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间融资现状及趋势分析
2009-07-04王鹏
王 鹏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加大,银行信贷资金趋紧,微观经济主体资金的刚性需求,助推了民间融资不断发展。而2008年9月份以来,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迹象,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贷款增速明显回升,使民间借贷得到了有效遏制,并随着人们市场意识、金融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民间借贷的风险意识也不断增强,民间借贷并非更加活跃,而是趋于谨慎借贷,民间借贷的规模、违约率、借贷利率并无明显上升,民间融资市场趋于稳定。
一、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融资现状
目前全球经济持续走低,我国经济也随之明显下滑,日趋活跃的民间借贷也在逐步收缩,为此我们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融资的规模、借贷利率、借贷用途、违约率情况、催收手段、运作模式来描述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融资所呈现的新特点。
(一)民间融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此次调查随机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500余户中小企业、500余户自然人,通过对样本年末融资余额及其借款户数增幅的分析,可测算出2007年末至2008年末全区民间融资变化情况。2002年末至2008年末,全区中小企业、自然人融资额共增长了1.4倍,其中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余额增长了1.1倍,中小企业向民间融资余额增长了1.5倍:自然人向金融机构融资余额增长了1.5倍,自然人向民间融资余额增长了1.8倍,均低于对民间融资余额预期增长的2至3倍(根据2008年3~4月份我区民间借贷快速调查测算得出)。在调查的样本户中,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户数只增加了17户,向民间融资贷款的户数只增加了7户:自然人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户数减少了2户,向民间融资贷款的户数更是减少了41户,由此可推出内蒙古民间融资规模呈萎缩状态。(见表1)
(二)民间融资利率水平小幅下降
从2006年至2008年末民间融资利率的变化情况表明,民间融资利率水平浮动较小基本与2007年持平。由于受到国家利率政策年末下调的影响,四季度民间借贷的利率有所下降。2008年末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的民间借贷利率分别为13.55%、18%、28.52%,与2007年同期基本持平。与2008年末相比,中小企业增长仅0.55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只增长0.38个百分点,农户下降了0.21个百分点。(见表2)
(三)民间融资用途呈现新特点
通过调查问卷表明,民间融资用途仍以消费型、生产型、投资型为主,农村中农户之间表现为互助性质的相互借贷和高利贷性质的相互借贷较为频繁,主要用于农牧民的子女上学、盖房建院、购买农机具或进行农田水利配套建设等消费性资金需求。而城镇居民同个体工商户之间、居民个人同企业之间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主要用于房地产开发、餐饮、商贸批发和流通、修理、采矿及资源性产品开发与加工等服务行业。往年企业融资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但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资金回笼困难,为不影响信誉度,这段时期企业融资除用于临时短缺经营资金外,新增了一些用途,即用于偿还贷款、发放工人工资或弥补流动资金不足等困难,主要融资对象为典当行与小额贷款公司。
(四)民间借贷主体中小企业违约率低
民间借贷的原则是“不熟不做”。因放贷人对借款人或借款人从事的行业较熟悉,故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借款人与放贷人多已形成稳定客户群,故更加注重自身信誉,因而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违约率较低。以包头市2008年10月份年成立的蒙银小额贷款公司和鑫盛小额贷款公司为例,10至12月末贷款额为2.26亿元。两家小额贷款公司80%以上的贷款是信用放款,选择的贷款客户基本上是股东及股东朋友熟悉的客户,对客户自身信用状况、经济实力、社会关系彼此都非常了解,故安全性较高,因此小额贷款公司所发放的信用贷款至今未出现违约现象。
(五)民间融资主体自然人违约现象显现
由于农村大粮销售缓慢,农民变现率低,加之经济作物大幅降价,收入锐减,使农民收入预期大幅缩水,给按期偿还借款带来了困难;城镇个体工商受大环境影响,物流不畅,消费需求有所下降,商品销售周期加长,变现率低于往年,给按期偿还借贷造成了一定困难,使得个别农户及其个体工商户出现民间借贷违约的现象。以兴安盟为例,2008年民间借贷违约率农村约为20%,城镇约为10%,与往年相比,违约率略有上升。
(六)民间借贷催收手段趋于理性
民间借贷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借贷双方订立口头契约或借据,确定借贷金额、利率和归还时间,一方提供资金,另一方到期还本付息:二是亲朋好友之间的借债,常常是无息的,归还时间也不明确;三是用价值高的物品作抵押获取现金。据了解,民间借贷讲究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贷双方提前讲清责权利关系,借款人的还款意识和经济责任都较强,一般不会损害自己的信誉赖账不还。通常放贷人在约定还款日前1周打电话,通知贷款人及时还款或履行续约手续,如贷款不能及时偿还也不会借助暴力或法律手段,而是采取协商延期还款或变卖财产等方式解决。只靠暴力催收的方式逐年递减。
二、原因分析
(一)央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民间借贷利率下降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央行下调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利率水平的降低,是国家为了促进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此来鼓励企业从银行借款。而企业民间借贷的利率相对较高,使得民间融资规模下降,对抑制民间融资的扩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导致民间融资规模收缩
