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
2009-07-04张丽蓉
张丽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实践也证明,“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既然“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那么,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读”的训练呢?
一、教师备课要以备读为主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他教学之前,总是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敢走进语文的课堂。也就是要达到三种境界,即“我是作者”、“我身临其境”、“我是学生”。备课时,应力求做到心中有数,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
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其实也就是强调了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那么,应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多读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讲多读。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明确讲为读服务的指导思想,要讲得有针对性,并保证讲的是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通过精讲,可以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
2以读代讲。有些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一读就明白,根本不用教师重复讲解,这些内容就可以以读代讲。如《鲸》一文中写“鲸吃什么和怎样吃”一段,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就可以设计成引读,以读代讲,理解课文内容。
师:须鲸吃什么呢?
生: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师:怎样吃呢?
生:它们在海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学生通过读就轻易地找到了答案。
3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因为“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所以要将“读”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当中,且对于每个阶段“读”的要求应有所不同。
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读”的技巧,其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精心构思,为激趣朗读作好铺垫。
1利用录音机或教师范读,给学生做个示范。这种方法对于引发学生兴趣,提高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利用录音机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时,语音准确,节奏和谐,语调生动,且富有感情,学生听了会更加愿意模仿。教师的范读可根据需要进行,有时可范读整篇,有时则可范读一个或几个精彩片段,有时也可范读一句话,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2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读得不熟练,就不可能读出感情,而只有投入到课文中去,同作者想在一起,并达到心灵沟通,才能读出感情。但还要注意逻辑重音、停顿、快慢、语调高低等,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可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当时人们的心情,读的时候语调要深沉,速度要慢,同时还要读出当时人们的悲痛心情以及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
3看图想象引读。这里的图包括书本上的插图、教学挂图以及实物投影等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感性材料。利用这些感性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而达到在朗读中再造形象,并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内容的目的。如《草原》的第一自然段,在教学时,教师出示草原挂图或录像片,教师边引导看图边引读。
师:这次来到了草原,看到这儿的天——(指着天空)。
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师:那天底下呢?
生:一碧千里……
师:这样的境界,给你们的感受是怎样的?(比画着全图)
生:这种境界……
这样就使学生在引读的过程中,头脑中会再现草原的美丽景色,从而理解内容,并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去读,引入情景。许多课文的故事性都比较强,因此,就可以让学生充当角色,以步入情境中。如读《狼和小羊》一课时,可以找男同学扮演狼,通过读体现狼的狡猾、奸诈、凶狠、没有人性;找女同学扮演小羊,体现出小羊的性格特点,读起来声音要尖细,语调要求理直气壮。
四、通过读启发学生质疑
读有所疑,方能读有所思,只有读有所思才能读有所得。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现偏差的知识要做到有的放矢,要重视读与思的有机结合,以读激疑,以疑促读,让学生在“读——起疑——析疑——解疑”中明确答案,攻克难点。如教《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当学生划出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后,再让他们反复地读,了解阮恒献血全过程的神情、动作变化。教师要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激疑: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读,体会到了阮恒害怕、犹豫、紧张的心理,从而认识到了阮恒的可亲可敬。这样,在读中质疑,疑中读思,思中解疑,就达到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五、通过读实现情感的沟通
语文是一门饱含情感的学科,有的文章读了使人精神振奋,有的文章读了使人垂泪悲伤,有的文章读了能激励人心,还有的文章读了则引起痛恨。可见,读文章对于沟通情感,深入体会文章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和情感的共鸣非常重要。如课文《凡卡》中,有一段叙说悲惨的学徒生活的文字,读起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从“挨打受欺,挨饿受冻”等几方面,学生了解了凡卡的悲惨生活,了解了作者对凡卡的同情。通过细读研究,还能激发情感。从为什么挨打、谁打、怎样打等几方面细读,体验凡卡之所以有这样悲惨的遭遇,完全是那冷酷无情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通过变换角度,激发情感,提问学生:假如你是九岁的凡卡,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你会有怎样的感想?这样以悟情为目的,通过读来诱情,并实现以情促读。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让“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强化“读”的训练过程,并抓住课文重点、难点、趣点、情点,对于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各种能力的训练,发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