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动中的投资约束
2009-07-02刘东明
刘东明
摘要:通过研究投资结构变动的投资约束分析,深化对投资重要性的认识,以便改善投资环境,指导现实实践活动。一方面要积极扩大利用资金和资源的渠道,努力扩大总的生产规模,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更多的资金转化到现实生产中去,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发展中来。
关键词:产业结构;投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084-03
经济学上投资讲的是用于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包括新增投资和重置投资。主要是投资这个名词在经济和财务方面有数个相关的意义。它涉及财产的累积以求在未来得到收益。企业的投资活动明显地分为两类:为对内扩大再生产奠定基础,即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对外扩张,即对外股权、债权支付的现金。
本文讲的主要是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按照投资的形成结果及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角度,把投资分为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为了理论研究的逻辑严密性,本文将固定资产存量的调整投资也列为新增投资的一项,理由是尽管固定资产存量是由过去的投资形成的,但对调整后的存量资产所进入的企业而言,这些存量资产仍然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因此,它相当于新的投资。故新增投资可分为: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固定资产存量投资三部分。这三部分投资形成了投资的三个来源,为新增投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投资的重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对一个国家具有重要意义,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一个流量概念。GDP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是衡量一国产出的重要指标。在整个GDP构成中投资占了很大比重。一国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该国的GDP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投资的大小。经验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东亚等新兴工业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投资率一般较高,经济发展速度较高而GDP也较高,而在发达国家和一些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投资率较低,经济发展速度也较慢,GDP也较低。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大国纷纷在国际市场上加强对世界资源的竞争,以不断加强本国的竞争实力。而资源是稀缺的,对国际市场资金的争夺也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可以说,当前经济的竞争就是对资源的竞争,也就是投资的竞争,投资成为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有力武器。
故努力增加投资、重视投资是当前国家的大事,世界各国纷纷放低门槛、降低壁垒实际上本质就是吸引投资、重视投资政策的结果。但资源是有限的,投资也受到了许多约束。重视投资就是要重视研究投资的内在决定因素。投资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商务成本即“硬”成本部分,还包括能够被有效控制和降低的服务性因素等“软”成本部分,即由公用事业开支、设备租金、仓储费用、港口服务费用、利息支出、金融服务、运输和通讯,以及专业服务如会计和管理咨询等组成的服务成本部分。“软”性部分正是一些较发达城市所具备的优势,并且是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比较关注的,较发达的城市即可通过强化服务成本的优势进行招商。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故研究的角度与上面有所不同,下面就对投资的影响因素作简要分析。
二、投资约束的分类
经济学上讲经济资源是稀缺的,投资也是一样。这种约束主要包括投资规模约束即规模约束、产业投资流动方向及比例约束和其他约束。投资规模约束即规模约束,较好理解,因为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稀缺性是经济资源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从一诞生就始终受着自然资源稀缺的压力,无论是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还是步入高科技时代的现代社会,自然界就像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丝之剑,时时刻刻约束着人类的发展行为,投资也不例外,投资始终受到总的规模影响,总有一定的边界,不可能无限扩大。
影响投资规模的第二个因素是产业投资流动方向及比例,这里讲的产业投资流动方向主要是产业投资流动异向问题,即投资流向陷阱问题。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利用价格机制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从物质形态就是将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合理地配置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以达到资源高效配置的结果。投资也是一样,投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摩擦”作用,即受到有效利用率的约束,也就是结构约束,这主要是由于产业投资流动异向造成的,也就是产业投资流入了投资流向陷阱,造成产业结构失衡,投资需求扭曲进一步加深,形成了大批无效投资,影响了投资的有效性。所以,还需进一步分析投资规模约束及产业投资流向陷阱的约束运行机理。
三、产业投资规模约束运行机理分析
我们假设产业投资规模为h,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为a,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为b,固定资产存量调整的投资为c。
