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思考
2009-06-30赵新宇
赵新宇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新课标要求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强调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文着力针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问题,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进行有益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1 营造民主氛围,激发探究意识
教学民主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前提,新课标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平等的社会成员,要视他们为真正的主体。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学生自主探索的潜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具体做法:(1)建立“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每一个个体作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主人看待,从而构建以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和在探索式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为主要特征的师生互动关系。(2)形成“合作互动”的生生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生生互动”的教学能使学生在互动中对话,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3)鼓励参与,提供探索时空。学生主动参与是自主探索的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基本条件是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教学中教者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空,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自己去发现、去感悟。要对学生每一次探究成功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不断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2 渗透思想方法,增强探究能力
所谓“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和本质的认识。数学知识中负载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给学生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犹如教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能大大增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在讲授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例: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根据例题列出算式“47.85?.5”后,教师让学生尝试练习,看看有什么困难。学生尝试后,对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上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经过讨论比较分析,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只要把除数由小数转化为整数再进行计算就行了。这里渗透了化归思想,通过化归,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 体验成功愉悦,深化探究效果
3.1 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培养的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数量关系的特征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正确恰当的判断、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准确迅速的运算。例: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出示算式:0.1米=0.10米=0.100米,要求学生分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进行观察。从左向右观察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从右向左观察发现: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也不变。通过对比观察,学生顺利地得出小数的性质。再如,教学“年、月、日”时,可让学生互相观察手中的年历表,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如此,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探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主探索学习的乐趣。
3.2 操作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一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促进建立暂时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加以比划;有的学生在纸上描出长方形各个面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直尺量长方形的边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了长方形面的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究,都有发现、创造,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深化了探索的效果。
德国的第斯多穗在其《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信心、意识和能力,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研究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真正探究性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