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09-07-03林穆静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林穆静

[摘 要]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也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难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建设发展民族地区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国家团结与稳定,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前进的步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培养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新动态,转变旧的教育与教学方式,充实全新教育内容,逐步探索出一条新方法、新途径。本文试图就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样,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1、政治态度端正。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高度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拥护党的领导和现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和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因此对邓小平理论学习表现出较大的政治热情。这表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生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2、爱国热情强烈。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强烈,他们对涉及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和统一等大是大非问题,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如对台湾问题、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问题等,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价值取向正确。在人生态度上,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大多数表现出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实际利益,求知和成才积极性趋高。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遵循的道德原则、人生价值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同时,也传承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具有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4、正确对待生活难题。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存在生活、学习、就业的压力。但大多数同学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身的困难,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来缓解困难,表现出自强独立、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和风貌。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意识淡薄。少数民族大学生过去一般生活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本民族各方面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因此,随着文化层次、个人素质的提高,民族意识也明显增强,表现出对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敏感,对民族地位关心。但是,少数学生缺乏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等现象的理性认识,易产生怀疑和不解;部分学生甚至不读书、不看报,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

2、竞争意识较弱。少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对自己要求不高,保险意识代替了竞争意识,甚至有极少数学生陷入吃喝玩乐之中。还有一些学生面临压力后,如经济上严重受困的问题,产生敏感、逆反甚至是敌意等心理,时间久之,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出感情脆弱、无心学习,不愿与他人交往等消极心理,进而在价值观上出现偏差,误入歧途。

3、道德上的困惑。少数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差,遇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在公共场合和集体中,缺少自我管束,有的做事做人缺乏原则性,社会责任感较差;有些人拉帮结派、寻事斗殴等不遵守校纪校规。

三、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各民族共融的校园文化格局

“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高校的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党、政、工、团等正式组织进行教育宣传活动,如校报、校广播、校宣传栏等。积极引导、支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体现他们的本民族文化。

2、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2]“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因此,我们应当以学生为本,着力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国家助学贷款适当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倾斜,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勤工俭学,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认真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帮一”活动,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校社团作用,扩大他们的交际面,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克服迷茫心理,促进其全面发展。

3、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发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引导作用

“教师是立校之本,要把教育搞好,决定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4]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培养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以此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可通过加强培训、制定机奖惩机制鼓励教师敬业奉献,提高教书育人者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教育技能。

另外,还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包括日常学生的思想教育、参与和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在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等。

总之,要一切从学生出发,这样,少数民族大学生们才能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努力学习,成为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郭寿祖.民族理论政策基础.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 车承军.如何有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3):54-5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