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多维性的思考
2009-07-03黄静
黄 静
[摘 要] 本文在阐述景观设计教学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改革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景观设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关系,从启发式、展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角度强调实践教学的多维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教改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涉及艺术学、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植物学、生态学等主要学科,集科技、人文、艺术特征于一体。景观设计学对于优化城市景观、调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遗产和地方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景观设计学也日益为各大高校所重视,艺术类、工科类、农林类、综合类院校纷纷加入,成为高校办学的新增长点,景观设计学呈现空前繁荣。
目前,景观设计课程在学生三四年级开设,是一门设计实践课程,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二至三个课题设计,依规模大小、难易程度顺次安排,通过任务书的形式交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以师生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改图,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沟通和直观性。但在教学的反馈过程中,发现课程设置与教学,更多局限于较窄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平面绘图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流于形式,并未能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没有能把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应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景观教学知识结构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手、脑结合的协调能力。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的复杂性和易变性,社会需要更多的动手能力强及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设计教育应围绕素质教能与技能教育并举,全面提升设计类课程的教改模式,从实践教学入手,以学生为主体。
一、景观设计实践教学作用
1、了解社会和行业实际发展情况
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必经阶段,也是学生思维方式、行为准则、意志成型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习可提高学生对与学科相关的专业领域和行业情况的了解,通过学生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激发实践教育中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接触社会生活,包括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实践运作等方面。
2、解决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问题
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是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反复循环和螺旋上升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最终都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所以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需要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景观设计实践教育要提供学生真刀真枪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已学知识,学习和积累新知识,思考和发现未来的学习方向和内容。也使学生目的性更明确,学习更自觉和主动。
3、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是互动的过程,创新的实践能力只有在理论和实际的反复历练下,才能不断提升。艺术设计实践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习已有知识,逐步在长为主动创新知识,自如应对新情况。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必须结合实践过程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实践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系统而全面的实践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水平。
二、景观设计教改多维性探讨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磨合、不断增减的过程。在实际教改过程中,教师以发现——解决——总结——提高为目的,课程教学安排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从感性到理论认识的客观规律;学生从个体学习到小组工作,直至团队协作完成;课题从相对简单的城市道路着手,逐渐到扩大至城市公共空间的小游园、城市广场、城市居住区,最后以综合性公园结束;一个课题对一个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细仔阐述,经现场调研——理论解析——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过程。
1、启发式理论教学的多维性
设计类理论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改善现状的途径,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将对设计的理解融于方案之中,解决实质性问题。也即是“所谓设计就是试图找到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设计的实质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启发思维方法——理解和解决问题的选择性思维方法[1]。
景观设计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选择性思维方法,即围绕教学大纲中的课题设计开展教学,在教学中以实例分析为主,在教学过程学习中引入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学习、理解、感悟并综合运用,将各种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融合于设计方案中,并提出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种教学包括:(1)概述:教学对课题设计专题进行简要介绍,布置任务及前期准备工作;(2)实例讲解:教师以介绍国内外相关景观实例作品为主,将理论融入实例学习中,分析设计师的创意、主体内容的内涵及外在表象,从而增强学生对作品理解,达到学习方法的目的;(3)学生方案介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方案介绍,从方案前期准备——立意——形式——表现进行方案介绍,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让学生在良性循环中,互相促进;(4)理论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课题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开放性思维习惯[2],同时加强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设计能力。
2、展示性实践教学的多维性
景观设计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设计类课程,课内总数中实践教学数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实践课中学生画图,教师评图的模式,而是将课堂作为设计方案展示、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创意构图以课余时间为主。通过展示性实践教学活跃课内学习氛围,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借鉴提高。
展示性实践教学包括:(1)方案展示:学生个体或团体展示平面或简单三维模型方案,教师以此了解教学效果,学生间也可比较方案设计的得失;(2)介绍与交流:学生以方案汇报的形式对作品的设计意图、方案特色详细进行介绍,同时师生就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与交流;(3)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新思路、新创意既要积极肯定,同时也要提出参考意见,鼓励学生在个性领域中积极探索,将特色体现于方案中,将个性完善于方案里;(4)推优:在每个课题设计结束后,师生共同对该课题方案进行推优,课程结束后以教学汇报的形式展出,方案以激励、交流和宣传为主,促进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3、参与式实践教学的多维性
景观设计课参与式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中做真实课题的设计为基础。参与式实践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鼓励教师将实际项目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未知设计领域的探索过程,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流程和过程管理的熟悉过程,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设计任务的布置以实际项目为依托,提供项目的确切地点、范围、背景和任务,组织学生实地调查、踏勘、促进学生对场所周边环境、主体内容的理解,利于方案的构思;方案设计前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各类景观要素在场所中的运用及外在表现形式;设计过程中,以教师所做该项目的亲身体验为参考,分析场地的设计思路、考虑的问题、设计的得失等,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给学生“现场”参与感;设计后,组织学生到各地参观,增加感性认识,开拓视野,将三维场所体验与二维空间表现相结合,强化从平面图纸到立体场所的空间感,从而指导学生反向思维,提高设计能力。
4、人文类理论教学的多维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业内人士皆知,对于设计类课程更应贯穿始终。工业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大众消费需求对市场的导向性,只有了解市场消费群体、研发产品,才能占有市场份额。因而景观设计教学中必须增设诸如:人体工程学、行为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景观心理学等社科、人文类课程,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完善知识体系结构,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方案的构思即要求学生依功能需求和人的心理行为入手,对空间、场地进行分析,合理布局,选出最佳方案;在设计中以人为主体,把握空间尺度、体现人体舒适度、合理设置公共设施,安排空间区域。
21世纪的设计需要热情、积极和勇气,加上创新、想像和果断,这对景观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模式,将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转向以学生体验、感悟为主的实践教学,加强课程教学的多维性,以设计参与为主,理论探索、方案研讨为补充,同时强化学生游历考察、校企交流、专家讲座等辅助教学,依社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最终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杨克石.对现代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