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土著民族的汗屋仪式
2009-06-30彭雪芳
汗屋仪式是美洲印第安人满足精神需求、治疗身心疾病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由于殖民统治与同化教育,印第安人所有的传统宗教仪式均被禁止。随着全球化背景下土著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汗屋仪式逐渐在美洲流行开来。本文通过在加拿大的城市与农村参与汗屋仪式的亲身经历,结合相关的文献与访谈资料,描述与分析该仪式的内容及社会文化内涵,探索处于社会边缘的土著民族如何通过传统信仰仪式的实践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认同。
关键词:汗屋仪式宗教信仰教育方武民族认同
作者彭雪芳,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副研究员。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邮编100081。
汗屋仪式(Sweat Lodge ceremony)是美洲印第安人具有重要宗教意义的一种桑拿浴仪式。在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之前,汗屋仪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印第安人通过举行汗屋仪式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治疗身心创伤。欧洲移民来到美洲之后,与土著人发生了强烈的文化冲突。在欧洲人看来,汗屋仪式是愚昧、野蛮、不健康的,他们甚至把印第安人的传统宗教视为“邪恶”。此外,欧洲殖民者还担心印第安人的宗教文化所具有的民族凝聚力不利于他们的统治。基督教传教士为了使印第安人改变信仰,鼓动政府把这些传统仪式宣布为不合法。1876年,加拿大议会通过《印第安法》,对印第安人的汗屋仪式、太阳舞及其他传统宗教加以禁止。一些土著人因坚持举行汗屋仪式而受到处罚或被送进监狱。直到20世纪下半叶,这些带有种族歧视的法令才停止执行。欧洲人实施的殖民统治与同化教育,导致许多土著民族失去他们的语言、文化、本土信仰和核心价值观,使土著民族的传统文化遭到极大的破坏。
一、汗屋仪式的复兴
在后殖民时代,随着全球化背景下土著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加拿大土著民族发起了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运动,文化寻根的热情日益高涨。他们意识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构建民族认同的最佳途径,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方式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把钥匙。在许多保留地,民族语言与传统文化成为社区成员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今,汗屋仪式在保留地重新加以实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土著居民为了寻找更好的教育与工作机会,离开保留地,移居到城市中。许多土著人挣扎在社会的边缘,陷入了受教育程度低、失业率高、生存质量差、犯罪率高的困境。为了使土著民族摆脱生存困境,更好地了解悠久的民族历史,重视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加拿大城市中的一些大学、中学与小学都将汗屋仪式作为土著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途径,定期举行汗屋仪式。
汗屋仪式也在监狱与精神病院举行。例如,萨斯喀彻温省土著人口大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但监狱里70%的犯人都是土著人,其中又以男性占大多数。土著长老经常到监狱为犯人举行汗屋仪式,通过传统仪式给予犯人精神安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恢复信心。一些犯人经过汗屋仪式的洗礼后,表示要改邪归正。近年来,萨斯喀彻温省一直设有帮助土著人戒毒、戒酒的项目,土著长老通过传统仪式对酗酒者与吸毒者进行精神的、情绪的、心智的、身体的综合治疗。如今,在各类涉及土著民族的项目中,汗屋仪式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
随着新萨满主义在西方国家的流行,土著人传统的治疗方式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出现了一些专门为非土著医生学习汗屋仪式的治疗功能而举行的仪式。作为土著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汗屋仪式在一些旅游地区也对游客开放。汗屋仪式的复兴有利于土著人强化身份认同,重塑核心价值观,传承土著知识,逐步摆脱殖民化教育的影响。
二、北美学者对汗屋仪式的研究及本文的研究视角
北美学者曾对印第安人的汗屋仪式做过大量研究。
