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及对策

2009-07-03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对策

王 珺

[摘 要]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综合素质不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应教育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能力培养,树立诚信意识,学会职业规划。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主观原因;对策

1999年大学扩招后,教育部历年统计的全国大学生就业率都在70%左右,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如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高校就业指导力量薄弱等。但是,大学生自身的不足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大学毕业生个人存在的问题

1、就业观念不正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我们不能由大众化的门进入了大学,却要求以精英化进入就业领域。”大学生恰恰保持着精英化的意识,而只有大众化的成绩与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存在“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大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企业,而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5年[1]。美国智睿公司公布的“中国留才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中国员工在一份工作上的平均任职时间为1-2年。”因此,大多数大学生不可能终身不换工作。可毕业生普遍认为跳槽不光彩、找工作很难,想找到一个好工作来解决终身就业的问题,这就会因盲目等待一份“稳定而满意”的工作而放弃很多机会;二是不愿意进中小企业工作,而以“公务员、大型国企、外企”为就业优先顺序。据宏威职业顾问调查,大学生愿意到外企、私企工作的,仅占32.1%。普遍认为大企业待遇好、升职空间大、有面子,而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工作。这会大大增加他们求职时的难度;三是不愿意做销售。某人才网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5800家企业有3万个销售岗位空缺,但近6万名被调查的大学生,只有不到10%的人愿意应聘销售岗位。这就导致一些毕业生总找不到工作;四是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大多数企业会让新员工从最低层的工作做起,以磨练意志、考察能力,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可有些大学生认为做这些“小事”是大材小用,是单位不重视自己。这种认识误区制约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五是地域观念重。66.7%的大学生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就业,选择三线城市的仅有5.6%。[2]这就导致大学生扎堆于少数中心城市争夺有限的工作机会,而三线城市却少有问津;六是不愿意吃苦。大学生吃苦能力差,部分人会因为嫌地点远或要早起而放弃面试,个别还出现了因不愿意加班而放弃工作的现象。这不可避免地会为就业带来难度;七是待遇至上。大学生基本只依据待遇来决定是否签约。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最看重的两个因素是发展机会和薪酬福利。[3]事实上,多数用人单位不喜欢大学生在求职时就打听待遇。因此,这一观念的存在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无法通过面试,或因为嫌待遇低而不愿意签约;八是心理素质差。部分大学生在求职失败时,会对求职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采取鸵鸟政策来逃避现实;九是不能准确定位。大学生求职时存在好高骛远的倾向,如果不能积极调整好心态来适应社会需要,找工作的难度会很大;十是不在乎失业。家庭条件优越的、过于理想化的、娇生惯养的大学生一般都不在乎暂时不就业,这类大学生的数量正呈逐年扩大趋势。

2、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考察大学生的求职历程,可以发现很多人的能力无法满足招聘单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成绩不好、社会实践少与求职能力差。由于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高校学风变差等缘故,一些学生的专业素养低下、动手能力差,这在理工科学生身上表现尤其突出。相比之下,文科学生则表现出社会实践少的缺点。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求职过程中被淘汰。由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加上学生自身不重视,多数人在求职时不知道应如何搜寻招聘信息、制作简历、面试。

3、不熟悉职场规则

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意识,导致社会经验不足。同时大学生崇尚我行我素,不愿意在校期间就去熟悉与适应社会规则,这使他们毕业后很难适应职场。

4、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与责任感

据调查,用人单位无不要求求职者诚实信用、忠诚、有责任感,这正是很多大学生所缺乏的,主要表现在任意跳槽、随意违约、经常毁诺等方面。这不仅败坏了大学生的总体形象,也影响了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

5、不懂得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生不懂得进行自我规划,他们求职时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本应在校时就进行培养与锻炼,可多数人却缺乏这种意识,到毕业时才发现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缺乏职业规划也使大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在求职中充满盲目性与无计划性,导致求职失败。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只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同样的社会大环境,毕业生中总有人找到好工作,也总有人失业,这说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其能否就业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学生如果不能合理地调整就业心态,积极地提升综合素质,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大学生应在学校的引导与帮助下积极面对就业,提升综合素质。

1、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如果大学生不能转变就业观念,将无法充分利用就业机会。许多人的失业并非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百分百满意的工作。

大学生存在错误就业观念的关键在于大学生与社会过于脱节,导致其认识只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自我幻想。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与了解社会,对转变就业观念肯定会有所裨益。学校可以开拓社会实践基地,督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暑期实习;各院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企业家讲座、校友交流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社会形势、行业特点;就业指导中心可以通过职业咨询日、专题辅导、网络指导等形式,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加强能力培养

大学生如果在校期间就学会向用人单位展示与推销自己,必将大大提高求职的成功率。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搜集与公布各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为大学生的能力锻炼提供参考。就简历制作、面试与实习等方面通过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全员化的指导,通过职业咨询日与走访宿舍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求职能力。

3、熟悉职场规则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求职时容易遭遇挫折与陷阱。如何帮助大学生学会职场规则,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空白。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所推出的第二部就业指导话剧《职场新人的困惑》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工作创新,希望通过幽默、悬疑的话剧来教会大学生走近职场、熟悉职场,这可以大大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4、树立诚信意识

高校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使大学生明白诚信与责任感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免在用人单位面前自毁形象。同时,高校可以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

度,将其和学生的日常考核、评优评奖与就业推荐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5、学会职业规划

高校应从大一开始就开展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教会学生在校期间就针对自己的短板进行有意识的纠正,避免将来求职时因为能力不足而被淘汰。到大四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与能力来选择单位,从而减少择业时的盲目性。

总之,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就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将大学生就业难完全归咎于社会与高校是片面的、不公平的,大学生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品质与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关键,这需要社会、高校与大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注释]

[1]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3.5岁“活不长”有五大原因.据统计,在中国,公司的平均寿命7至8岁,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由于中国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据此推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3.5岁。硅谷动力.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6/1231/.2006-12-31.A20061231368647.shtml,查阅日期:2009-10-12.

[2] 权威数据透析大学生就业真实状况来源.凤凰网,独家专稿.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7/0720_17_1258731_2.shtml,查阅日期.2009-10-15.

[3] 权威数据透析大学生就业真实状况来源.凤凰网,独家专稿,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7/0720_17_1258731_2.shtml,查阅日期.2009-10-15.

猜你喜欢

就业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