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新型能源战略基地

2009-07-04陈瑞清

北方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内蒙古发电基地

陈瑞清

低碳经济简言之就是排放二氧化碳比较少的经济,实质是立足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化产业、促进低碳化消费,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即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多赢,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开放合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致力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谁在低碳经济道路上走得好、走得快,谁就站在历史的制高点,谁就拥有国际竞争力。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越是面对金融危机,就越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化原来传统发展模式之“危”,迎接科学发展模式之“机”。站在历史的角度,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堪称“百年危机”,同时又是“千载商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下,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的迫切要求使得我们有可能同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复苏。并为下一轮长期新经济增长找到动力源泉。时代呼唤我们转变发展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危机中找转机,坚持新型工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牧业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761.8亿元,同比增长17.2%,连续7年增速全国领先;地方财政总收入(新口径)1107.3亿元,增长27.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3亿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1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56元,平均实际增长11%左右。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也不断加强。

在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崛起的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本区、煤电为主、多元发展、节水环保的方针,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发展以低碳化新型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产业,努力打造发展低碳经济的六大基地,争取经过5-10年的发展,把内蒙古建设成21世纪中国重要的新型能源战略基地。

一、打造21世纪中国重要的节能环保型煤电基地

内蒙古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且品种优良,种类齐全,易于开采。全区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6583亿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2981.53亿吨,居全国第1位。截至2007年,全区煤炭耗用量192亿吨,尚有查明煤炭资源储量6346亿吨。2008年全区产煤4.72亿吨。若按“十一五”期末规划6亿吨年产量推算,可满足500年以上生产需要:若按2020年8亿吨产能估算,可满足300年以上生产需要,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打造21世纪中国重要的节能环保型煤电基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5年以来,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000万千瓦以上,截至到2008年底,全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881万千瓦,是1978年电力装机的44.8倍,装机容量跃居全国第5位。2008年累计发电量2055.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3%,其中火电2007.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2%,全区发电量居全国第5位。内蒙古是全国最早实施“西电东送”的省份之一,1989年实现了“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通过500千伏输电线路,向华北电网送电。目前,内蒙古已形成向华北、东北“网对网”和“点对网”8条500千伏外送电通道。2008年内蒙古累计外送电量846.42亿千瓦时,送出区外电量占全区发电量的41.18%,成为全国向外省输出电量最多的省份。

内蒙古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循环化发展模式,依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走一条资源利用率高、科技含量高、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电工业之路,打造21世纪中国节能环保型的重要煤电基地,建生态矿区,产绿色煤电,为全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控制在29.8万吨和155.7万吨的目标做出重大贡献。几年来内蒙古认真落实对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五条措施:一是加快淘汰小火电的步伐、老机组的脱硫改造、新机组的同步脱硫设施建设,新建电厂脱硫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168小时运行测试。严禁在脱硫塔没有建成的条件下点火试生产。二是对未获得排污总量指标的机组,严禁点火试生产。三是2004年以前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建设的5万千瓦(含5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凡没有上脱硫设施的。严禁点火试生产。四是凡停用脱硫设施的燃烧火电机组,主机必须同时停运。否则按实际排污量加大增收排污费力度,并实施处罚。五是火电机组必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否则减排量只按30%计算。与此同时,加强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造和装备能源产业,带动能源产业整体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力度,组建能源产学研联盟,在新的运行机制下围绕能源勘探、开采、加工转化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重视引进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内蒙古建立能源科技研发和中试基地,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做好先进技术和管理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能源领域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办有关能源化工学院和职业教育机构。强制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壁式采煤和火电风冷节水、脱硫环保、洁净燃煤发电、热电多联产等先进实用技术,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项目,争取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和1013万千瓦远距离、大容量、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在内蒙古落地。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将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依托,加快大型坑口、路口火电集群的建设,重点建设国家已规划的蒙东火电基地、锡林郭勒火电基地、蒙西火电基地。到2010年,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5.5%左右。外送电力将达到2200万千瓦。

二、打造21世纪中国重要的煤制油、煤制醇醚燃料等替代新能源的示范和生产基地

内蒙古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继续做好煤电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按现在的煤价测算,1吨煤转化成电大约增值1倍,转化成油、甲醇等大约增值3-4倍,税收也可翻番,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借助已经颁布的乙醇燃料两个国家标准和即将颁布的M85、

