” 。① 人工环境的“重建”。这是“重建”中的重点,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住宅、工厂、公共建筑、基础设施、景观设施等人工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为居民营造基本的生存空间,奠定“家园”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②自然环境的“重建”。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不仅破坏了人工建造的环境,而且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原有适应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变得相对恶劣。仅凭借自然界自身的调节能力已不足以恢复原有的平衡,所以必须经过人类外加的力量,使之恢复原有的或达到更好的生态状况。这是“重建家园”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之一。

(2)非物质方面的“重建”。非物质方面的“重建”,即通常所指“软环境”的建设工作,它包括灾区人民精神生活、生存空间氛围、对未来的认知等多言面的因素,其中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空间氛围的“重建”是灾区“重建”工作“软环境”方面的重点。

3.2 “重建家园”与北川人居环境优化

高山,流水,是北川羌族人居环境发展的重要背景和主要特点。北川开发较晚,自然条件比较好、多年来发展的是以农业为重点的生产力布局方式。从本次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可以较为明显地表现出高山土质松软特征的影响。受灾地区多数为以高山,峡谷为主,可见,促进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布局是目前重建家园工作中重要的目标之一。

3.3 科学规划布局北川灾区居民点

(1)规划方法。灾区居民点的重建应遵循“五定”综合集成方法:①定性,即科学认识居民点在区域内的地位和其承担的职能;②定量,在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居民点的人口和用地规模;③定位,正确选择居民点的位置,使之既能满足灾民生活方式的延续与转化又能为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条件;④定景,明确居民点的景观定位,使之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能体现现代化方向;⑤定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灾后重建家园的各项措施,为迅速建设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提供依据。

(2)分类控制类型。总的来讲,灾区居民点应重新规划。过去那种偏远的、零散的、不择地理条件修建起来的房屋,必须重新组合;村,寨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防灾能力;居民点体系要参照不同等级防震建设,与发展旅游业、繁荣经济、保护环境统筹安排,综合治理,要在保障当地防震前提下确定其层次、结构、规模和布局。

①将分散的人家与中心村集约一起。为满足防震的需要,同时也为灾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应积极推荐这种控制类型。地震使农民失去大部分土地,其就业、生活来源成为基本要求。第一、二产业基础薄弱,所以这种特殊形态下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应注意以下问题:生活方式的逐步城镇化,应随着村、寨旅游业发展,逐步形成旅游城市;在集中村、寨,人均用地既要考虑到过渡型生活方式的影响,适当照顾人民的生活来源,包括庭院经济的发展,又要本着生态保护的思想,尽量减小对现有植被土地的占用;在村、寨结构、组团结构、住宅开发等各方面应强调羌族特征,为村、寨未来真正的旅游城市和加强生活方式的引导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做好旅游结构的培植和村、寨旅游生产结构的调整工作,扶持乡镇旅游工艺品企业的发展,在技术,政策方面给以支持,改善区域交通结构。

②依托现有城镇,将灾区居民向平坦处迁移。这种控制类型本着为居民负责,为城镇未来发展负责的原则,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设想一种较理想的,具有可行性的旅游区的未来形态、功能模式,并通过一系列相应的引导,激励政策,逐步实施,促进城镇的整体复兴,为城镇现代化提供良好基础。

灾后重建中房屋建设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新建住宅特别要重视质量,应从基础、结构、材料等多方面提高住宅的科技含量,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业化,加快建设进度。第二,村镇建设群中,所有建筑都应该具有很好的防震性。第三,房屋体型应尽量采用具有羌族特色的建筑,保留羌族文化特色,以羌文化旅游为重点。

作者简介:

李燕,硕士,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李春雨,硕士,四川省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助教。

猜你喜欢

重建北川
2020中国·北川禹羌国际雕塑大赛启动仪式在北川举行
二孩时代,人口生态重建的理性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北川的味道(四题)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情系北川
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