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重在激趣

2009-07-01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成语日记笔者

李 英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发展,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对于陈旧的教学理念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语文教育的改革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梦寐以求的。

可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现在的学生,一上作文课,就眉头紧皱,做痛苦状。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为此,笔者在课改之后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1、应先让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究其原因是他们在生活中不注意观察,没有做好生活的有心人。而教师的引导仅仅是口头上的几句话,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等等,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观察,又该观察什么。为此,笔者专门上了一节体验作文课。

课上笔者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两类成语,一类是肢体或动作的成语,一类是五官或表情的成语。然后让学生分组对抗,一组为星星队,一组为花儿队,看哪一组派出的代表模仿得像,猜得又准。学生表演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的一举一动。结果学生的兴趣极浓,每组表演了3个成语,模仿的学生惟妙惟肖,猜的学生表情各异,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笔者借机转入本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描写你刚才观察到的表演者的表情、动作、神态等,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结果学生的表现让笔者大吃一惊,他们一气呵成,平时写作文的痛苦状消失得无影无踪。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能写得如此流畅,与他们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最后,笔者在总结中说:“同学们的片断描写十分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由此可见“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所以,要写好作文,不仅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要善于捕捉瞬间。从此,笔者发现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不仅有了内容,更有了细节。

2、写日记片断,为作文积累素材

有了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体验,而不去写下来,作文仍然要经受无素材之苦。有一次,有一个学生没交日记,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不交日记的原因,他的回答让笔者大吃一惊。他竟然说:“老师,我们时间很紧,我没有时间写。”听了他的话后,笔者感觉学生并没有把日记当成习惯来完成。为此,笔者又专门给学生开了一节日记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活动课。笔者告诉学生,日记并不是想起来时就写,忘记时就不写。而是在生活中看到某个瞬间,并引发内心的独特的感受时,就应该拿出日记本很自然地写下来,不需要东拼西凑。

这节课以后,笔者发现学生有了一个独有的习惯,每个人的口袋中都装着一个极微小的日记本,而他们记录下来的瞬间也都有血有肉,变得很精彩。

选择几篇学生的随笔供欣赏。生一写老师生气的:“语文老师又发火了。这已经是本周语文老师第二次在课堂上发火了,她眼睛瞪得大大的,眼里喷射出愤怒的火焰,脸色通红,头发随着身体的颤动而抖动,顽皮得从头上滑落下来遮住了眼睛,仿佛想阻止老师眼里的凶光把我们“杀死”,同学们都把头埋到书下面去,没有人敢看老师的脸,我分明看到做题的同学手在发抖。老师的手里紧紧攥着试卷,好像要把试卷吃了一样,这场面太恐怖了。”生二写运动会的:“‘嘟——刺耳的哨声直往耳朵里钻,第一个上场的是号称‘二郎真君的女将张某某。只见她倒退几步,深吸一口气,如猛虎下山般向球冲去,在离球一步多远的时候,只见她抬起右脚,用尽全身的力气将球踢出去。球在空中发出‘呼呼声,向球门正中飞去,对方守门员迅速跃起,张开双手,身子矫健得好像燕子一样,可惜,跳得太高,球从腰间穿过飞入网底。”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记录,相信写不出这样的好作品。

3、教师要多加鼓励

学生的每一次作文和日记,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教师要先看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大加赞扬,不仅书面表扬,有必要时也可以在班上口头表扬。这样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才会越来越高涨。当然这并不是不提他们的缺点,否则他们的作文又怎么会进步呢?教师应该在大加赞扬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作文中的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对写作的热情。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并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由厌恶写作到热爱写作,只有这样,写作才能让他们乐此不疲。

以上做法,犹如“抛砖引玉”。在语文新教改全面突围的今天,笔者所做的这些新的尝试和探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但笔者认为,要使学生成为写作海洋中的弄潮儿,就别害怕把他们丢到水里去,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创新型的新人。

猜你喜欢

成语日记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拼成语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猜成语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