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研究

2009-07-05邹辉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2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

张 群 邹辉文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お

摘 要:21世纪后,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升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面临新的挑战,政府应针对加工贸易目前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

关键词:金融危机;加工贸易转型;加工贸易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0702お

1 危机发生之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状况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升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优势正在逐渐地减弱,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第一,我国加工贸易优势逐渐减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我国劳动力成上升,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受到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挑战,除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外,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也增加了加工贸易企业的成本。

第二,由于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有碍产业结构升级,部分高能耗、高污染、高消耗的加工贸易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开始和使用效率低,长期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开始了经济增长模式和外贸增长模式的大调整,中国加工贸易政策也开始转紧。

第三,对外贸出口政策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加工贸易的发展。2007年6月,我国一次性取消了533种“两高一资”的商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样产品的出口退税;加工保证金从“空转”变成“实转”。

第四,加工贸易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由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动等贸易壁垒的限制,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

加工贸易面临的国内外问题表明中国的加工贸易转型急需升级。所以国家商务部确定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三大基本目标:第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第二,加工贸易区域布局实现优化;第三,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要实现升级。总的来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产品、产业和产业链升级,另一个是产业地区转移。

将劳动力密集型的玩具、制衣、制鞋产业和耗能较大的陶瓷、水泥产业以及矿产资源加工产业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成本低的西部地区转移是目前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这种产业的地区转移实际上没有能够提升中国产品竞争力以及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它只是简单的复制原来加工贸易产业发展方式。所以我们加工贸易产品、产业链的升级迫在眉睫。但是这种转型升级却也存在着众多的制约因素。

第一,加工贸易企业由于长期从事“加工”,大多企业都有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他们大多把自己定位在赚取加工费环节上,而缺少研发、营销和品牌建设的动力。

第二,产业技术水平落后也制约着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生产链中位置的提升。虽然我国加工贸易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加工贸易传统行业的产业配套能力已经大大加强,但是核心环节、高端产品配套水平低下。

第三,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度大,即使有升级的战略目标当也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第四,加工贸易转型有赖于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

2 金融危机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并传导到实体经济,对加工贸易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据中国海关总署《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两大指标预示将继续走低》的分析报告,2008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值达到1.1万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6.9%,低于当年中国总体对外贸易增速10.9个百分点,占当年中国进出口总值的41.1%。当2008年8月,中国连续77个月保持的进出口两位增速就此终止,连续3个月停留在个位数上。11月份和12月份两个月跌幅进一步加深。其中进口下降31.3%;出口下降15.7%;当月出口和进口跌幅分别比上月加深4.8个百分点和6.4个百分点。

从地区方面来看,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广东、江苏、福建的增速明显回落。2008年中国共有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和浙江等5个省的加工贸进出口额超过400亿美元。这5个省合计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当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4.2%。其中江苏和广东分别为2260亿美元和4170.5亿美元,增速分别回落14.4个百分点和13.3个百分点。

另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加工贸易出口转内销增长萎缩,尤其是成品转内销。2008年中国加工贸易项下转内销货物196.1亿美元,增速回落了8.1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的3个月加工贸易转内销增速均停留在个位数。料件和边角料内销占全年加工贸易转内销总额的95.1%,已加工的成品转内销仅为4.1亿美元,下降4.2%,仅占全年加工贸易转内销总额的2.1%,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

以上情况都表明了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工贸易下滑对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就业、财政收入、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总体保持稳定较快发展》公布的数据,2008年4季度全国GDP增速已跌至6.8%,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就业领域的农民工有约2000万人失业。所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的背景下,转变加工贸易增长方式就退居其次。

可以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短期内中国加工贸易所受的冲击不会结束。

首先,随着金融危机对欧美等国家的经济影响进一步加深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将大大减少。

其次,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疲软,消费萎缩,客户资源显得十分有限,企业面临的订单减少,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印度、越南等国由于具有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他们开始利用低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制造业,使得原本是我国的订单大量外流。

最后,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强,这个进一步影响了我国企业的订单。自从2008年中后期起,随着危机不断加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中国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救济措施。印度对我国出口的玩具实施6个月的禁令可能延期为永久禁令;巴西政府对24种进口产品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这对我国部分产品造成影响。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紧固件实施5年内征收平均高达80%的反倾销税;印度对我国出口的纯碱发起特殊保障措施调查。这些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要缓解加工贸易企业的困境,中国政府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积极推动外贸企业的发展。(1)提高出口退税率;(2)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类政策;(3)实施国别配额;(4)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些措施缓解了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困境,但是也打乱了加工贸易模式调整的既定战略,使转型战略被迫推迟,调整困难加大,调整面临的阻力更大。

首先,从时间上看,金融危机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战略调整推迟至少3-5年。近两年是全球经济衰退期,加工贸易苦苦挣扎于求生存的局面。等到危机过后,加工贸易的繁荣还需要一段时间,各级政府有动力实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时候,已是3-5年后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但是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势在必行的,越早调整越有利,越晚则代价越大。

其次,几年后重新开始加工贸易调整将更加困难。转型升级时需要付出转型成本的,比如辞退不适合新模式的劳工和要素的重组成本、提升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成本、转型期的产出和收入减少的成本,企业和政府未必能够承担这些成本。并且在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全球的生产链中的地位也可能发生变化。随着越南、印度等低成本国家加工制造业日益成熟,跨国公司日益有兴趣把生产外包到这些国家。这些都将加大我国加工贸易调整的难度。

最后,中国传统的加工贸易模式存在的时间越长,各方面的因素契合度越高,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就越大,要专心的难度也必然加大。

所以总的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冲击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加大现有加工贸易生产和出口的阻力;第二,间接推迟了加工贸易模式转变的步伐。

3 对策和思考

第一,政府应针对加工贸易目前发展受到冲击的现实,采取相应的对策,如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推动银行对加工贸易企业的信贷、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降低出口收汇风险、鼓励地方政府出台出口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贷款贴息额等来改善加工贸易政策环境。同时各级政府应该设立出口转型升级基金,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和发展国际品牌,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等。

第二,各级政府要明白原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是正确的。转型升级政策的暂停实施是为了要用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各级政府要利用好这段暂停时期,认真研究和制定转型升级的方式和途径,以避免过去的仓促转型。政府要和加工贸易企业充分沟通,减少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阻力。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政府要发挥应有作用的同时,我们加工贸易企业也要充分利用有利政策,努力维持企业生存和正常发展,为后面的转型升级做好准备。(1)要加强管理,降低成本。(2)要大力创新,推出功能少、成本低的新产品。(3)开拓国内市场求生存,抓住国家促内需的机遇,形成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新格局。(4)开拓新兴市场,扩大产品销售范围。

参考文献

[1]@王宇,等.我国外汇储备增速明显放缓的背后[EB/OL].新华网,20090113.

[2]@黄速建,刘建丽,王钦.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影响[J].经济管理,2009,(4).

[3]@郑兴铎.缓解出口企业“阵痛”政府可以做些什么[J].国际商务财会,2008,(10).

[4]@康南,葛志财.次贷危机后我国的商品出口贸易[J].现代经济信息,2008,(11).

[5]@王颖.“次贷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5).

[6]@张嘉为,张珣,齐晓楠.2009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预测与形势分析[R].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系列研究报告,2008.

作者简介:

方焱松(1968-),男,安徽岳西人,工程师。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