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生涯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09-06-29郑华萍晁艳杨苗苗
郑华萍 晁 艳 杨苗苗
摘要:大学生生涯辅导是促进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生涯辅导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更新观念、分阶段开展全程化生涯辅导与加强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构建相对完整的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辅导;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3-0075-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配”发展到“自主择业”。这种就业制度的变革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满足了大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对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机制和社会职业环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涯辅导作为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取向,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新功能。它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观,合理进行生涯规划,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生涯辅导特别是大学生生涯辅导就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生涯辅导源于职业辅导,20世纪初产生于西方国家。生涯辅导是依据一系列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价并整合运用相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而大学生生涯辅导是生涯辅导理论向广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涯辅导的一部分。它是通过辅导人员的帮助,根据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能力、知识、经验等诸种条件,制定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协助大学生建立并发展一个自我整合系统,其中包括自我认知、职业价值观及其选择,对影响生涯发展的诸种主客观因素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将整合的个人生涯理念逐步转变成实际的职业选择与生活方式,达到个人生涯发展的目的,同时满足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简单地说,就是帮助大学生选择好人生之路。
生涯辅导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这一理论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但在我国大陆,生涯辅导特别是大学生生涯辅导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尚处于研究的探索阶段。本文拟结合有关调研数据,就此问题作一探析。
一、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生涯辅导存在的问题
2007年至2008年,笔者选取西安科技大学、西安财经学院、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43份,回收625份,有效问卷620份,有效回收率96.4%。调查数据主要通过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调查显示,新时期大学生生涯辅导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在理念上,生涯辅导没有普及。目前,虽然大学生生涯辅导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真正普及的面还不够广。当问及“您是否了解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理论和方法”时,仅有5.7%的学生了解;在回答“您对学校提供的生涯辅导满意度如何”的问题时,选择“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学生共占51.4%;当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仅有4.6%的大学生会选择专业老师或就业指导中心来寻求帮助。这些调查结果都反映出,一部分高校对生涯辅导的知识和重要性没有向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普及。同时,作为新生事物,我国高校生涯辅导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这就导致实际工作无法提高效率和水平,无法形成健全有效的体系。
2、在时间上,生涯辅导工作滞后。现阶段,我国高校生涯辅导主要面向毕业班学生,对其进行突击教育,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及专业优势来找到适合的工作,使其处于迷茫状态。调查发现,在问及“您认为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辅导教育应该在何时开始”时,回答应从大一开始的比例最高,达到53.7%,回答从大四开始的仅占2.9%。而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在毕业时只能悔恨自己在过去的大学生涯里没有树立明确的、切实的职业理想和目标。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教育中的生涯辅导工作还不能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其满意度较低。
3、在内容上,生涯辅导缺乏全面的教育。长期以来,主要面向毕业生的高校就业辅导的内容大都停留在理想教育、对招生、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政策法规的阐释,而对学生职业观和择业观的引导、心理调适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的辅导还比较缺乏。如在择业问题上有52.5%的大学生认为择业首选的因素是报酬高低;对“您认为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最注重的因素(选三个)”的回答,有57.3%的学生选择的是学校的品牌,表达、交际能力和所学专业技能,但这些观念与用人单位实际的要求之间有所偏差,其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明显高于大学生自身所知道的。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社会的职业要求与就业信息情况缺乏准确的了解。此外,在问及“学分制下,您按什么标准来选课”时,回答按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的学生仅占9.5%;对“您在大学校园里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的回答。仅有16.8%的学生认为“很亲密”和“比较亲密”,而80.9%的学生希望改善目前的同学关系。这说明现阶段大学生在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高校的生涯辅导工作内容涉及范围狭窄,难以满足学生的切实需要。
