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9-07-01金亚南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圆木创造力创新能力

金亚南

如今,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教育中必须融入创新教育。我认为,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或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经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探究与创新。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石;合作与辩论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想象与实践的结合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

本人在讲授中学数学教材《数列》有关知识点时,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一些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引入“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时,我给出了这样的问题:2008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吗?你有测量的方法吗?问题一抛出,自然有猜想无数:肯定有零下50度吧?温度计能测量吗?等等。接着,我又给出一组数据: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公里的高空,气温变化符合一定规律:距地面1公里处温度为28℃,2公里为21.5℃,3公里为15℃,4公里为8.5℃……同学们开始寻找其中规律,用各种演算方式得出答案。我再让他们推选代表讲解推导过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创设生活情境

要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创造也源于生活。把看似枯燥的数学设计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思维创造活动,就必然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在教授“等比数列求和”时,先让学生研究这样一个合同:有甲、乙两方,在一个月内甲每天需付给乙1万元,而乙需第一天付给甲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是前一天的两倍,直到30天期满。请问该合同于哪方有利?大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下。于是,找出各种计算方式和方法来据理力争。在验证过程中,同学们相互置疑答疑,展现出了无限的创造力。

三、创设合作情境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引导固然可以让学生的认识有高效、迅捷的提高,但学生自身的思考与学生间的合作更可以诱发思维的发散和创新,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讲授等差数列五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若给出这一组量中,我们最多能缺失几个求出其余未知量。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一些结论。我汇总如下:知道其中四个量,肯定能求第五个;仅知道其中两个,没法求其他量;知道三个就可以利用列方程组的方法求其他两个量;我们得出可能有多解的情况……

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相互合作和交流中不但获取了新知,更是利用自己的创造力悟出了规律,锻炼了思维。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意见和书本知识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不顾学生反应“照本宣科”。正所谓,“教不越位”。我们不但不能省略学生思维的过程,反而更要创造情境让学生在问题冲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创设操作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多设置些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思维到具体解题,由继承到创新,这绝对是一个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

习题课上有一题:一小球从100米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跳回原来高度的一半。问当它第十次着地时,共经过的路程是多少米?解这样的数学题,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降低“难度系数”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实际操作:

1.试一试:分发一些乒乓球,学生体验小球的运动状态,形成直观生动的认识。

2.画一画:学生根据直观感受,画出小球运动路线图。学生画法各异。

3.议一议:同学们一起讨论置疑,找出正确的路径。

4.算一算:引导学生用数列知识寻找数学量,建立数学关系,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求解,大胆创新,各显神通。

实践证明,在操作情境下,学生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被完全地调动起来。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会更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创设想象情境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引导学生大胆联想与猜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设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建筑工地上有一堆圆木,从上到下每层的数目依次为2、4、6…28。能用口算得出共有多少根圆木吗?在同学们的众多想法中有一种想象非常有趣:假想有另一堆圆木倒放,即上到下每层的数目为28、26…4、2。把这两堆圆木拼起来,就可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一层的数目是相等的!由此,计算总数轻而易举。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联想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就顺理成章了。同学们创造性思维会让数学变得“平易近人”。

教师应用心呵护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真正能影响人一生的能力特征和综合素质。在数学课堂中,要创设各种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的情境,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经贸系

猜你喜欢

圆木创造力创新能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弹回的圆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