美国学者布鲁查克对美国各印第安民族汗屋仪式的历史和治疗功能做过研究,认为汗屋仪式在印第安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实际作用。另一位美国学者巴克对印第安拉科塔人的汗屋仪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汗屋仪式的参与者在相似的环境里,一起经历了心灵的洗礼,道德的升华,身体的治疗。近年来,拉科塔人还广泛利用汗屋仪式进行戒毒、戒酒的治疗。
加拿大学者赫伯对居住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北部的德内人(Dene)进行过研究。他的研究涉及汗屋仪式的历史与汗屋的构建,也提到当地人利用汗屋仪式进行治疗的功能。他在书中描述:“无论人们患了某种小病,还是得了致命的癌症,都要举行汗屋仪式,来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许多事实都证明了它的有效性。例如,一个患有胸部疾病的小孩,已不能呼吸,医生说他活不了多久了,家人就把他带人汗屋进行治疗,后来他病愈了。”
另一位加拿大医疗人类学家瓦尔德拉姆通过对土著长老及囚犯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通过汗屋仪式对监狱犯人进行精神治疗的问题。他发现,许多土著囚犯正是在监狱里,平生第一次参与汗屋仪式,接触传统的精神信仰。作者认为,灵魂崇拜不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即医疗人类学家所谓的“象征性治疗”。瓦尔德拉姆通还探讨了如何利用土著民族的宗教信仰,对在监狱中服刑的土著人进行有效的改造,并加强其民族认同。
上述学者对印第安人汗屋仪式的研究,都包含了医疗人类学的视角。然而,他们几乎没有涉及汗屋仪式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治疗与教育是实践汗屋仪式的两大功能。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加拿大,采用西方教育模式或将西方与土著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学校里,汗屋仪式的教育功能更加明显。为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参与汗屋仪式的经历及对土著社区、学校的实地调查,试图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处于社会边缘的土著人如何通过汗屋仪式来传承民族文化,构建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运用人类学知识研究教育与人类发展的学科。教育人类学关注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中人的发展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问题。所谓文化传递,既包括某一群体内文化的代代传递,也包括一个群体向另一个群体的跨文化传递。在土著人的传统社会里,通常对青少年采取非正规的教育方式来传递文化知识与核心价值观,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包括参与仪式、听故事、玩游戏、唱歌跳舞等。人们在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德,锻炼强健的体魄,学习掌握狩猎、捕鱼的技巧及农业耕作的技术,了解与祖先的精神世界沟通的方式。土著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身体的、情感的、心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汗屋仪式包含了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自然的要素,其功能就是将这些要素融为一体,体现出整体性与土著教育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因此,汗屋仪式是土著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研究教育问题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三、大学校园的汗屋仪式
2007年1月至10月,笔者得到中加两国政府合作开展的“中加学者交换项目”的资助,作
为访问学者分别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第一民族大学从事土著教育的研究。在加拿大期间,笔者走访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及萨斯喀彻温省的8个保留地及加拿大西部地区涉及土著教育的10多所大学、中学及小学,访问了多名土著长老、社区成员、家长、学生、教育工作者,并有机会参与土著民族传统的汗屋仪式。
在加拿大许多城市的学校,学校教材几乎没有涉及土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大多数教师是非土著人,对土著的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与土著学生无法沟通,学生对教学内容也不感兴趣,辍学率高。为了使土著与非土著学生有机会学习与了解印第安人的传统宗教信仰,加拿大的一些大学(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萨斯喀彻温大学、第一民族大学等)的土著项目中,都保留了汗屋仪式。
