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小组合作形式的诗歌品读课
2009-07-02桂良金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是从学校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基本假设出发,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能力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述的理论为依据,笔者设计了小组合作诗歌品读课的三个环节。在实施这三个环节的课内教学阶段之前,先组建各个小组。小组的组建按“组内组间力求平衡”的原则进行。每组由4-6名学生组成。“组内平衡”是指根据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及互相合作。“组间平衡”: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赛的开展。
小组组建后,进入实施阶段,也即课内教学阶段:
1.预习交流,认定目标环节
学生的预习过程是:①我的资料:课前搜集相关的诗人生平和诗歌写作背景等学习资料,把它整理下来。②我的目标:从三个维度明确学习目标,既要有共性的目标,又要有个性的目标。③我的问题:学生阅读诗歌和课文注释,整理出不懂的问题。④我的学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去学习诗文,大胆尝试,积极探究。⑤我的创造:根据诗歌的特点和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实践活动。学生的预习,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包括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等。在整个环节,要让本组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
2.交流合作,诵背结合环节
①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诗人性格与时代背景和诗人作品之间的联系。相互补充,最后形成精练笔记。
②诗意的理解与复述。各组推选代表复述诗歌内容,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最好.可加入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③诗歌的朗读。精美的诗歌,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品。新课标尤其强调“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诗歌语言,又不同于科学语言严谨,它更偏重于韵味和灵性,这种感性的审美特征,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内化到学生的审美体验中,从而提高学生艺术地驾驭母语的能力。诵读重要的是读出韵味,即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使整个身心沉醉其中的美读,进入“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曾国藩语)的忘我之境。引导学生美读,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力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形式下的朗读可采用组内成员比赛读,小组代表示范读,小组之间对抗赛读等各种方式,要选出组内朗读之星,最佳朗诵小组,通过评选的方式调动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充分作好诵读环节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使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有趣有效.
④诗歌的背诵。主要是以小组间竞赛的形式进行。形式可以灵活多变。
(1)小组抢背,可分别选出几首诗,让各小组组长组织全组同学抢背。看哪个小组抢得快,背得多,背得好;(2)背诵接力,对同一课中的几首诗,用接力方式背诵(前一个出现差错,后面的同学立即续上),看哪一组用的人数最少;(3)默写比赛,组织全班默写,小组总评分,看哪一小组得分最高,或各组自推代表参加默写比赛,以代表成绩记入小组成绩。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在竞争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了学习兴趣;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
3.整合运用,自主创新环节
①编诗办报。每一个学习小组可任选古代诗歌的一个方面,出一期有主题的手抄报。或表现母爱亲情,或赞美纯洁友情,或歌颂远大志向。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完成后张贴展览并进行评比,更能增强小组学习的兴趣。
②用诗寄情。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往往是意境深远,引人入胜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如果学习诗歌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咬文嚼字熟读吟诵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还没有完全实现。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基础上,创设特定情境,巧妙地将诗歌句运用到自己的文字中去,那将会使文章增色不少。激发学生“用诗句”的兴致和热情,可以让学生从“用诗句”过程中深切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如:有些诗句可以直接引用:“我家的房子真小!爸妈经常抱怨当前房价太高,让人望而却步,看着他们愁苦的脸,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寒士俱欢颜。”诗句短小精悍,却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有些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将诗中的意境运用,如“在这次月考中,我考的一塌糊涂,我觉得我似乎终于体会到了古人张继不朽的失眠到底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痛。但我除了悲伤,留给自己更多的是反省……,我应该像张继那样在痛定思痛中完成一篇属于我自己的不朽的篇章。”
这样,我们在小组合作诗歌品读课中可安排能体现用诗寄情的活动,如组员之间的“写一段话,引用一二句诗句,表达自已的一段心理历程”等,让学生在认识上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纯粹的学诗到学以致用的过程,这种做法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的积累,最终达到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当然也要让学生明白切不可生搬硬套。
桂良金,教师,现居浙江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