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宗衡案调查

2009-06-30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深港市长深圳

韩 永

许宗衡案发,多数质疑均指向其在房地产项目上受贿及此前的买官卖官。这位唯一深圳本地擢升的副省级官员“下台”,或会打击这座以创新著称的城市刚开始萌生的“本土思维”

对于“双规”,许宗衡似乎早有预感。

一位能接近深圳市高层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就在被“双规”的20天前,许宗衡曾经召集了一次家宴,20多位远近亲戚悉数到场。许宗衡在席间透露了自己正遭调查的消息,并希望自己的家人好自为之。

6月5日凌晨,许宗衡在位于深圳梅林一村的家中被中纪委工作人员带走。与许宗衡一起被带走的,还有他的妻子。

三年前曾被调查

事实上,早在3年前,许宗衡就曾被中共广东省纪委调查,但最终过关,有惊无险。

一位接近许宗衡的消息人士透露,主持那次调查的,是两个月前已被“双规”的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纪委书记王华元。据他称,王华元与许宗衡长期不睦,对其一直给予“特殊的关注”。那番派人来查,“似有动手之意”。

调查持续了3个多月。临近结束时,调查组的一位成员向其在深圳的朋友透露,调查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仅其中一宗涉案金额就高达3000多万元。

但许宗衡最终逃过此劫。此事过去不久,2006年11月,王华元调离广东,远赴浙江,出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许宗衡此次出事,一位知情者透露,是王华元“咬”出来的。

前述接近许宗衡的消息人士说,正是由于王华元的被调离,让长舒一口气的许宗衡放松了警惕,原形毕露,终成覆水难收之势。

但深圳市主管城市规划的副市长闫小培的被调查,似乎又在印证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另外一个疑虑:许宗衡的落马,或与房地产受贿有关。

这样的怀疑由来已久。许宗衡出事之前,深圳已经风传其与很多房地产老总“走得太近”的传言。这个传言因一些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而越发深入人心。

至今令政府骑虎难下的“桃源3期”(房地产项目)就引来了很多猜疑。这个总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工程,尚未入住就出现诸多质量问题。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几乎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人们普遍怀疑,这个浩大工程的背后,到底掩藏着多少猫腻?

一位对许宗衡长期关注的深圳公务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许宗衡的矮胖身影,经常频繁地与房地产商“粘”在一起。他有一次受邀参观一个高档楼盘,现场竟然看见了许宗衡。宾主之间相谈甚欢,言辞之间尽显庇护之意。

上述知情者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许宗衡此次出事。或与位于香蜜湖的一块地皮有关。抑或还有上面提及的“桃源3期”。

在地皮的拍卖上,许宗衡与房地产商的合作方式一般是:他指示相关的政府部门“设局”,堵住那些主要的竞争对手,而竞标对于参与者数量的要求,则由开发商组织一些人滥竽充数,是为“唱戏”。

一位深圳当地的记者说,这种不断增多的充数需求,甚至催生了一个以此为生的新兴行当。这一行当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一个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

而这种合作的利润空间,就是中标价与市场价之间刻意留出的差价。这个差价,最终会在两方的参与者中按比例瓜分。

许宗衡的身边究竟活跃着多少个这样的开发商不得而知,但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许宗衡事发后,已经有至少六七个开发商逃往香港,隔海观望,暂避风头。在被“双规”之前,外界本来盛传许

宗衡要奔赴青岛,担任这个华东沿海工业重镇的市委书记。

师东兵深度揭露

在传言飘飞的日子里,网络上开始流传几篇声称自己受到许宗衡陷害的文章,其言辞凿凿,一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文章的作者是师东兵,军旅作家,今年59岁,“以写政治和军事题材见长”,代表作有《文化大革命系列十五本》《短暂的春秋》《庐山真面目》等。由于题材多涉敏感话题。很多书选择在香港出版。有些涉及原国家领导人的著作,还因对方家属“认为失实”而陷入造假的漩涡。反击这些说法,也成为他在今年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网上,他所写的与许宗衡相关的文章主要有两篇:一篇是《许宗衡滥用权力,伙同前公安局长李锋,对我报复陷害的控告》;另一篇是《许宗衡疯狂进行买官卖官活动的真相》。这两篇文章标明的写作日期,都在许宗衡被“双规”之前:前一篇写于 2006年6月7日,当时师东兵还因涉嫌诈骗,被关在深圳看守所,后来又在今年2月 26日作了些补充,后一篇文章写于2007年 5月份。

前一篇文章,主要是对自己在2004年 10月至2006年3月间与许宗衡交往的部分还原,后一篇则写自己所见所闻的许宗衡的所作所为。在这两篇文章中,师东兵对许宗衡的描述可以概括为几方面:一、买官卖官,二、受贿;三、生活作风问题。

在这两篇举报信式的文章中,师东兵对许宗衡的描述可谓不留后路。他在第二篇文章中写道:“其实,他从湖南衡阳落选窜到深圳后,从当海天出版社的社长到当上市委组织部部长,再当上常务副市长,最后爬上市长的位置,他没有一次是健康地上来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向师东兵求证这一说法的根据时,他说,许案正值调查阶段,中纪委此前已打过招呼,不适于公布很多的细节,但这一说法确实经过大量的调查,调查的对象包括深圳市的主要领导。

“他千方百计地通过别人认识我,本身不正是为了‘不健康地往上爬吗?”师东兵说。

师东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许宗衡结识自己的主要目的,是想利用自己与中央高层之间在过去很多年写红墙密事时积累的关系,为他当上市长助一臂之力。“他是这么一个人,只要他觉得你对他有一点用,就会主动地结识你。并且嘴很甜,见了比他大的男的,就喊‘哥,女的就喊‘姐。有时还要结拜。”

