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啸”对国内旅游者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09-07-02王雯郑向敏
王 雯 郑向敏
摘要:2007年,由美国爆发的“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已经从虚拟经济扩散到了实体经济。我国经济受到的冲击也正逐步加深,而敏感性极高的旅游业受到的影响更是日渐加剧。在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未来的三大市场决策,将大力发展和重点抓好国内旅游,拉动内需,保障旅游业健康、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研究国内旅游者在此次“金融海啸”中所受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策略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78-02
从2007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虽然各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全球金融市场仍然在震荡中风雨飘摇。
一、2008年金融危机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首先,美国银行和次贷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为了谋取较高的利息收益,对只有次级资信评级的个人和机构发放大量贷款,加之美国经济逐渐下滑,房地产局面不稳定,这些个人和机构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导致还款能力逐渐下降,日积月累引发不能按期还款的现象大量发生,造成银行收不到应该收的钱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因此,由次贷危机引发变成金融危机。所以,大量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倒闭,连锁反应影响到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下滑和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
其次,中国政府把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转嫁给了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蒙受了利润的损失,致使股票盈利能力和估值不断下降,促使股票市场的大幅调整。中国政府通过牺牲股票市场的利益,来平衡整个经济的发展。自从2007年10月16日,中国股票市场从6 124点开始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但在中国的企业情况与国外大不相同。中国股票市场上有大量的“央企”,这些企业的所有权属于中央,也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大。中国政府通过对成品油及电价的管制,减少了社会经济领域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同时也减少了上市公司的利润。进入2008年10月份,上证指数下探到了2 000点以下,直至2009年初深市沪市仍然在低谷徘徊,市场情绪极度恐慌。
再次,从2007年至今,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供求双向调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积极地引导和整顿,加之房价涨得太急的影响,导致楼市观望情绪浓厚,楼市成交量大减。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涨者越涨,跌者越跌的不稳定格局。
最后,中国一般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17.5%,央行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昭示了非对称加息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上调存款准备金对银行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直接导致收益减少;二是流动性紧缩后银行配置的信贷减少导致总的收益率下降。导致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大盘构成了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原因,此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了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在这一场“金融海啸”中,也必然对国内旅游者产生影响。
二、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者的影响
与有形产品相比,旅游业是以人的流动而非物的顺流运行,因此,受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比较少。而且由于旅游业有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辐射面广、乘数效应明显的特点,体现了“朝阳产业”的成长前景和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也决定了这种产品不可储存、不可转运的特殊性质,进而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受国际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尤其是各类突发事件影响较大的产业。然而,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称2008年9月29日至10月5日,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 8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3.2%,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6.4%。,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78亿人次,比2007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2.1%,实现旅游收入796亿元,同比增长24.2%。
但是,面对这样有利的发展局面,笔者认为对国内旅游发展前景盲目的乐观是不可取的,国内旅游在未来出现波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
1.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沿海地区外贸进出口、完全工业企业增加值以及工业效益,都出现了下行趋势,但是,动荡的经济环境对中国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2.国际资金在华投资萎缩,国内持有美国金融债券贬值,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不利于国内旅游市场的长期稳定。
3.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内民营经济基本是健康的,但是也面临一些困境,出口型、加工型的民营企业陷入困境,限制了部分旅游需求的产生。
4.由于2008年年初遭遇罕见冰雪灾、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节假日调整“五一”黄金周取消、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等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受到压抑的国内旅游需求在“十一”黄金周出现了井喷状态。
5.目前,国内景点旅游持续高温,传统的旅游景点仍然有强劲的需求,加之部分景区景点的积极措施,例如,四川旅游灾后整改重回市场。
综观以上五点,笔者认为,此次“金融海啸”对国内旅游者的旅游热情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种滞后性,即现在表现出的旅游需求存在一定的刚性,但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国内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会出现大幅度的降温。追溯其原因主要有:
1.金融危机产生之后,各国政府救市不暇,各国的企业在外投资热情得到抑制,在国内商务洽谈和投资有所减少,这将直接导致商务游客这一旅游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出游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从而影响旅游业的整体经营状况,特别是饭店业,商务客人的减少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国内旅游需求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压抑(2008年初的冰雪灾、汶川大地震、“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带薪休假未真正完全落实),在2008年的“十一”黄金周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国民的旅游热情空前高涨之后随之而来将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精神疲惫,旅游者的出游动机会出现一段时间内的降温。
3.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对我国的影响就将不再是浙江沿海地带的少部分民营企业的破产倒闭问题,而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从而影响旅游者出游动机的形成。
4.由于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必将影响国民的消费欲望,影响国内消费者的偏好,会导致潜在的旅游者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消费策略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减少旅游休闲等无形服务的花费。
5.金融危机会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消费者认为,购买本国的产品会挽救本国的经济,因而会倾向于购买本国的产品,同时,由于本年的各种事件的影响,国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支持本国旅游业,购买国内旅游产品的可能性增强。
6.一般来说,金融危机时期消费者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冷静,对产品的价格会更加敏感,相对价格高昂的出境旅游而言,价格较低的国内旅游可能会受到国民的青睐。
但是,由于国民的心理因素和人民币相对美元汇率的提升,在一段时间内,国民旅美的可能性会加大,目的是见证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在此次危机中预言将会崛起的中国。据英国《泰晤士报》日前发表文章: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崛起的国家是中国——这个亚洲经济体中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八国集团必须将中国纳入其中,世界已经改变,世界的银行体系也必须随之改变。
三、国内旅游业在金融危机下的应对措施
由前文所述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对国内旅游者的影响有利有弊,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由于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异地性和时间上的暂时性,以及在运行进程中呈现出的高关联度的综合特点,作为对外部环境十分敏感的旅游业应该如何减轻不利影响,正确引导国内旅游者呢,在笔者看来,可由政府和行业两方面来采取措施:
1.政府继续采取积极的调整措施,例如,2008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8日晚间宣布,从9月19日起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征收方式由现行的双边征税调整为单边征税;不断向市场投放利好消息,稳定人心;继续加强各级政府的救房地产市场的措施,等等。“救市”举动的政策出台,体现了政府提升投资者信心,对于鼓励和支持市场发展,规避较大金融风险,积极应对美国等海外市场疲软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具有积极作用,从而稳定国民的消费心理和长期预期,刺激国内旅游需求的产生和稳定。
2.从旅游行业而言,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首先,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减轻旅游企业负担。及时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增强旅游企业复苏的信心。稳定市场主体,为实现市场全面恢复做好准备。其次,适时开发旅游新品,满足市民旅游需求,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努力促进旅游市场恢复,制定优惠促销措施,吸引人们参与旅游,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积极的引导国内旅游向好的方面转化。例如,西藏下调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的50%的景点问票价格,福建武夷山景区进一步开发生态旅游等措施都是实际可行的。再次,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下调,国内油价的下调对于旅游业中“行”的费用的降低,必将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国内旅游者出行。最后,带薪休假的进一步落实,将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刺激国内消费,鼓励国内旅游者出游。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旅游者的影响是好坏均有,我国旅游业在此形势下更应该加强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不断积极引导国内旅游者,在危机中找寻国内旅游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