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9-07-02陈劲松毕文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法学法课文

陈劲松 毕文学

所谓整合策略,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有效的功能的计策和谋略。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整合之功不容小视。在整合中教师提升自己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整合中简化教学头绪,在整合中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在整合中提高教学效率……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化,应该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整合,需要有综观古今的深邃、广纳中外的胸襟;也需要有横跨学科的视野,以融合相关学科教学内容;整合,需要有蜜蜂采花似的多多益善,也需要有蜜蜂酿蜜般的百里挑一;整合,需要打破,更需要重构。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整合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五个层面的内容:

一.从教学目标任务的整合层面看,要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目标任务的整合。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很难像自然学科和部分人文学科那样条分缕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对语文教学的整合首先就必须对教学目标任务进行整合,把教学任务整合集中在吸收表达上,教会学生又吸收又表达。

整合吸收与表达,就是坚持学与习统一。语文学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合体。前半截是学,是吸收;后半截是习,是表达。任何重学轻习、重习轻学、重吸收轻表达、重表达轻吸收,以及学与习、吸收与表达相分离的做法,都是半截式、不完整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

整合吸收与表达,就是坚持听说读写统一.文道统一。听读与说写要并重。听读是由形式到内容的理解、吸收过程;说写是由内容到形式的运用、表达过程。

整合吸收与表达,就要坚持以“语篇”为单位。教会学生吸收好别人一席话、一篇文,表达好自己的一席话、一篇文。这并不是要放弃字词句的教学,而是在对一席话、一篇文的吸收表达中结合进行,也就是“以大带小”,而不是“抓小放大”。

二.从教学内容的整合层面看,有单元内容的整合。即把单元内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项内容进行整合,实施综合训练、整体推进、协同发展。单就阅读教学而言,或将本单元所有课文整合于一起,或将单元内某两、三篇课文整合于一起,就探究其异同设计核心问题(或曰主干问题),牵动所有文本的阅读。

有本册内容的整合。即寻找整册教科书各篇目、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将若干篇课文或单元整合在一起实施教学。

有学段内容的整合。超越于本册教科书之外,可从本册某课文、某单元入手,整合低一年级或高一年级教科书中的篇目、单元相关内容统揽教学。

也有课内外相关学习内容的整合。即把课内和课外打通,以课内某课文、某单元为基点,辐射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对课内外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学一篇,带一串”,以便拓宽视野、总结学习规律。

更有对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整合。即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需要与文本内容进行整合,使学习内容更适合学生的需要,打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体验的通道,学以致用,终身受益。

三.从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层面看,包含多种教法的优化整合、多种学法的优化整合和“学法”与“教法”的整合。这里着重谈谈“学法”与“教法”的整合。

语文新课标扬弃了旧的教学模式,提出“教法”必须适应“学法”,必须为“学法”服务,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我们在这个基础上,重视“学法”与“教法”的整合实施,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怎样进行语文“学法”与“教法”的整合实施呢?

“自主”性学法与“引导”、“辅导”性教法的整合。可采用谈话法、提问法、比较法、讨论法、新旧知识过渡法来“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实践。在“辅导”方面,可采用集中辅导法、学生相互矫正法、一帮一促进法、分类指导法和个别小灶法等辅导方法辅助学生自主听说读写。

“合作”性学法与“督导”、“疏导”性教法的整合。在学生进行“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合作”性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采用“督导”、“疏导”性教法达到收放自如的效果。

“探究”性学法与“启导”、“诱导”性教法的整合。教师在“启导”学生时,应尽力做到启导在关键处、疑难处、含蓄处、精妙处。在这基础上,教师在恰当的采用“诱导”法,将探究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地铺展开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自主探究、自主求知的广阔天地。

四.从教学流程与环节的整合层面看,主要包括对教学头绪(流程与环节)的简化整合、对问题设计与学生提问的简化整合、对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等等。

要着手简化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头绪,就必须抓住“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个纲,以一切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为之服务的思想来进行教学研究,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要明晰语文教学的几大板块。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要突出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其中,课堂阅读教学的头绪简化整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项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突出阅读教学的课堂重点,强化课型创新。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重点,我们可以设计出如下一些课型:语言积累课、朗读指导课、语言品味课、技法探究课、感悟欣赏课、说写练习课……这是就大的方面而言,至于细节方面,余映潮先生的《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一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范例。

当我们在每节课相对集中地学习某项内容或训练某项技能时,学生的学习内容或技能可以得到强化,学习效率之高不言而喻。精心设计教学“主问题”,以教学“主问题”代替繁杂细碎的提问,能有效地简化整合课堂教学的头绪。

重视口语交际的纽带作用,强化实践活动的整合功能。口语交际是连接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实践活动的纽带;是连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纽带;是连接师生情感、生生友谊的纽带;是连接语言积累和人文素养积累、语文活动计划与实施过程的纽带;是整合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纽带。

实验教材中“研讨与练习”设计精要明晰,体现了教材编写的“少做题,多读书”的新理念,是对课标能力要求的分解,是课文教学的有机延伸,具有其他练习题目不可替代的功能。这就给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确立一个观念,即设计练习的本来目的不是要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练习是紧紧围绕课文而设计的,所以它对于课堂教学起一种指导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决不能搞“两张皮”:课文教学是一件事,练习处理是另一件事,两者不相关联。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先仔细研读课文,再根据练习的设计思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设计出本课教学方案和步骤。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将“研讨与练习”中问题的探讨与读写听说训练整合在一起加以解决。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教学流程与环节的设计,应以“研讨与练习”为主线,将“研讨与练习”同特定情境整合转化为课堂教学情境,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五.从教学评价方法体系的整合层面看,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注重整合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果能从以上五个方面充分运用好“整合”策略,就一定能做到一举多得、以一当十,从而卓有成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陈劲松,毕文学,教师,现居湖北恩施。

猜你喜欢

教法学法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