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英语教学中如何避免两极分化现象
2009-07-01刘广省
刘广省
如何才能避免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这对于许多英语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兴趣
学习是一种在非智力因素参与下的活动,它不能强制,不能代替,只能诱发学生主体的内部动因,调动其学习兴趣,使主体主动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首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理解学生由于学习学习成绩在班里所处的不利位置而承受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理换位,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应根据个体差异,制订出经过学生努力可以学会的学习内容,调动其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创造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实践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得到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感。这样,培养学习英语的能力才有了前提。
二、忌过分迁就,不能盲目降低目标要求
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师往往因畏难而降低要求,认为降低要求之后,学生易于完成学习目标,可能愿意学。其实适得其反。英语教学最忌迁就。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对于“差生”,一周教一个单词与教五十个单词所获得的结果极可能是相同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目标要求,这些要求必须是经历过学生努力即可达到的。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例。对于“差生”,他们的思维对象多集中于语言本身。超出文字障碍和了解文义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教师教其“学会”不如教其“会学”,指导学生避免孤立集中处理词汇。词汇的学习应放到篇章中进行,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词汇的学习才有意义,记忆才长久牢固。
三、克服困难,开发潜能
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的不同,导致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形成了一个群体。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无疑是无视个体差异,造成“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内向,不善言表,用英语表达时吐字不清;学习方法及态度上存在障碍,感情脆弱,对教师带有试探性,缺乏信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基础差的学生在教师的热情鼓励及耐心帮助下会重新鼓起勇气,投入学习,他们会学得很用功,很辛苦。如能取得一定进步,如考试分数有所提高,他们会信心大增,坚持下去;反之,一旦考试成绩屡次无任何进展或感情稍遇挫折,就又会返回老路,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英语的料。此时教师应耐心、热情地与其沟通,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分层次教学。对“差生”的要求,要适合其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分类指导,使学生获得成功,树立自信,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老师应该始终牢记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的潜能。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悟学相结合来实现的。在同样的学习任务面前,“差生”具有较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准备态度。在其潜能未完全开发前,此部分学生常表现为学习速度慢,学习策略落后。所以教师必须使各层次学生都有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个别化学习过程,都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的机会。只有在个别化的学习过程中,有差异的学生才能自己调节速度,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只有在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中,才能发现不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最终达到开发其潜能的目的。
总之,在做学困生的转变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严格要求,不迁就,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措施,不断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门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