笔者第一次参加汗屋仪式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土著文化中心,这是一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屋顶用雪松板覆盖,大厅里高大的柱子上雕刻有乌鸦的图案,乌鸦在土著文化中象征着智慧与创造力。这座独具特色的建筑也叫“长屋”,为学生营造了土著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土著文化中心经常举行汗屋仪式,通常由该中心聘请的长老或土著工作者主持。2007年2月2日,笔者参加了在土著文化中心举行的汗屋仪式。由于这是有关宗教祈祷的活动,拍照被视为不礼貌,因此,整个过程只能凭借参与观察来记录。
汗屋仪式是神圣的,有一定的禁忌,如:男人在参加仪式前四天要戒酒及麻醉品;妇女在月经期不能参与这个仪式,但可以参加聚餐宴会;参与者双膝跪着爬进汗屋后,可以在屋里从左到右移动,但最好不要碰到屋子的侧面;参与者可以要求得到受过祝福的药材,但不能碰别人的物品和摆放在祭坛上的东西。每一位参与者都要表现出对汗屋、祖先、主持人、看守火种者、其他参与者及自身的尊重。人们来参加汗屋仪式时,往往都带些烟草或茶叶、棉布、草药等,作为礼物献给汗屋。
那天,参加这个汗屋仪式有10名女性、6名男子。除笔者外,还有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本校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居住在温哥华的土著人。大多数参与者已多次来这里参加汗屋仪式。有一个第一次来参加仪式的女学生告诉我:她父亲是欧洲人,母亲是印第安人,她属于梅第人。由于从小生活在城市,她没有机会接触土著文化,也不会说土著语言,很想通过参加汗屋仪式来感受土著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位印第安人参与者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她是土著中心的女长老,已经73岁。幼年时期,在寄宿学校所经历的种族歧视使她深感丧失民族文化的痛苦。如今,她经常奔波于大学、中学及土著社区之间,积极向年轻一代传授土著语言与传统文化。同时,她也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四年级的学生。她说,年轻时为了照顾家庭,没有上大学。现在,儿孙满堂的她无论如何也要完成接受高等教育的心愿。她的身上折射出土著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
我发现,在参与者中也有因纽特人。尽管汗屋仪式是属于印第安人的传统宗教,因纽特人有他们自己的传统仪式,但在都市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处于社会边缘的土著人,都有成为第一民族的诉求。汗屋仪式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较大,所以,非印第安人常常与印第安人一起实践汗屋仪式,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获得第一民族的认同与权利而奋斗,其意义超越了某一民族自我认同的范围。汗屋仪式体现了土著社会大联盟的功能。
汗屋仪式在长屋后面搭建的两个小棚屋里举行。下午3点左右,一些参与人员开始了仪式前的准备工作。男子们把木头砍成块,置于两个小屋前方的大坑中。小屋里挖有一个火坑,坑中堆积了前一次仪式所使用的石头。一位早到的女学生先把火坑里的石头搬出来,7块摆成一排,在每一块石头上撒一些烟草,然后把这些石头搬到木块上砌成堆。三位妇女在长屋里将一些草药装进一个个小袋子。笔者也参与搬石头、装草药、引燃火焰等工作。准备工作就绪,几位土著妇女一边吸烟,一边聊天,等候其他人的到来。烟草在土著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土著男女都很喜欢,在大学工作的知识女性也不例外。
傍晚,参与者陆续到齐后,大家开始搭建屋子。由于经常在这里举行仪式,汗屋的框架已固定在地上。人们先在框架内的地面上铺上一些雪松树枝,然后把棉被、毯子搭在框架上,把整个框架捂得严严实实的,再把装有草药、烟草的小布袋放在屋外火坑边的祭坛上。一位男性长者先在熊熊燃烧的火坑前用民族语言吟诵、祈祷,然后,男女参与者换上适宜的衣服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屋子。我们进入汗屋之前,组织者站在屋子门口用雪松树枝在每个人身上扫一下,以示净身。然后,她用土著语言低声说话,表示向神灵请示。稍后妇女们逐个爬进屋里,大家围着火坑坐下,双脚并拢,放于左侧或右侧。这次仪式,男女要分别在不同的屋子举行。
我们进到黑暗、狭窄的空间里,需要几分钟才能适应。仪式在静静的、暖洋洋的屋里开始了。在外面看守火种的是一位中年妇女,负责看护火种、木材、石头、水及其他一些物品。当她用铁锹把几块烧得通红的石头放进屋内的火坑时,大家一起说“欢迎祖先”。这些石头被视为祖先,表示祖先已经进入屋子,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智慧与力量。传统的方式是用鹿角挖石头,然后把石头集中在火坑的中心。主持人在滚烫的石头上撒一些烟草、甘草、鼠尾草、雪松等祭品,顿时溅起了很多小火星,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芳香。燃烧的烟雾升向天空,将参与者的祈祷带给上苍。水洒在石头上立即产生一股强烈的气流,冲向屋子的每个角落,空气很呛,我们用毛巾捂着鼻子。人们在屋里击鼓、唱歌、祈祷。接着,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轮流为自己和家人祈福。每一轮结束后,参与者既可以继续呆在屋里休息,也可以出去喝水,透气。整个过程共有四轮,其中有一轮是思考“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目的在于通过仪式帮助参与者解除身份困惑,加强族群认同。
