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批评的语态分析

2009-07-03闫乃之

新闻爱好者 2009年9期
关键词:语态精英大众

闫乃之

摘要:新闻批评是发挥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在针砭社会时弊、为百姓排忧解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闻批评的语言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由于新闻批评语言态度、表达方式的差异,而呈现出大众语态、精英语态、主流语态三个层面。

关键词:新闻批评 大众 精英 主流 语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新闻工作的一大特色。从党中央在1950年4月19日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直至今日,在多种媒介载体的作用下,新闻批评的具体形式呈现多样的发展,新闻批评一直以新闻手段进行舆论的监督,成为我国社会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党和人民赋予新闻传播媒介的神圣使命。①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在其著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中直言: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在理念上是从实验与电视观众新的“说话方式”开始的。1993年以后,电视新闻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语态的改变上,这并不仅仅适用于电视媒体,无论是作为“宣传阵地”的党报,还是后生崛起的都市报,也都在新形势下改变着新闻批评领域的态度和表达方式。特别是对于新闻批评的语言来说,如何能在一种审视的眼光和严峻的表达环境下,通过语言载体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效果和引导力量,这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已经得到几代新闻人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大众语态:新闻批评的本源回归

新闻批评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坚持为读者服务。因此,在进行新闻批评的过程中,理应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基本原则,以敏锐的新闻嗅觉,将笔触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语言表达态度和方式上显现出平民化和群众性的语态色彩,使新闻批评真正做到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明确批评报道的目标。

新闻批评的大众语态得以实现批评报道的本源归宿,决定于两个方面:

新闻批评报道的群众立场。新闻批评承担着人民交给新闻媒介的神圣权利,它的目的是代表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可以说新闻批评缺少了群众的“土壤”,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新闻批评的大众语态表达中,坚持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础,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这则是新闻批评可以实现推而广之的社会效果的有力途径。一方面,对于与国家社会等宏观方面联系的大型题材,如农民工保障、社会治安等重点、难点问题,在进行新闻批评报道时,表达方式不仅应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宣传和说明,也要倾听、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充当“下情上传”的扩音器,为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的信息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公众个体生活或团体组织等微型题材,在新闻批评的语态上,不是对批评对象一番斥责后就没有了下文,而是以平易与真诚的视角和语言之表达,提出建议和措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起到“引斜就正”的社会效果,真正体现“批评是为了更好的进步”的精神内涵,表达对人民群众的真切关怀。

新闻批评报道的读者观念。新闻批评反映的总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人民群众往往是社会不良现象的直接承受者,有着深切的感受。因此,批评报道的语言也应包含人民群众自己来表达心声的方式,更多地融入基层的声音,这样的批评不仅全面、深入,而且容易直击要害。通过读者来信来电反映问题,这样的语言也就更能代表普通读者的观点和立场,反映读者对社会生活存在的问题和现实状况的态度与思考,语言更具有质朴感和群众性。目前,许多报纸都开设了与“读者来信”相同或相似的专栏,集中刊发读者的意见,组织读者发表和讨论,这不仅发挥着新闻批评“广开言路”,扩大影响范围和社会效果的作用,同时也使之成为一种为群众排忧解难、批评社会不良现象的重要渠道。因此,新闻批评的大众语态可以说是“话语权”的下移,尊重读者的发言权,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的批评报道语态也就会起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精英语态:新闻批评主体水平的提升

新闻批评语态的精英化趋势就是指部分从事新闻批评报道的主体在自身素质、语言表达等方面所具有的更高层面,较大众语态情况下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事实情况,以更加深刻和理性的思维思考社会现象,以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笔法发表个人见解,以更加犀利的语言表达新闻批评的整体内容。因此,精英语态较之于大众语态更具有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在批评报道的表达技巧方面更加娴熟、流畅。

新闻批评精英语态一方面要求在满足大众语态批评自由的基础上,对于某一重大的新闻事件,能够听到不同领域的声音,使受众作出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也要在新闻批评中反映更具有相关专业信息掌握量的政府官员、理论权威、学术精英等人的观点。

新闻批评报道的理性化。《焦点访谈》的栏目标语“用事实说话”使它成为新时期新闻改革探索的成功范例,这也是所有新闻批评报道的最核心环节。事实的准确性是新闻批评的前提和生命,新闻要真实批评,稿件更应准确无误。如果批评稿件在事实上发生失误或不准确,不仅没有好的批评效果,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②

由于大众语态具有平民性,在表述新闻事实时容易发生语言的片面性,往往只关注个人的利益,造成感性化的判断,因此在新闻批评的语言方面,精英语态就应当以专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作为基础,把准确的表达放到首要位置,这样才能以更加精确的方式传递信息。一方面,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于新闻批评的事实一定要严格遵守其原则。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批评的语言就应该是对错误及不良现象进行的揭露和批判,只有通过编辑或记者的理性思维对批判对象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精辟的论断;另一方面,无论是何种语言,在表达上也需要方式上的准确性,对于新闻批评的精英语态环境,使用更具有专业性的词汇、针对具有特殊性的领域、发表具有反思性的言论则是区别于普通群众进行新闻批评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一些重大的、敏感的新闻批评报道中,一般采用专业的媒体人士发表独到的见解,体现出精英语态下的理性思辨能力。