随着金融组织体系的逐步完善,邮政储蓄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相继成立,金融信贷投放逐年增长。特别是随着国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金融部门加大了信贷资金投放力度。2008年11月至12月,贷款增速明显回升,新增贷款197.01亿元,同比多增228.64亿元,占全年新增贷款的22.42%。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联社也在2008年年初重新评定了农户的信用等级,并根据实际需要提高了“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授信额度,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由最高限额的5000元增加至10000元,联保贷款额度由最高限额8000元增加至20000元。支持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
增加,支持了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原生态建设,牧民抗灾保畜能力明显增强,支持了林业下岗工人发展特色养殖,帮助下岗职工实现二次创业。由于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结构逐步改善、信贷投放量大幅增加,致使部分民间融资被挤出融资市场,民间融资规模收缩。
(三)民间融资投资主体理性借贷导致资金回流储蓄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投资者在心理上的恐慌导致其投资行为的改变。9月后内蒙古自治区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的高速增长表明了一部分民间借贷资金退出地下融资市场,回归正规金融体系。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增人民币存款1387.12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8年末,着资金回流,正规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间融资的扩张。
(四)民间融资主体风险意识增强导致违约率下降
一是民间融资相关主体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债权人对信誉要求较高,形成了特定的民间融资市场准入制度,融资者一旦违约,违约者的不良信誉就会传遍其社会关系网。其失信行为的后果将会影响到违约者今后一段时期的融资行为:二是由于近年来征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受到一定限制;三是民间借贷规模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调,致使中小企业承受的还款压力逐步缩小,使违约率下降。
三、政策建议
民间融资虽有其不利的因素,但就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的冲击下,我国经济也出现下滑,虽然国家采取积极的宏观政策,金融机构也相应地增加贷款力度,但多为刚性需求。金融机构纷纷采取谨慎原则,这无疑对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而由于经济不景气使大批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211.66亿元,同比增长26.35%,增速比上年末上升14.44个百分点,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1752.62亿元,同比增长28.44%,比年初增加387.82亿元。随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使得资金需求量急增,鉴于民间融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应对民间融资进行规范和引导。
(一)政府应建立健全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目前民间借贷尚未有完备的操作制度出台,大部分民间借贷手续比较简便,主要是以口头形式、借条等方式,抵(质)押、担保相对较少。建议尽快出台民间借贷管理的相关法规,对民间融资的主体、范围、用途、期限、利率、借款方式、违约责任等进行明确,用法律来规范和保护民间借贷的发展,引导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并促其成为市场经济融资方式的正常补充。
(二)央行应对民间借贷进行监测,正确引导资金流向
一是人民银行应建立民间借贷监测体系,加强对民间借贷利率、规模、影响的监测,特别是民间借贷活跃的地区,要定期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其规模、利率、用途及偿还情况,及时进行警示,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二是积极宣传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送金融知识下基层,使广大群众了解相关政策及民间借贷的风险性,避免因利率过高、投向失误及资金过度集中而形成投资风险,增强借贷双方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针对民间借贷手续不规范甚至只凭信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的现状,建议对民间借贷手续进行规范,减少法律纠纷以保护借贷双方的利益。
(三)金融机构应加大信贷投资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关心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在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符合贷款要求的中小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及时给予信贷支持。同时,鼓励中小企业以入股方式吸收民间闲散资金,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减少民间借贷资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