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的民族,很多人又不会说民族语言,因此在屋里祈祷与交流时经常使用英语。汗屋是一个敞开心扉的地方,一个人进入汗屋后,不应该把烦恼与痛苦埋藏在心里。在仪式中,每个人都要通过与祖先的精神沟通,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当参与者为其他人祈祷时,又获得了一种与周围人群和谐相处的感觉。祈祷仪式结束后,每个人浑身都湿漉漉的,大家跪着爬出汗屋的门,呼吸新鲜空气,到长屋里的浴室冲洗身体。
参与者沐浴之后,一个个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来到长屋内充满浓郁风情的漂亮大厅里会餐、聊天,度过快乐的时光。有的参与者按传统方式带来食物与大家分享,土著文化中心也准备了足够的食物与饮料,大家尽情地享用。汗屋里的祈祷过程充满了神圣庄严的气氛,而离开汗屋后的会餐则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社交聚会。
整个仪式过程是祭祀性与世俗性的结合。人们在晚餐会上结交新朋友,会见老朋友,增进友谊,交流经验,互相帮助与鼓励。鉴于糖尿病、心脏病在土著人中发病率较高,健康及修身养性的话题也成为大家交谈的内容。汗屋仪式给了生活在都市的土著人一种精神寄托,以传统的方式排解了他们在生活及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四、农村保留地的汗屋仪式
如今,加拿大西部的许多土著社区都会举行汗屋仪式。居住在萨斯喀彻温省德内第一民族保留地的成员也在努力继承祖先遗留的这笔精神财富。
2007年6月初的一个清晨,我们乘车从风景秀丽的草原城市萨斯卡通出发,向位于萨斯喀彻温省北部布法罗流域德内人保留地驶去。大约有3。00多德内人居住在萨省北部的四个社区。经过6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了布法罗德内人保留地。这几天正是萨斯喀彻温省土著人庆祝与政府签订条约的日子,布法罗流域的第一民族在湖边宽广的草坪上举行了庆祝活动。暑假中的孩子们相聚在一起,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一些人家在湖边搭起帐篷,安营扎寨,与亲朋好友共度快乐时光。我们来到草坪上,德内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烤鹿肉。他们从事驯鹿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驯鹿在其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德内人与驯鹿的关系贯穿于他们的社会经济与精神文化中。
在保留地期间,德内朋友邀请我们参加了传统的汗屋仪式。由于殖民者实施的同化政策,汗屋仪式在这里已失传多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德内人从平原地区克里族那里学习与掌握了汗屋仪式后,才将其传人布法罗流域。克里族是加拿大土著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这些年来,克里族的语言文化对那些深受殖民主义同化而失去本民族文化的土著民族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汗屋仪式刚传人布法罗德内人保留地时,罗马天主教在当地有很强的势力,因此,一些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的德内人在主持汗屋仪式时,并不想冒犯教会神职人员与其他教徒。同时,他们也认为这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更新,自己是受上帝的指派来帮助同族人获得更好的生活,因此,汗屋仪式包括了基督教崇拜的特点,并允许外人参加。然而,有的汗屋仪式则严格遵循传统,仅限于土著人参与。
虽然在当地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关于汗屋仪式的记载,但是布法罗流域的土著人却认为汗屋仪式可能是他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因为他们在狄龙(Dillon)保留地附近的一个坑里发现了经加热开裂的石头,这表明它是早期的人类在这里举行汗屋仪式的遗址,很可能是早期居住在邱吉尔流域的克里族留下来的。
那天,参加这个汗屋仪式的有5名男子,两名女性,即笔者和一位来自卡尔加里的白人妇女。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园举行的仪式,男女分别在不同的屋子,这次则不分性别,同在一个屋子。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屋子的框架是固定不动的,但每次举行仪式时都要重新搭建屋顶;在这里,汗屋搭建在固定的房子里,随时都可以使用,在寒冷的气候里十分方便。由此推测,当地人可能经常举行汗屋仪式。这个比较固定的汗屋与美洲一些地方的建筑有些类似,但它仅仅用于举行仪式。而据布鲁查克说:“加利福尼里亚及北极某些地区的汗屋在没有加热的时候可以用作普通的住房,它们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固定住宅的一部分。墨西哥玛雅人的汗屋也是固定的,每家院子里都有用石头与泥土砌成的汗屋。”这类屋子除举行仪式外,还有别的用途。
