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形设计课程的思考与构想

2009-07-03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图形设计教学方法课程

林 曦 林 芝

[摘 要] 本文从平面设计专业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内涵,分析了“教”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图形设计课的教学改革思路,主张加强教学设计,重视世界画坛重要艺术流派和当代艺术的学习。并将跨学科方式融入图形设计教学。

[关键词] 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一、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涵

加拿大教育家、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鲁安(Marshall Mcluhan)所言:“现代社会已由文字文化转为图形文化”。图形创意已经影响到了所有视觉艺术领域。图形创意引起了设计基础教育的变革,也带来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设计教育。

图形设计课是平面设计课程中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引领学生进入设计领域的第一步台阶。课程的设想即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阶段性的课题训练,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进入到专业课程的过渡做好铺垫。在基础训练阶段,它不受设计范围或者媒体限制,可以专注于创造性的发掘上,着重于理性与感性结合的思维方式教育,强调视觉思维、形式语言、表现手法图形创意的训练。图形设计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语言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设置课题设计,注重设计思维、设计创意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会运用图形说话的能力上结合设计方法,解决综合设计的表现能力。

二、图形设计课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目前图形课程中存在重视技法训练而轻视实验性、探索性、原创性的课题设计,功利的追求目的性。重复着使用原有教材的内容,课题设计可以几年不变。课程内容相互叠合雷同,课程概念混淆。教师不注重过程教学,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忽视学生气质和个性的培养。

当前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巨大的更新与变革。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扩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已拥有相当的规模。急剧增长的学生数量势必也会冲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自我要求低,缺乏较高审美鉴赏力,中等教育带有功利性的速成教育方式造成不少学生对一些基本的艺术常识不了解,兴趣不够。学生在入学前的所谓基础,多为一种套程式化的、摹仿痕迹明显的表面技法,并非从艺术的整体观,艺术的审美观和最基本的造型观念有所造就和启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似曾相识”的作品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一旦考入大学,仍然习惯于往常线性的思维方式,习惯于教师对作业作品的好与坏的评价,在艺术创造的想象和探索上难有实际性的突破,依赖于现有大量出版的现成图形资料,东拼西凑“生吞活剥”,寡于创新。学生养成应试教育下被动学习习惯,不能从旧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

笔者认为在课程教学中,有责任心的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把启发式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并且把这些由独立思考而来的创造力引导到有用的方面去。一方面,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在平日多欣赏优秀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现代艺术、先锋艺术等,全面提高艺术审美艺术素质。二方面,启发式地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敏锐的感觉去观察和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思考多变的生活,仔细留意观察生活环境现象,现实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常常有着令人想不到和耳目一新的事物现象,蕴藏着许多具有值得表现的因素和内容。法国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曾经指出:“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帮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同时引导他们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框架局限,寻求多种设计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

三、图形设计课教学的探索和构想

教学的创新来源于课程的创新。探索是创新的实践活动,它贯穿于创新实践的整个过程。从实质上来讲,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及创造才能,在有限制条件的前提下尝试,以实验性、探索性为创造动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

1、重视世界画坛重要艺术流派和当代艺术的学习

图形课程内容的理论方面介绍世界画坛上重要艺术流派和当代艺术的观念与表现技法以及对它们作品的视觉分析,对于突破习惯性思维和表现有一定的启示。

图形设计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从一件好的艺术或者设计作品中看到思维在其间起的重要作用。例如超现实主义流派用抽象和写实的艺术创造出的梦境般的世界,极大的丰富和启发了现代图形设计的表现手段。反逻辑、超时空、怪诞感所产生的强烈冲击,正是图形设计经常运用和表现的手段。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波普艺术在设计中,对现成样式和形象的借用是常用的艺术手法。设计作品的构思和形成往往基于客观物质形态之上,是对日常产品、文化形象或某一艺术作品的借用和再创造,是设计作品传达信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正是波普艺术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当代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同时从形式上超越了一般的所谓形式美,不是从外部视觉要素方面去架构形式秩序,也不存在纯粹的视觉美的规范与标准。它更主要是从内部去生成形式意味,在理念中、意象中、符号中、文化中去构筑这些形式,甚至是“反形式”的名义出场,如“游戏”、“过程、行为、即兴表演”等。在消解了架上样式的艺术现象后,在影像、装置、行为、概念、新媒体等成为表现样式,它需要的是表现手法的奇特的效果,如拼贴、借用、反讽、艳俗、幻觉、装饰、涂鸦等,图形设计从艺术中吸取着很多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

了解一些画坛上的重要艺术流派和当代艺术,在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实验态度与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形式感与趣味感等方面,有着其他资源类型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学习现当代艺术,对于突破习惯性思维和表现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2、“有意义的情景”——课题设计

实验性的课题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开阔的思维和设计空间。课题本身不强调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些具体知识,不过分注重结果,强调的是学习过程,是能否对具备选择、判断、解释、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图形设计课程的课题设计的方法应是多元、多维、多样化的,其资源可以是自然物象、艺术形式、流行文化及无所不包的信息,从相关学科及各种层次、类型教育的课程设计中得到借鉴。提倡课题设计的原创性、实验性、概念性,主张吸收国外设计教育、基础教育等的课题设计思路与方法。日本爱知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课题是:不准用现成画材(笔、墨、颜料均不能用),一周内画出三十张以上的画来。这个课题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学生已有的作画习惯,迫使学生寻找其他媒介来进行绘画创作,如不能用笔,可以用手、树枝、绳子、布等,不能用墨、颜料,可以用黄土、泥沙、酱油、果汁等。这种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作性思维。这样的课题设计的思维方式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最能激发个人的感悟力和创造力、活跃思维,图形设计的课题设置也可从中得到启发。

3、跨学科的方式融入图形教学

以多学科研究的方式融入图形教学,可以从图形与绘画、图形与文学、图形与音乐、图形与电影等不同的角度,拓展图形的表现内容。如图形与文学为例,给学生一首诗,对这首诗进行联想或对诗的意境进行想象,每个学生对诗的理解不同,联想和想象的角度也不同,透过图形表达的内涵也不一样,这样的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再如图形与电影,笔者曾上过一次多媒体网页与设计班的图形设计课,当时给他们观摩了由丹麦天才导演Lars Von Trier执导的《黑暗中的舞者》中的一个片段,要求以黑白的形式,通过电脑以外的方法来表现对它的理解。这样的训练使得表现题材扩充到听觉、视觉等在内的另一番天地展开想象,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到尽情发挥。

不论是实验性的课题设计还是以多学科研究的方式导入图形教学,都体现出课程很强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课程理论所强调的真实的学习正是体现为课题对作业的设计所提供的探索的氛围,自由的多种可能性的空间,重视过程的实验、趣味等,将课题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它最终将导致学生在教学情景中学会如何学习。多学科的方式融入图形教学,从不同角度拓展图形表现的内容。图形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形式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侧重于思维训练。教育从长远的目标来看,追求的是学生成长的目标。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如能让学生学会思维和方法,那会成为一个成长的无穷动力。

[参考文献]

[1] 周至禹.思维与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

[2] 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2005.

[3]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腾守尧,朱疆源.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8.

[4] [美]布朗.科赞尼克,马壮寰.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2000.

猜你喜欢

图形设计教学方法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析图形构成艺术在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城市主题招贴设计的几点心得
包装设计中图形设计的表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