M15两个车用甲醇汽油国家标准带来的市场空间,做好相关规划、宣传和推广工作,推动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为了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战略储备,坚持“稳步示范”的方针,通过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完善技术和工艺,达到技术成熟和稳定,严把节能减排关,降低煤耗、水耗和碳排放,提高能效,向“可持续的清洁替代”迈进,煤制油、煤制醇醚燃料等替代新能源的产业正在内蒙古兴起。在鄂尔多斯市神华直接法煤制油项目和伊泰间接法煤制油项目,先期产能分别为128万吨、16万吨,全部工程投产后将分别达到500万吨以上产能。目前,该两个项目均已试车成功。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都开始制定和实施“煤制油”项目规划。在不远的将来,内蒙古“煤制油”规模有望超过2000万吨。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和大唐40亿立方米煤制天燃气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2007年,内蒙古甲醇产量已达140万吨,居全国第3位。目前有5家企业,正在着手利用甲醇代汽油和二甲醚替代柴油生产醇醚燃料的前期工作,先期将形成80万吨甲醇汽油的产能。

三、打造21世纪中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

内蒙古积极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工业布局,根据工业发展需要和电网实际,稳步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作。

内蒙古是我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在全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46万平方公里属风能丰富区,其中10米高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1.01亿千瓦,占全国风能资源的40%,居全国首位,到2007年底,全区风电装机容量165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7%,成为全国首个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的省区,居全国第1位。2008年,全区风电新增吊装容量175万千瓦,新增并网容量101.3万千瓦。2008年底,全区累计投产风电装机容量达230万千瓦,在全国仍居第1位。到今年底,全区累计并网运行风电容量将达到300万千瓦,其中并入内蒙古电网148.7万千瓦,约占内蒙古电网统调装机容量的5%左右,并入东北电网135万千瓦,并入西北电网16.3万千瓦。到“十一五”期末,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500万千瓦。今后加快5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和10个风电试点风能区的建设,启动内蒙古“风电三峡”建设规划,做好1500万千瓦风电项目前期准备。内蒙古自治区拟定了“115”风电基地规划方案,即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地区1000万千瓦送人华北电网,东部赤峰、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四盟市1000万千瓦送人东北电网:西部地区500万千瓦,送入内蒙古电网。近期重点规划建设靠近东北、华北、西北和内蒙古电网的齐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总额1500万千瓦。

内蒙古的太阳能资源异常丰富,全区总辐射量在每平方厘米115—167千卡之间,全年日照时数在2600~3400小时,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2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伊泰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装机容量205千瓦,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阿拉善左旗15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已按国家太阳能特许权招标规定完成前期工作,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内蒙古神舟光伏电力公司5MW太阳能光状示范电站项目已按照核准要求上报国家能源局,内蒙古科技大学爱能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的100千瓦沙漠太阳能热气流发电试验电站也将在内蒙古乌海市正式动工建设。截至2007年底,内蒙古境内的鄂尔多斯盆地太阳能发电总容量为322.16千瓦,其中鄂尔多斯市太阳能发电容量为205千瓦、巴彦淖尔市太阳能发电容量为25.36千瓦、阿拉善左旗太阳能发电容量为91.8千瓦。此外,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44.19万平方米,太阳房总集热面积达1653平方米,太阳灶1128台。

内蒙古生物质能源资源主要是农作物秸秆、林木和沙产业加工剩余物、能源植物等。据有关部门的初步统计,内蒙古现年产秸杆约2500万吨,林木生物质储量约6.6亿吨,在不与粮食争地的原则下,有大量宜林宜农荒地和宜发展沙产业荒漠地区,适宜种植和生长的能源作物有甜高粱、文冠果、篦麻和沙柳等。动物资源中家养禽畜约百种,牛猪羊鸡鸭鹅等存栏头数可观,其代谢排泄物、生物遗弃物、污水,以及人类生活垃圾都是颇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质能源。根据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的初步研究结论,内蒙古是开发生物质能源潜力最大的省区之一。内蒙古发展生物质能源,正在农村牧区大力推广秸秆转化为沼气的技术,目前已有近15万农牧户用上沼气,每年可节约近2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20万吨二氧化碳。重视发展、应用生物质原料发电和转化燃料技术,有千家生物质发电企业开工建设,容量均有2×1.2万千瓦,包括2家秸秆发电企业和2家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企业。内蒙古已建成蒙牛澳亚牧场沼气发电项目(装机1360千瓦),赤峰塞飞亚沼气发电项目(装机300千瓦),巴彦淖尔等地的生物质转化成液体燃料项目也已启动,正在建设国家级“生物质能源基地”。