当我们到达现场时,德内朋友早已做好了准备工作,他们把木头砍成块,置于火坑中。在这里,点火时不用报纸或其他助燃物,以保持其纯洁。近年来,保留地的成员在举行汗屋仪式时,都要尽量遵循传统的方式。仪式中最重要的礼节是尊重仪式主持人。汗屋仪式主持人通常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他们经常把自己视为人类与神灵之间的沟通者,能在参与者与祖先灵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的汗屋仪式由萨满巫师主持。巫师在印第安人灵魂崇拜仪式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奥布吉民族摇晃帐篷的仪式中。这次汗屋仪式的主持人叫斯塔,他曾多次参与当地组织的宣传本民族传统文化及争取社区合法权益的活动,奔波于社区与城市之间。笔者在萨斯喀彻温大学举办的土著文化展示活动中就见过他。
有的汗屋仪式是安静地进行,有的则要唱歌、喊口号、击鼓或发出其他的声音。这次仪式属于后者。我们进屋围成圈坐下后,火种看护者就把烧热的石头放进火坑里。主持人斯塔一边往火坑里撒甘草与烟草,一边用鹰的羽毛将烟雾扇到四周,以净化参与者。每当鼓声响起,大家就唱起赞歌,向神灵祈祷,诉说心愿,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家人及族人幸福安康,使大家远离疾病、酗酒、吸毒、暴力与贫穷。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使人浑身湿透的热气,以及庄严的鼓声、歌声,营造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气氛。记得那天,那位第一次参加汗屋仪式的白人妇女被这种情景以及德内朋友真诚的友谊感动得热泪盈眶,泣不成声。笔者虽然有过一次参与汗屋仪式的经历,但也还是受到极大的心灵震撼。
在仪式举行过程中,假如有人想休息一下或不能忍受,就按事先的约定发出信号,掀开门帘出去。每一轮的长度以参与者祈祷时间长短而定。仪式的程序与内容与前一次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园所经历的大同小异,整个过程共有五轮。
文化寻根是土著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今,德内人正逐渐从基督教回归传统的宗教信仰。汗屋仪式在布法罗流域的实践是加拿大土著民族文化复兴的组成部分。
五、汗屋仪式的社会文化内涵
笔者通过两次参与汗屋仪式的亲身体验及一些访谈,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试图对汗屋仪式的社会文化内涵做一些分析。
(一)禁忌的启示
如前所述,男子在参加仪式前四天必须戒酒及麻醉品,妇女在月经期不能参与祭祀仪式。使用刺激神经、麻痹大脑的药物被认为有违汗屋仪式净化身心、洗涤灵魂的精神信仰。由于土著男子涉及酗酒、吸毒的犯罪率较高,因此,人们就通过汗屋仪式的禁忌规则及其所蕴藏的精神力量,来增强他们控制欲望的意志力。事实说明,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于月经期妇女不能参与汗屋仪式的原因,笔者曾问两位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者(其中一位是土著,另一位是非土著):这种禁忌是否与行经期妇女被认为“不洁”有关?他们都对这种说法予以否定,而是认为妇女在月经期具有所谓“超常的力量”,所以不能参加汗屋仪式,同样也不能参加其他的传统祭祀仪式。但有些印第安民族则允许经期妇女在完成净化屋子的程序后进入汗屋。
世界上许多民族对行经期妇女都有各种禁忌与制约。例如,国外一些文献中就有印第安人关于“月经不洁”的看法。美国学者巴克提到,女孩在来月经之前被认为是纯洁的,因此在进入青春期前没有必要参加汗屋仪式。在中国的一些彝族地区,妇女在月经期被视为“肮脏的、不洁的”,人们担心她们污染河水,禁止其跨越河流。这种观念往往把妇女经期正常的流血现象与恐惧和死亡的观念联系起来,认为经血会带来极其可怕的后果,进而把所有与经血有关系的人和物都看成是“不洁的”。
关于月经期妇女不能参与汗屋仪式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关月经期妇女具有“超常精神力量”的解释似乎更合理一些。它反映出早期人类对妇女来月经、生孩子等生理现象不理解,将其神秘化,于是在涉及精神信仰的祭祀活动中,为避免发生精神力量的冲撞与消耗,故而采取某种回避措施。这种对“超常精神力量”的认知具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而月经期妇女是“肮
脏的、不洁的”观点,则可能是基督教传人后,受到异文化的影响而衍变出来的一种负面认知。不同民族对妇女生理特征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因素在人们的成长历程中也许会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暗示作用。一些印第安人认为,由于妇女定期来月经,因此她们比男人更能净化自身。
(二)象征符号的寓意
汗屋仪式作为一种信仰,它所表达的含义是通过汗屋的构造及仪式中的一系列象征符号表现出来的。
