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2009-07-03冯秋菊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大学生

徐 彬 冯秋菊

[摘 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涉及社会、高校、个人、国内外大趋势等多方面因素。而解决问题的指导对策为: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与创业观;加大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支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实效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原因;职业指导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困难逐年加大,待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对应届毕业生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完善就业机制,已成为社会、政府、学校、大学生及其家庭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进行全面剖析,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的绝对数量过快增长

近年来,国家实行高校扩招政策,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对于我国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2、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地缘差异

我国的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职位待遇较好,社会保障健全,发展空间较大。次要劳动力职位待遇较差,社会保障较少,所以形成了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部门求职门庭若市,中小私营、基层单位求职门可罗雀的鲜明对照局面,沿海发达地区受青睐,中西部落后地区吸引力较差,这种错位的就业格局造成了人才资源的结构性过剩。

3、社会不良风气与不正之风影响

目前大多数毕业生是独生子女,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滞后性和被动性,而毕业生父母则动员所有社会关系大行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就业劣势群体。

4、教育体制改革滞后

目前许多大学没有办学自主权,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不着眼于市场需求,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适应。首先,高校的盲目扩招造成了有些高校的教学质量下滑,毕业生整体素质下滑;其次,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实习制度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模式仍沿袭精英路线,强调知识灌输,偏重理论教育,不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再次,职业指导体系的缺失和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就业指导工作不得力,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缺乏实用性,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没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择业观、职业观、诚信观和创业观教育。

5、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原因

(1)期望值太高。许多大学生在实用主义的社会思潮影响下,心态浮躁,好高骛远,缺乏理想信念,重权利荣誉,轻义务奉献,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进取精神,依赖性强,职业认识肤浅,就业观念保守,视野局限。只青睐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追求热门职业,向往收入比较高、福利比较好、工作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外企,力求在人才已经饱和的城市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对于收入一般的行业和单位以及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意问津。

(2)综合素质不高。我国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而现实是许多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不够,尤其是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3)求职手段单一,面试技巧差。不少大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人才交流会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不能有效的“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实际优势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相结合。缺乏面试准备,或者由于自己紧张的关系对面试细节不太在意;或是屡次面试失败,自信心受挫导致“就业恐惧”。

(4)从学生向社会的角色转化不力。许多大学生普遍缺乏就业意识,仍将自己定位于学生,主观感知较为缺乏,只停留在被动接受较理想主义化阶段,普遍都感到自己没有经验或者对企业的不熟悉和了解。

6、短时期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

以今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例,企业关停或裁员风潮不断,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一些被企业裁员的高学历、具备工作经验人士的再次就业挤占部分新增岗位等原因客观造成就业竞争加剧。

二、指导对策

1、树立正确择业观与创业观

大学生应先从自身突围,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客观评价自己,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转变职业理念,脚踏实地,主动把握就业机会。培育职业操守意识,转变职业终身制观念,改变其固步自封的思想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增强毕业生自助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去就业、到基层去就业、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争取自主创业。调节好心理状态,把握好自身定位,把就业危机转化为契机,对就业标准做适当调整,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中锻炼丰富自己,为以后的择业积累资本。

2、加大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支持

国家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以应对就业危机,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等举措,在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提供人力、财力支持的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搭建畅通的信息渠道,同时,对未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更为系统的有效的政策扶持,帮助他们实现充分就业,有助于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3、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实效人才

高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应用性专业,不断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特色学科,与时俱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知识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实践环节,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规范毕业实习的管理和监督,将学生的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与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搭建毕业生实践平台,真正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总之,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考验是实际存在的,只有通过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繁荣。

[参考文献]

[1] 霍晓亮.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之对策[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报,2007.1.

[2] 贺志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沧桑,2008.2.

[3] 姜爱贤.孟亮.刘桂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1.

[4] 舍娜莉.浅议就业难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12.

[5] 郝其宏.潘永亮.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文丰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势分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7] 林路.浅谈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几个因素[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