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09-06-30
z读书
新书推荐
《微观经济学》
作者:保罗·克鲁格曼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68元
作者把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原理,如供给与需求、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垄断与竞争、市场失灵、风险与不确定性等说得通透明白,让读者看清经济现象背后的奥秘。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曹汝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定价:58元
侍主因五四运动
“火烧赵家楼”事件成为近现代史上尽人皆知的人物,他晚年寄居美国时完成了这部回忆录,要洗刷卖国贼的罪名。
《苏联专家在中国》
沈志华
新华出版社
定价;48元
为了再现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对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来华的状况、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
《北京紫禁城》
刘畅
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82元
此书不仅为读者呈现了紫禁城建筑的发展脉络,更从历朝紫禁城的变化,推测出了皇帝的规划意图,令人耳目一新。
《穷忙族:忙碌阶层的哀与愁》
[日]门仓贵史
中信出版社
定价:22元
“穷忙族”绝不仅是某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这是一个与全社会相关的重要现象。如何不让自己沦为“穷忙族”,如何防止“穷忙族”群体的不断扩大才是真正的考验。
长满芒刺的书信
康慨
1949年3月13日,沈从文写信给表侄女、共产党员张以瑛:“目前在这里,除神经崩毁发疯,什么都隔着。”彼时之中国,内战胜负已定。有人欢呼,有人逃离。沈虽留在北平,却成为最惶悸者。他历来不党不群,远离政治,怀疑战争,只求自由为文,此时左右难靠,红白不归,无从站队,更兼一年来,郭沫若一派对他大肆挞伐,斥之为“桃红色”作家,作品乃“典型地主阶级的文艺,也是最反动的文艺”。沈因而深知,他这样的文人已无出路。
徐庆全所著《名家书札与文坛风云》一书,收入此信影印件,信中多处涂划勾抹,与吾辈印象中文字整洁的沈从文判若两人,足见其挣扎。须知那时节,屋外阳春,而心内隆冬,纵是锣鼓喧天,在他听来也悲如丧钟。3月28日,沈以剃刀割颈,割腕,喝煤油,自绝于新时代,幸被送院救活,然而如他在家信中所言,从此只是“勉
强附和,奴颜苟安”,肉身虽在,文学的心却死了。
他一度求见旧友丁玲,指望她能拉他一把,竟不知丁虽贵为新文艺界领导人之一,却时刻受到个人“历史问题”的折磨,勉强自保而已。书中收入丁信两封,分别写于 1948和1956年,前者涉及她因所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被批反映“地富”思想,在华北不获出版,而与周扬发生的矛盾,后信写作之时,丁已被打成“反党小集团”的头头,于是向作协肃反“五人小组”组长刘白羽上书,以带罪之身。询问有无参加作协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的可能。当然,她被拒绝了。
文坛难免是非,古今中外皆然,惟这一阶段,小是小非莫不升格为关乎前途乃至生死的大是大非,卷起惊涛骇浪,霎那间形成没顶之殃。徐庆全搜集整理1948至1982年间中国文坛名士书信,凡40余封,皆其私藏,殊为珍贵,涉及丁玲、周扬、胡风、夏衍、陈寅恪、翦伯赞、赵树理、王蒙、臧克家、姚雪垠、王元化等众多当代文坛风云人物,亦有邓颖超、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等人与事件的纠葛,每信全文抄录,并附影印,而后详加解读,提其要,钩其玄,将史实与人物命运一并呈现。徐先生受过专业的历史研究与考古训练,以年轻时整理吐鲁番出土文书的素养,慎待这些当代简牍,每信必做精细考证,凡遇信中旁述,或语焉不详,或另有隐情者,定要追索究竟。而他亦信守历史学家的客观准则,从不逾越妄言,亦未以坊间常见之报告文学的低劣笔法,以想象介入现场,廉价煽情。
这些书信,少有儿女情长,卿卿我我,而多是求告、忏悔、自贬、揭发、或声讨。内有1955年聂绀弩致函周扬,揭发胡风的长信一封,实令人大感意外。联想到今年年初《中国作家》杂志所刊寓真之十万字长文《聂绀弩刑事档案》,以及章诒和先生对此评述所引发的反省“告密”风潮,更令我心底五味瓶翻。历史之疾流浩荡,个人纵有千钧定力,也难免被裹挟,做出伤已害人之事。念及彼时胡风事发,《人民日报》连续公布其罪状,全国上下,批斗与揭发之声,势同翻江倒海,以中国之大,此时又有几人能识鉴真相?聂绀弩一时糊涂,似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这“情理”二字,终令吾辈难以消受。如今置身新时代,面对上辈人的手书,字字如芒刺在背,鱼骨入喉,虽不再不寒而栗了,也要徒生感慨,三呼:叹!叹!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