由上面已知分析可知,产业投资规模主要是由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和固定资产存量调整的投资三部分组成。故存在h=a+b+c,存在a 产业结构内部的变动,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和固定资产存量调整的投资,都不会超越投资总规模约束。而投资规模则受到法律、税收、传统习惯、社会安定成都、储蓄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我国处于转轨经济过程中,市场投资主体不完善,各投资主体内部机制的作用力度还较弱,各种非经济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干预依旧存在。财政分配体制决定的总体投资需求还很大,加之客观条件影响造成投资行为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政策经常对扭曲的投资需求注入新的动力。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长期受经济过热的困扰,其突出表现是经济主体的投资饥饿症,尤其是对于体制外的企业,即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以外的企业,国有企业,由于存在预算软约束的存在,实际上投资规模处于无限膨胀的状态。对于体制内的企业来说,由于存在经济利益短期化冲动,投资规模也处于不断放大的通道之中。 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的作用,这种扩张的实现手段就是投资。从投资体制改革和投资运行机制讲,民间投资的冲动和地方政府的冲动,两个冲动叠加在一起,再加上一系列有利于投资的因素的叠加,造成了当前的投资过热。使得投资总规模常常突破限制,造成过度膨胀。 四、产业投资流向异向度约束分析 在产业投资约束不仅包括投资规模约束即规模约束,还包括产业投资流动方向及比例约束。由于产业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共向和异向的问题,先进行产业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资源配置是指在资源数量为既定的的情况下,如何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向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及生产企业,以期达到最大化的产出。产业投资流向共向是指投资产业结构随着投资流向的变化得到改善。负相关是指产业结构状况并不为投资流向的变化而日趋好转。即产业结构随着投资流向的形成,进入了比原先失衡更加不平衡的走势,这种状况若是出现在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通常是原来的行政体制与市场经济发生摩察、政府宏观调控手忙脚乱而未能充分证实市场调节机制的缘故。本文产业投资共向实际上指的就是用于改善产业结构的有效投资。产业投资异向指的就是造成产业结构恶化的无效投资。这可以用产业投资流向异向度的指标进行分析。
产业投资流向异向度=异向流动资金/投资总规模
产业投资异向度是一个比例指标,主要适用于衡量投资的损失情况,也就是形成无效投资的情况。产业投资异向度越大,资金流失越多,有效资金形成越少,经济结构越畸形,其投资约束也就越大。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走的是依靠扩大投资,增加资金投入,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大量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正是由于对产业投资异向度的重视不够,以及我国现在发展所处的阶段,才造成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萨缪尔森将工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展道路和增长道路也分为三种。其中,第一阶段是起飞前阶段,以英国为主。主要是依靠土地投入,局限性很大,易陷入“马尔萨斯陷阱”(即土地资源被完全占用后,经济无法再继续增长)。但19世纪经济起飞后,英国并未陷入“马尔萨斯陷阱”,原因是经济增长靠的是物质资本投入,用机器代替人工,发展重工业。霍夫曼将19世纪英国、美国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的增长方式外推到工业化后期阶段,表明重化工业还要发展得更快,要占支配性地位,这就是霍夫曼经验定理。为什么马克思在19世纪末说,资本主义丧钟已经敲响?这不是从政治角度提出,完全是通过经济分析提出的。但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情况看,并未实现霍夫曼定理,于是萨缪尔森将这段发展时期称为现代发展,即经济增长不是依靠物质资本积累和资源的投入,而是效率的提高。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从“六五”至“十五”的前3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这里虽然有一些不可比的因素,但仍可反映出,我国的高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靠高投入支撑的。
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也同样存在粗放的问题。许多县市区盖的楼堂馆所,越搞越豪华,有的县办公楼跟外国总统府似的;开发区里搞花园式企业,一个企业占地相当于普通建成企业的四五倍。土地的浪费使用十分严重。
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高污染和低效率。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但低效利用问题也十分突出,一些地方盲目兴办各类开发区,省级以下开发区征地后的土地闲置率高达40%以上。
这些都反映了我国产业投资异向度很高,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五、结论
投资对一国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投资又是有约束的,用于改善产业结构的投资受到投资总规模和投资异向度的约束。
投资规模越大,产业结构变动的投资约束越小;投资异向度越小,产业结构变动投资约束也越小。这些基本认识对于研究产业投资运行机理和指导现实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在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扩大利用资金、资源的渠道,努力扩大总的生产规模,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更多的资金转化到现实生产中去。
这与中央文件中指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兴工业化道路高度一致。我国现在已经遇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资源紧张关系带来的所谓“增长极限”问题。跨越这一极限,消解这一极限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不仅意味着生产要素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的优化组合及合理使用,更意味着生产要素以及生产各环节间的科技含量比重的不断扩大,以科技创新为前进动力,通过创新的制度化,实现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