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09-07-04龙晓翔

教师·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语用学语境英语教学

龙晓翔

摘要:语用学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其应用很广泛。本文从语用学应用的一个方向——英语教学着手,简要介绍了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及语用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以及它对英语五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语用学;英语教学;语境;会话含义

语用学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的运用十分广泛。因为笔者对语用学很感兴趣,又曾从事过教学工作,因此尝试把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希望能擦出一点火花。当然由于见解不够深刻,望见谅。

一、关于语用学

“语用”或“语用学”译自英语的“pragmatics”一词,它是一门科学的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何兆熊,1999)语用学的历史不长,大概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是在语境因素进入语义研究后,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1.语用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意义和语境

1)意义

语用学源自语义学,它们都是研究意义(meaning)的学科。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把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它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之后所形成的意义。比如说:“Its Sunday today.”除了要陈述一个时间概念外,说话人也许还要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或是邀请听话人赴一个约会,还有可能是责怪听话人只知工作,不会休息。这部分的意义不会存在于字面上,是弦外之音,即语用学中所说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也就是说,语用学研究的是使用中的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在具体语境中所形成的意义。

2)语境

刚才说到,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因此语境(context)就无疑成了语用学当中的另一基本概念。什么是语境呢?最狭义的理解就是语言的上下文(即context)。但语言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因此对语境的理解要和社会因素联系在一起。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变项,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它是使会话参与者能够相互交流、使语言文字变得明白易懂的重要因素。而动态地理解语境除了对话语的理解有重要意义外,在交际的过程中,发话者还能有意识地“操纵”共有知识来建构有利于达到自己交际目的的语境。(何兆熊、蒋艳梅,1997)

2.语用学中的几个核心和重要的理论

1)言语行为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J.Austin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这一理论在语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语用研究的核心理论。

Austin首先区分了两大类话语:表述句(constatives)和行事句(performatives)。表述句可以被验证,或真或假。如“Im a student.”行事句则不能被验证,它无所谓真假,是被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的。如“I do.”(用于结婚仪式过程中)

后来,Austin又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即把言语分为三种: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即字面意思;言外行为,即考虑说话者与听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而进行的言语活动;言后行为,即言语功能并不直接在话语中体现出来而完全取决于言语的情境。例如,在教室老师说:“Its hot today,isnt it?”这是言内行为而言外行为则是“能否把电扇或窗户打开?”接着有学生把电扇打开或把窗户打开,这是言后行为。

2)会话含义学说和合作原则

继Austin之后美国哲学家H.P.Grice创立了会话含义学说和合作原则,为语用学立下了又一座里程碑。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指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交际意义,它与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而为了表达和推测含义,Grice认为人们一般遵循四条原则称作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ciple)——①质准则:不要说你相信是虚假的话,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尽量讲真话);②量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当时交谈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提供适量的信息);③关联准则:话语要有关联并切题(说话内容切题);④方式准则: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涩、歧义(表达清楚明了)。合作原则是关于人们怎样使用语言的理论,它解决了语法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极大的解释力。更重要的是,它为解释言外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又一重要补充和发展。

3)其他理论

语用学的成果中还有许多著名理论和重要概念,如Leech的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面子理论(face theory),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D.Sperber & D. Wilson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模糊语言理论(Vague Language Theory)、前提预设(presupposition)、指示语(deixis)以及近年来兴起的认知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和对比语用学等。

二、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介绍了这么多语用学的理论,下面,笔者将尝试从英语的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训练着手,具体地进行分析。

1.听

听、说、读、写、译中,听为先,听力不行,不但学生的总体成绩上不去,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很明显的,听力训练,要特别强调语境的因素。英语大大小小的听力考试中,有许多题目都需要通过语境来判断,进而得出答案。以一道四级题为例:

W: Did you meet the new manager yesterday?

M: Well,Ive been sick for 3 days.

Q: What does the man mean?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学生一定会不知如何答。因为第二个人回答的好像与第一个人问的完全沾不上边。可是学生如果学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就能猜出第二个人其实是要回答第一个人的话,再结合语境分析,不难得出结论,M因为一直生病,所以还没机会见到新经理。

我们再来看一道托福题:

M: If you dont have an account I cant cash your check. Im sorry but thats the way it is.

W: Well,thanks a lot! Youre a big help.

Q: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如果脱离语境,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学生会认为这妇女是在感谢这位男职员,因为她确实说了:“非常感谢,你帮了我大忙。”然而,这位妇女其实是在说反话,表达的是强烈的不满情绪。可见只有体会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才能选对答案。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根据语境判断语义。

2.说

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跟听紧密联系,听和说的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直接体现这个学生是不是学的“哑巴英语”。而说的目的就是和人面对面交流,因此必须要考虑当时的语境和听话人的文化和心理。这正是语用学研究的范围,两者的密切关系就不言而喻的。下面仅以一例说明。祈使句是英语中的重要句型。而祈使句的使用,则一定要考虑语境。Leech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face want”,而其他人为了满足它,就要遵循礼貌原则。在小学时,老师就会告诉学生,请人开门,不能说 “Open the door!”也不要说“Can you open the door? ”而应该说“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door? ”但如果坐计程车,司机问你去哪儿,你就可以不说“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而只要说“Airport, please.”就行了。因此,说英语不是口语流利,语法正确就可以的,一定要结合语境,恰当表达。

3.读

阅读,是所有英语考试的“大头”。阅读的分数对考试成绩的影响举足轻重。无论是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都有不少题目是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的。而这类型的“活题目”恰恰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地方。这就要求老师在讲阅读技巧时,有意识地运用语用学的理论,让学生不要死抠字面意思,要结合全文,考虑文章的背景和该语言的文化,这样才能猜透作者的意图,选出正确答案。

4.写

写作课,不是光学会如何遣词造句、如何避免语法错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就可以的。学会这些固然重要,但做到了这些,写出来的文章,外国人看了仍可能会产生误解,或根本看不懂,如此文章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话语的语用含意、注意指示语、前提预设等的正确使用,在分析学生的写作错误时,有意识地分析语用失误的例子,就能使学生在写作时逐渐加深语用意识,避免语用失误,写出地道得体的文章来。

5.译

译是稍高层次的技能,但与其他四项一样,要想掌握好翻译技巧,没有一定的语用知识作指导是不行的。中国学生开始学翻译时,往往望文生义,死板地照字典释义去译。教师必须根据语用学原则纠正学生这种做法,使其正确理解和翻译话语的语用含义。语用学对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还体现在表达方面。译者在理解了原文的语用意义后,怎样正确地将其表达出来,并让读者能正确地理解,同样要用到语用知识。

何自然教授说过:“语用学正是研究语句本身之外的意义的。语用学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学问,人们说话时要表达的往往不仅限于所说语句本身的意义……学英语的中国学生之所以出现英语语用失误,与我们的英语教学没有注意语用能力的培养有关。一些语用原则必须列入教学内容,否则学生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进行交际时,就会出现语用失误。……”这,也就是本文写作的初衷所在。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 叶邵宁,滕巧云.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3(6).

[5] George Yule.Pragma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Jacob L.Mey.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语用学语境英语教学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