汗屋的结构因地方不同而呈现差异。屋子的框架通常用数十棵柳树条编成圆形或椭圆形。汗屋大小不等,直径约2-6米,高1-1.5米。传统上,当地人将水牛皮或其他兽皮覆盖在整个框架上,围成一个黑暗、密封的屋子。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覆盖物所使用的材料还包括雪松木板、树皮以及灯心草编制的席子。有的汗屋是在河岸边或者池塘边的山坡上挖出来的,屋子的覆盖物就是泥土。现在,正如笔者两次所见到的那样,许多地方普遍使用厚厚的毯子、棉被、帆布、塑料制品覆盖屋顶。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屋子的构造及覆盖物有什么不同,汗屋在印第安各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几乎是相同的。汗屋象征着母亲的子宫,被视为孕育人类的地方。进入汗屋,就意味着再现来到人间的情形;离开汗屋,则意味着获得重生。汗屋也是祭祀和分担苦难的地方。热的蒸汽代表着参与者的苦难。人在神圣的汗屋里经历了磨难,离开汗屋后就不会再受苦受难。
汗屋的门很低,不仅可以防止热气从里面散发,更是要教育人们懂得谦卑。屋门方向的选择以个人的判断为准。大多数汗屋的门面向东方或西方,有的面向南方,但没有面向北方的。笔者两次所看到的屋门都是面向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代表着智慧与文明。有的地方门朝东,则是表示他们的祖先来自东方。加拿大西部的一些印第安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从位于东边的美国某地迁来的。
汗屋仪式还反映了印第安人对宇宙的认识。在屋子中央放置滚烫的石头的火坑,象征着宇宙中心;送进汗屋里的经过加热的石头被视为人类的祖先。土著人认为,地球与石头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汗屋的石头更是为当地人所崇奉。当土著人为汗屋收集石头的时候,他们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石头,并在所收集石头上撒一些烟草表示祭奠。仪式中所使用的是岩石,加热时不易破碎。
汗屋仪式通常有四轮,每一轮代表不同的方向及相关的要素。第一轮代表东方与空气,空气象征着思想与交流;第二轮代表西方与水,水象征着梦想与认知;第三轮代表北方与大地,大地给予人类生存的养分;第四轮代表南方与火,火激起人们的热情与斗志。大地、空气、水与火这些要素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仪式的过程中,参与者都有机会对人类生存的这些要素进行思考,并不断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
汗屋仪式象征符号的意义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普遍的,这就给人们留下很大的解释空间。不同的汗屋仪式主持者对此也会有不同的解释。
(三)祭品的联想
汗屋是人们祈祷的地方,烟草、甘草、鼠尾草、雪松、鹿角、烟斗、草药袋、鹰头及羽毛等祭品不可缺少。汗屋仪式使用的每一件东西都来自地球母亲,它使人们想起与大地所有生命的联系。汗屋仪式包含了动植物崇拜。在德内人的文化中,乌鸦受到人们的尊重与敬畏;对于克里人来说,熊是具有治疗功能的动物精灵。鹰是土著民族中最神圣的一种动物。鹰有高超的飞翔技术,它在天空翱翔,将人们的祈祷带给上苍;鹰有很强的生存本领,具有人类所欣赏的强壮、敏捷、勇敢与智慧。因此,鹰头及羽毛在土著民族重要的仪式中是不可缺少的。鹰崇拜与狩猎民族的经济生计有关,它也是萨满教的基本特征。信奉萨满教的民族几乎都有关于鹰的神话传说以及对鹰的各种禁忌。中国的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彝族等民族也有鹰崇拜。
参与者在仪式过程中通过接触祭品来了解人类与动植物的密切联系,学会与自然界保持和谐关系。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土著社区面临的严重问题。土著人将环境保护视为一项神圣的使命。有人担心:如果撒在石头上的甘草、雪松及其他植物祭品受到污染后,积聚在里面的化学成分燃烧后会变成空气中的毒素,参与者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就可能会吸入这些毒素,导致危险的疾病,尽管目前还没有见到这方面的报道。
六、结语
关于汗屋仪式的起源,不同的土著民族有不同的传说。在搭建汗屋与举行汗屋仪式的细节方面,各民族也有细微的差别。但是,汗屋仪式的基本内容都是相似的。汗屋是人们向祖先祈祷,与祖先的灵魂世界进行沟通的地方。汗屋象征着母亲的子宫,孕育着生命,给予人们智慧与力量。
汗屋仪式属于万物有灵的原始自然宗教,该仪式包含了社会与自然、物质及精神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因此分析汗屋仪式的社会文化功能需要整体观的视角。汗屋仪式具有教育、治疗、文化传承、社会联盟、民族认同等多种功能。人们可以从汗屋仪式中了解土著民族的价值观及传统习俗,思考自己与家庭、社区、民族、自然界及“神”的联系。这个仪式的目的之一就是倡导人们与社会和谐相处,保持精神愉快,不忘祖先的教诲。
今天,对许多印第安人来说,包括汗屋仪式在内的信仰与实践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认同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宗教信仰的实践是民族维系与发展的重要特征。汗屋仪式在传承土著民族文化,巩固土著社会联盟,构建民族认同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