两人相识是在2004年10月份,正是事关许宗衡市长升迁的关键时期。虽然深圳市委已经推荐了他,并且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考察,但结果迟迟下不来,还是让他揪着心。毕竟,此前的推荐环节,已有很多人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大家的分歧,还是那些有关他受贿的传言。

相识初期,两人关系很好。许宗衡以大哥称呼师东兵,说“我当市长,就是大哥当市长”。师东兵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承认,当时,许宗衡确实想给自己一些钱,“不是直接给,而是通过项目给,拿提成”。但他说自己不敢要这钱,“怕被套住”,“这样的官我见多了”。

据师东兵称,一件求许宗衡帮忙的事,让两人的关系走向破裂。受一个熟人之托,师想请许帮忙,将某公司的一块工业用地转变成商业用地。此前,这块地的一半已经在许宗衡的关照下,实现了用地性质的改变。这一改变,带来的是价值10倍的提升。

许宗衡向师东兵提出。要跟对方要钱,才能办事。“要2000万,说这是行情。并且要了都归我。”师东兵说自己只当笑话,没有动静。

第二次再提此事时,许宗衡已经改了口。他开始重点强调自己各种各样的开销。“迎来送往,加上儿子在英国上学,需要很多钱。”

当第三次提起此事时,许宗衡已经放了狠话:不给钱,不办事。按师东兵的说法,“两人关系从此破裂”。临走时,师东兵说自己留给许宗衡一句话:“你这样做,早晚会出事的。”

结果许宗衡没出事,师东兵自己先“进去了”。2006年4月下旬,他因有诈骗的嫌疑,被深圳市公安局拘留,随后被批准逮捕。师东兵称此事是许宗衡的报复,所以在当年9月份取保候审后,开始向各部门举报许宗衡。

在《许宗衡疯狂进行买官卖官活动的真相》中,师东兵还提到了许宗衡卖官的价格。记者问其消息来源,他说来自于一位想通过自己向许宗衡买官的公务员。“区的正职不低于1000万;大集团正职不低于800万。一般的局长在500万到600万之间。”

“本土情结”终结?

深圳市一位政治学学者认为,许宗衡的落马,可能会对深圳的官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深圳现任的很多干部,都是通过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许宗衡落马后,有些官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调查。”

由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首任市长以这样的结局告终,有人担心,刚刚起步的“本土策略”或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位政治学学者分析,从内心里,深圳老百姓还是希望本土的官员本土出,原因在于这些官员深知深圳今天的来之不易,不会像很多外地的官员一阵,或者带来一套全新的执政理念,甚至可能对深圳的特殊抱有一种下意识的不快——很多深圳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现在有很多人不希望看到深圳的“特殊”。但多数深圳人理解的深圳现在的“特殊”,已非30年前的“特殊”,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内涵,一是创新,二是较少干预。

出于这种本土情结,一些深圳人固执地认为,许宗衡的落马,或许不像表面上说的那么简单,“或许还有更为复杂、更不足为外人道的因素”。

尽管许宗衡一案尚未盖棺定论,但其担任深圳市长4年的履历中,还是交出了一份让人有所感的答卷:

从1993年南下深圳开始,许宗衡经历了深圳特区发展由高速发展到出现困惑、寻求转型的整个过程。这使他在任职深圳市长之后的一系列政举,大部分被认为吻合深圳的实际。

除了在政治上继续谋求在国内的改革前沿地位外,许宗衡致力于推动两个一体化,“关内外一体化”和“深港一体化”。前者被认为是谋求更大内部空间,而后者则大大拓宽了深港台作的外部空间。

任职深圳市长后,许宗衡一直致力于推动深圳关内外一体化。无论是高速公路、

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国铁系统。此一轮的城市基建均大规模集中在关外地区。上任伊始,许便开始强力推行了城市化改造,不仅使关外的土地全部国有化,还使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城市。2008年,许宗衡更一口气全面推动5条地铁线的同时施工建设,这些对深圳关内外一体化的融合格局形成深远影响,许也由此获得了“地铁市长”的民间称号。

大规模的建设,使得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据统计,从2005年至2008年,深圳累计上划中央收入达6269亿元,比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11年累计上划收入还多2100多亿元。

至于外部空间,在申请国家综改试验区暂时失利的背景下,许宗衡将重心移向“深港一体化”。2006年,许宗衡提出“为香港服务”的口号,打造深圳金融、物流,服务三条支柱产业基地,意欲成为香港的经济腹地。

随着深港两地高层频繁走动,2007年 5月21日,深港两地政府共同签订《“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同年,10月15日,“深港生产力基地”揭幕,首次“深港创新及科技合作督导会议”确定七大重点发展项目。

至2008年,深圳再次提出与深港联手打造世界金融中心,虽然最终并未得到国家认可,但在200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的“深圳综改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则明确提出深圳可以在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等领域“先行先试”。

经济观察人士认为。许宗衡在任内将深圳市原市委书记李鸿忠建立起来的“深港创新圈”概念向前推了一步。

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报章对此评论:公平而言,许宗衡这几年的治深(圳)思路并没有大的问题,甚至是有远见的。这包括他大力发展地铁,铁路等城市交通,令珠三角一体化;争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落户,提高城市形象,放下身段,积极推动与香港深度合作。

猜你喜欢

深港市长深圳
两个大忙人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你是市长?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