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多问
2009-07-01郭红娟
郭红娟
学贵多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源于问。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问”是学习动机的着火点,也是启动思维的引擎。传统的教学中只学“答”,不学“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做的是死学问而不是活学问。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难以长进。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多思多问,由不会提问题到问到关键处。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贵在长期培养,正确引导,直到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1、运用情景激发学生多思
学生的思维是遇到问题时才产生的,这就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多思。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面临新的未知事实和情节,便在头脑中产生“问题”,引发他们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疑可问。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森林公园举行的一次隆重的联欢会,课件中小动物们都忙着做准备工作,小猪和小兔要粉刷墙壁。再出示一正方形和一长方形图形,问:它们俩一起刷,谁最先刷完?笔者先让学生凭借这个情境大胆猜想,引起他们找到答案的兴趣;再引导他们进行解答,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又如教学“圆的认识”后,笔者拿出一个用纸剪好的圆,问:谁能又准又快地找到这个圆的圆心呢?这样一激,学生就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思维活跃起来,对圆的认识也更加深化,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运用猜想启发学生多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保护学生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独创性。例如教学“乘法分配率”时,学生问2个数的和变成2个数的差行吗?他们提出大胆的猜想,这时笔者让他们试一试,并得出结果。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独立见解,允许学生异想天开,然后通过质疑、验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而且培养学习的能力。
3、创设学生多问的时空
要给学生创设问“问题”的时空。有人说学生不爱问“问题”,或者没有问题,其实主要是教师没有或几乎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空间,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譬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一节时,笔者让学生说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学生说出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生日、车牌号、自己所在的年级或班级……有一个稚嫩的声音说:“还有在菜场里、马路上、超市里你们看见过数吗?”笔者首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报以信任、鼓励,然后说:“你真聪明,老师想让比较棒的同学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回答引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创设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灵性有了具体的体现。
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不断为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驰骋想象的良好氛围,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学、爱学、敢问、愿问的创新型人才。同时,教学生“会问”对教师既是一种促进,又是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