新闻批评报道的个性化。针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批评报道,会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也就决定了批评报道语言的差异性特点,较大众语态下的新闻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和特点,精英语态的个性化也会更具有独到的传播效果。

专业从事新闻批评的媒体人在长期的撰稿批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范敬宜的理性思辨、艾丰的质朴真诚、白岩松的忧国忧民等。甚至有些批评报道也会采用寓批评于幽默,以嬉笑怒骂的调侃语言使读者读后开怀一笑,但心底又带有对问题思考的一份沉重。

一些新闻批评类节目或栏目的语言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色彩。由于节目或栏目的定位不一,受众范围和主持风格的差异,会使新闻批评的语言呈现不同的特点。《焦点访谈》等中央级媒体所具有的权威性、政治性,使其语言庄重严肃,而在地方级媒体所表现的批评类报道就会有类似评述或讲故事类节目的批评形式,在轻松讲述中加以事实的批评报道。因此,新闻批评报道的个性化也能起到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作用,在专业新闻批评报道中表现出灵活性。

主流语态:新闻批评存在的现实意义

“媒体是党的喉舌”,在我国的新闻批评环境中,新闻批评主流语态的主体实际上主要是指党报、党刊、电视台或官方网站,但随着观念的多元化,主流语态的主体也逐渐加入了非官方背景的新闻批评载体。从意义上说,无论是哪一种主体形式,新闻批评从诞生起到今日的蓬勃发展,其存在必有着强大的社会意义。批评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此种方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反思,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更好地进步和发展。因此,新闻批评不仅反映着国计民生,也应该用自己的职业要求和标准,引领时代的发展和舆论的潮流,从宏观层面做到新闻批评价值的实现。基于此方面,新闻批评的语态上就深深打上了“主流”的印章,这不仅是新闻批评存在的根源,也是其不断发展的动力。

新闻批评报道要符合时代特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有进步必然有落后,有正确也必然有错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更是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应该看到,党和国家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尽管矛盾重重,但是方向是正确的,推动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因此,新闻批评报道的语言应准确把握现阶段的时代特点,吸取历史上新闻界偏离实事求是的路线,造成“浮夸风”、“放卫星”现象四处横行的经验教训,既不能一味正面报道,歌功颂德,回避、淡化社会矛盾,也不能只顾社会阴暗方面,一味放大缺点和漏洞,挫伤人民投身建设的积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中,也应注意在历史特定阶段所呈现的民主法制不健全、腐败现象凸显、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但力求在批评语言表述中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反思和关注,以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新闻批评的社会性决定了新闻批评主要的着眼点不在于教育被批评的一个人或一个单位,而在于教育、启发全体社会成员,在于整个社会的进步。③这才是新闻批评语言所应起到的现实作用。

新闻批评报道要引导舆论。新闻批评并不代表负面报道,正确的新闻批评语言不仅能够趋利避害,而且也能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在现阶段,新闻舆论导向的实质,就是要大力传播正确舆论,有效地制约负面舆论,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来统一各阶层群众的思想、行为,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上来。④

在多元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一方面,代表不同利益关系的社会成员在思维方式、态度立场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事件会表现出与自身相关的片面性反映;另一方面,由于权威信息发布的相对滞后或流言的产生,使一些新闻事件的本质状态不能达到受众层面,社会舆论就会是正确与杂音、贴切与走调相伴而行。此时,新闻批评作为社会舆论好而有力的表达者,就应该把握舆论的中心和动向,对积极、正确的舆论予以肯定和支持,使之逐步取得优势和主导地位;对消极、落后的舆论予以诱导和化解,使之转化为积极的、进步的舆论;对扭曲、错误的舆论予以批评,使之分化乃至消失。⑤

大众的并不一定是精英的,精英的也未必一定是主流的。虽然三种新闻批评的语态各有其表现和适用层面,但在新闻批评实践中并不是完全脱离、毫无干系的,而是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平衡的。只有三种语态的彼此良性协调,才能起到新闻批评应当发挥的传播价值,收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注 释:

①刘学义:《新闻批评的边界》,《声屏世界》,2004(7)。

②马忠良:《党报批评刍议》,《青海社会科学》,2004(4)。

③曹仁义:《论新闻批评》,《新闻与写作》,1996(4)。

④⑤肖称萍、吴艳红:《努力搞好新闻批评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月第1期。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编校:郑 艳

猜你喜欢

语态精英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它们都是“精英”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