四、打造21世纪中国重要的森林碳汇基地

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备二氧化碳的能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这就是森林的碳汇作用。中国的碳汇总量约为8.95亿吨,各省市中以内蒙古最高,约为1.52亿吨(2006年)。内蒙古森林面积约2050.67万公顷,居全国第1。“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的森林面积每年约增加70万公顷,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7.57%有可能超过20%。据专家测算,每公顷温带森林每年的固碳能力为2.7—11.25吨,平均数为5吨则内蒙古每年可增加森林碳贮量350万吨,再加疏林、散生木,总体上不低于500万吨。我国国家林业局与意大利环境和国土资源部根据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相关规定而签署的合作造林项目一“中国东北部敖汉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是我国与国际社会合作的首个碳汇造林项目。该项目双方确定,在第一个有效期的5年时间内投资153万美元,在我区赤峰市敖汉旗荒沙地造林3000公顷,其中。意大利环境和国土资源部投资135万美元,其余18万美元为当地配套。双方确定,到2012年,该项目产生的可认证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归意大利所有,通过实施该项目,既可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又可以满足意大利对减排二氧化碳的承诺,该项目为开展其它碳汇项目提供了一个范式。

五、打造21世纪中国重要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研发基地

目前,内蒙古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虽然比较广泛,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不太多。属于自主创新的,主

要有风力发电自控系统、沙漠太阳能热气流发电集成技术、提取用于节能减排的稀土材料技术、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技术等等。但是,内蒙古低碳产品的发展潜力较大,一是能源类,包括煤制油、煤制醇醚燃料、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二是装备类。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配件,纯电动汽车已生产出若干台样车。优质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已在国内汽车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内蒙古的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很快,截至2008年9月,内蒙古已有风力发电制造企业16户,其中5户已建成投产,2009年的生产能力将突破1000台,单机容量分别为2MW、1.5MW和1MW。沙漠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的集热棚、涡轮机等装备近期内也有能力供应。三是材料类,包括用于节能减排的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用于制造光伏电池的硅材料等。四是循环利用类,如利用粉煤灰制造砖块、提取氧化铝,利用建筑垃圾制造节能墙体材料,利用煤矸石发电、制造优质高岭土等。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内蒙古煤制油、煤制醇醚燃料、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及其装备制造业,集成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的开发及其装备制造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及其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运输的开发及其装备制造业以及节能减排服务业等等,一定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低碳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六、打造21世纪中国重要的碳排放市场交易基地

在全世界都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环境下,碳排放权就成一种稀缺资源。所谓碳排放交易,就是这种稀缺资源的交易。通过碳排放交易,可以合理地配置碳排放的空间布局,并激励交易双方共同减少碳排放。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目前世界上的碳排放交易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配额交易,即在具有强制性减排任务的发达国家之间,完不成任务的国家可以购买超额完成任务国家的剩余排放权,以抵扣自己的减排任务,这就是所谓的“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F)。另一种是项目交易,即发达国家及其企业可以购买不承担强制性减排任务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减排效应的项目,以这些项目的减排抵扣自己的减排任务,这就是所谓“清洁发展机制”(CDM)。据分析和预测,碳排放交易将成为世界下一轮极大的市场。2007年世界碳排放交易市场约为600亿美元,10年内可能增加到1万亿美元。截至2009年3月30日,中国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达1797个,但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的只有501个。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在国内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也是势在必行的。目前,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共同开展的“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已在北京公布。不管这个方案是否可行,抑或是需要做很大修正,但它透露了一个信息,即国内的碳排放交易已在准备进行。内蒙古的优势在于:一是碳排放量大,减排潜力也相应增大;二是可再生能源丰富,零排放的空间较广阔;三是碳汇量高,抵扣的份额也相当可观。因此,内蒙古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碳排放市场交易基地。

低碳经济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共同探索这种新的模式。也毋庸讳言,低碳经济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巨大挑战,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低碳经济却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通过国际合作,共建低碳经济、创建和谐世界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在崛起、开放奋进的内蒙古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广阔天地,必将建设成21世纪中国重要的新型能源战略基地,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九届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内蒙古三届四届区委主委、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世界杰出华商协会高级顾问。本文是作者在2009年第四届杰出华商大会财富领袖论坛的特邀发言)

猜你喜欢

内蒙古发电基地
“发电”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柠檬亦能发电?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我的基地我的连
摇晃发电小圆球
爱在内蒙古
摩擦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