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旗农民增收对策分析

2009-07-05李立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2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对策

李立媛

摘 要: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莫旗农民收入增加缓慢,需要深入思考,探索农民增收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村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6101お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针对莫旗这样的边远少数民族自治旗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发表以下粗浅的见解。

1 农民收入的现状与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带有阶段性。改革开放30年以来,莫旗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1978-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1.5元增加到3586.7元,年均递增13.9%。从莫旗农民收入的增长趋势来看,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9-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1.5元增加到357.1元,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时期,年均递增34.4%。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有两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个是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一个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第二个阶段从1985-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80.5元增加到649元,为农民收入增长徘徊时期,年均增长11.3%。这一阶段具体说来也有两个因素,一是生产资料价格暴涨抵消了农产品提价的好处;二是乡镇企业出现滑坡。第三阶段从1991-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54元增加2039元,为农民收入恢复增长时期,年均增长25.5%。第四阶段从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70元到2096元,为农民收入下降时期年均下降1.6%。以上现象表明,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也是一具阶段现象,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这一阶段的特殊性。第五个阶段从2003-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02元增加到3586.7元,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期,年均增长幅度13.0%。这一阶段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农业税减免;二是国家政策性补贴增加;三是外出务工收入增加。

(2)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平衡。这一特征在当前尤为突出,而且呈现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调查情况看,凡是收入增幅较小的,大多数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靠近县城和公路等交通方便的乡镇的农民,年均收入比其他偏远乡镇的农民高。从事多种经营的农民收入远远高于单纯从事种植业的农民。

(3)农民收入增长的差异性。一是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导致了农民收入的差异性。二是文化程度的差异,文化程度高的人群的收入高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的收入。三是就业率低的差异。农村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来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收入的高低。

(4)农民收入的结构性。农民收入结构基本上分为三大块,一是工资性收入,包括在乡外地人企业务工、外出打工,从号召其他类型的劳务等收入,占纯收入的19.6%;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种植、养殖及二三产业等收入,占68%;三是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占12.4%。

2 存在的问题

(1)不善于调整种植结构。由于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低,不愿接受新生事务,总是生产他们习惯生产的东西,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决定生产经营什么,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毫无优势,增收困难。还有许多农民不了解市场信息,缺乏市场预测难力,不考虑本地实际,盲目跟风,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

(2)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农业生产结构适应性、战略性调整难。一是传统种植业受到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而全和自求平衡的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大宗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由于成本居高不下,许多农产品生产已处于微利或亏本的状态;二是对土地的投入不断减少。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对土地再生产的投入不断减少,土质日趋恶劣,贡献率越来越低。

(3)农业科技含量低。由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缺乏运用拳科技的能力,生产出的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走品牌战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增收。另外政府农技部门对推广新技术方面也做得不够有力,使很多新技术无法及时传到农民手中,致使许多好的增收拳技术、新方法与他们无缘。

(4)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滞后,劳动力转移难。影响农民收入最突出的一条是农民数量过多,全旗近80%的农村劳动力依附于土地,农村资源配置不合理,劳动生产率较低,制约了农民增收。

(5)农牧业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场对接、形成新型的利益机制难。一是农牧业还一直停留在单一的生产环

节上,尤其是因为农产品不能及时消化、升值,只作为简单的原料而库存积压甚多,无法增加附加值;二是缺乏准确、高效的市场信息网络,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品质标准、缺乏与农民利益联系紧密的大规模营销组织和企业、缺乏现代化的储存、保鲜和动输能力,致使农民的生产往往难以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农民的利益往往在流通环节上受到很大损失;三是生产与加工、销售脱节,农民的初级农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又得不到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增值,农牧业比较交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6)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没有明显增加,农业和产中的资金思想方法难仍然存在,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差,依然靠天吃饭。

3 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驱动农民增收。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突出特色,加快优势产品向主产区集中,大力营造各具特色的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推广“复合型农业”,逐步走舍饲圈养的路子。将放牧与舍饲有效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牛羊育肥,加快畜群周转,提高牲畜产肉量,均衡四季出栏,努力实现群众收入增加和母畜比例提高的目的。

(2)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拉动农民增收。从家牧为产业化的整体建设考虑,今后的重点放在抓基地、强龙头、打品牌上。一是抓基地。在充分发挥比交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二是强龙头。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要增强农业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把龙头做大、做强。三是打品牌。品牌是实现产业发展和产品进入市场的灵魂。打造和培育精品品牌,不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是实现农产品销售增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3)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载体,带动农民增收。一是加大二三产业的发展力度。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业人口的有效途径。二是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三是加大农副产品市场建设的力度,与龙头企业的发展、基地建设和农牧民生产经营紧密结合,重点是培育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

(4)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牵动农民增收。一是要加大对农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风险,将一部分投资通过农民出工等形式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二是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大对农牧业科技的投入,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