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环境保护政策比较研讨会综述
2009-06-30张继焦
张继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于2009年3月24一25日在北京联合主办了中美环境保护政策比较研讨会。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参加本次会议的中美两国学者有40余人。中国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广西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等12个单位,美国学者来自旧金山州立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的美中政策研究中心、人类学系、公共管理系、地理学系等教学与研究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研究员在本次会议的主旨发言中指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虽然属于中国经济社会的欠发达地区,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用单纯经济指标充实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自然基础,文化多样性是维护民族和谐的社会基础。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卡西欧拉教授在开幕中盛赞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该校美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苏建教授在讲话中指出,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重要责任,也是两国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中国学者分别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在处理发展与环境问题上的作用,从中观层面讨论了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还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中国各地的一些案例,如甘肃省肃南裕固族的定居化、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青海省玛多县的生态移民、陕甘宁地区环境与农牧经济结构的演进、藏区水电移民、昆明市的“垃圾围城”等。美国学者在发言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美国在过去两百年发展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在中国集中出现。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过去20年,中国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与会学者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国学者在环境研究领域方面的合作。
中美两国学者还就美国西部大开发及其对中国的借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上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大开发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中国借鉴;有的则强调,由于中美两国的国情不同,在学习美国经验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盲目照搬。
总之,中美两国学者在本次会议上以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环境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从城市化、工业化、定居化、荒漠化等多个角度,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中美两国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