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09-07-01姜碧环
姜碧环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新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几点看法,并进行了积极的反思。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实践 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锤炼科学研究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必须改变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发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开放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和增强学生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能力,还能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对课题研究的相关领域具有超前认识,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学习在先,研究在先。所以,研究性学习给教师创设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环境。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建立“以培养科学兴趣为基础、以探索科研方法为重点、以锤炼科学精神为根本”的三级体系,根据学生素质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研究性学习能力
2.途径
(1)开展时间——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具有充足的时间,是确保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我校采取课内集中与课外拓展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络和研究讨论。此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研究。
(2)开展阶段——从方法辅导转向专题研究
传授研究方法和开展课题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研究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践和利用。考虑到当前学生自身科研方法的局限性,我们在开展阶段采取了“先方法辅导,再专题研究”的原则。首先,在高一年级的上学期安排每周1节课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基本科研方法的辅导,通过辅导,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和程序,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以年段为单位、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进行专题研究。
(3)选题方式——双向选题转向自主选题
为了体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能力优势,在研究性学习的初级阶段,我校在选题方式上采取了教师、学生双向选题两种方式。对研究性选题的方式我们正在继续,在课题选择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4)研究内容——体现多样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首先,研究内容允许多种多样,这一方面基于对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特点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和发挥学生在生活经验上的个性优势。其次,研究内容力求体现实用价值,这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科研活动的价值观的认识。第三,研究内容注重实践性,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现有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对于开发理论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践研究可促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更容易在研究活动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措施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系统结构中的基本要求包括课程开发、教学条件、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管理机制。这些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推动研究性学习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基于这种思考,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
研究型课程是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设置及课程安排,它是研究性学习系统工程中的最基本要素。没有研究型课程,研究性学习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研究型课程开发上我校坚持以自主开发为主,以经验学习为辅的原则。由于教育界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正处在初步阶段,特别是在课程开发上尚无成熟的校本课程。所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自主开发研究性课程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
(2)预备基本的科研素养
一定的科研素养是学生主体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条件。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我们在高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专题科研方法的辅导,通过辅导使学生对科研的目的、方法和程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师资培训
良好的师资条件是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和有效开展的核心条件。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他的教学能力是保证教学过程正常开展和确保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能力的高低是决定研究性学习开展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研究性学习更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独立学习的成分,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度比较大,所以这对教师在指导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中,我们采取了普及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做法。利用教工大会时间邀请专家或校教科室老师向全校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关知识的介绍或专题讲座,使每位教师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4)建立管理机制
有效的管理机制可推动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对于指导教师,我们加强过程管理,规定一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共同探讨教学对策;同时,还制定考核机制,除了学期末考核学生的研究报告、教师的经验总结外,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考核,定期检查课题活动记录,抽查研究活动等。总之,将过程考核与终结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实践后的思考
1.存在的问题
(1)课程开发问题
课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全校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质量也需要提高。不少课题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有些课题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层面,缺乏科学的理性思考,流于形式的研究课题还占有一定的比例。
(2)师资问题
目前,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总体上还不高。许多教师对科研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养成及时总结教学心得的习惯,具有独立开展教研能力的教师更有限。所以,师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主要因素。
(3)管理机制问题
目前,我校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其中的评估机制在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上还不够突出,需进一步改进。由于管理机制的问题,有些老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在思想上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抱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情况阻碍我校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开展。
2.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1)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研究性学习管理网络,统筹协调学校各部门在协助研究性学习中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争取社会、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不断促进系统各要素自身条件的优化和提高。“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迟早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研究性学习系统结构。
(2)重点开发系统结构中的关键要素
在研究性学习系统结构中,课程开发是基础要素,师资质量是核心要素,管理机制是动力要素。这三个要素是促进结构良性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此,在推动建立研究性学习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还将重点开发这三个关键要素,使研究性学习系统更快、更好地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2005级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