4、在方法上,生涯辅导缺乏完善的实施体系。一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时,往往仅用统一的内容教育全体学生,从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在生涯辅导方式上,形式过于单调和空泛,使生涯辅导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在问及“您对大学生生涯辅导方面的知识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得”时,回答“主要从网络包括网站和BBS上获得”的占50.3%,“通过讲座获得生涯辅导方面知识”的占30.4%,而“从课堂上获得”的仅为9.2%,还有8.9%的同学认为是凭自己的社会实践获得的:在问及“选择您感兴趣的3项就业指导形式”这一问题时,有76.8%的学生回答:性格与职业匹配、个性能力测定及职业选择、专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在校大学生普遍关注自己的职业选择,并希望了解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职业类型,而且前各高校实施的生涯辅导,方法过于单调和死板,缺乏完善的实施体系,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政府与社会的有效支持。国外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实施不仅局限在高校,而是由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中介机构等部门协同合作,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形成一个合理、规范、完整的生涯辅导组织体系。其中,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做好就业调查等基础性工作,除了较大的财政投入外,还出台一系列的法案为其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高校则进行学工、教务、就业指导、后勤等部门的调整,为学生提供按生涯规划理念实施的教育平台;企业和中介机构则每年进入高校,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咨询、职业能力培训等服务。但是,目前我国生涯教育的经费有限,从事生涯辅导
的人员在数量与专业化水平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用人单位每年进入高校主要是完成招聘计划,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的内容较少。而部分普通高校一方面存在着教务、就业指导、后勤等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认同度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系统性较强的生涯规划实践难以得到社会的深化与共鸣。
2、缺乏健全的高校生涯辅导组织机构和队伍。在大学生生涯辅导工作中,高校起着主导作用,理应将体系建设、活动开展、组织保障以及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生涯辅导部门,大部分高校将计划经济时代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改设为就业指导中心,一些与生涯辅导相关的职能并入其中,并且由于专职人员有限,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针对生涯辅导开展系统的工作。在队伍建设上,基本上也是以传统的学生工作干部为主,缺乏系统的专业背景和培训,因而工作开展缺乏吸引力,效果并不理想。
3、大学生自身对生涯辅导的认识存在误区。当前部分大学生对生涯辅导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导致高校生涯辅导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决定论。即认为专业选择决定了命运,生涯辅导改变不了现状,因此也就没有开展的必要。二是家长决定论。持家长决定论的学生主要分两类。一类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是由父母或者老师决定的,自己无力改变,而专业又基本上决定了将来的一生,因而是否开展生涯设计与辅导并不重要;另一类学生在学校表现出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大学毕业以后究竟是考研、出国、还是找工作,常常也依赖于父母的意志。三是择业功利论。有的学生认为生涯辅导没有什么意义,最终在毕业时能找一个好工作就行了。因此,他们要么不求上进,要么就是整天考证考级,为的就是提高求职时的“砝码”,表现出择业的功利性;有的学生认为生涯辅导还是比较重要的。但具体在辅导与开发活动中,往往希望各类活动都要直接与择业挂钩,直接有利于求职择业。四是生涯未定向论。大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不清楚所处的环境而产生的生涯未定,最终导致缺乏参与生涯辅导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新时期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对策研究
第一,更新观念。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应该突破传统的“季节性促销”模式,转变忽视大学生主体性、将生涯辅导仅视为“就业安置”的观念,树立一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为第一需要的教育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其运用在大学生生涯辅导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培养学生的终身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树立全面、协调的辅导观念。我们要尽快转变视生涯辅导为单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的观念,树立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就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即必须从短期的职业指导向长期的生涯辅导转变,充分认识到生涯辅导的重要意义,把指导的目标转向促进个体生涯发展的方向上来,将生涯辅导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以此来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良好对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养成。
第二。开展全程化生涯辅导。大学生生涯辅导应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分阶段、分任务进行,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联系,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
第三,加强生涯辅导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要做好大学生生涯辅导,高校应调动校内外与学生生涯规划相关的组织、人员参与,构建一个能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的组织机构与师资队伍,实现生涯辅导工作的专业化与专门化。一方面,生涯辅导采取“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校领导和就业指导处负责人组成生涯辅导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生涯辅导的方针、规划、思路等,从而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就业指导处的就业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生涯辅导课程、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等一系列的工作。各院系负责落实具体的生涯辅导活动方案,配备专职的生涯辅导教师,负责为每个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决策咨询、建立个人生涯发展档案等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生涯辅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其他高校相关经验的学习与交流,丰富专职教师生涯辅导的专业知识,提高生涯辅导能力与素养;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生涯辅导培训班,请校内外生涯辅导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开设生涯辅导的专题培训讲座,加快全校教师特别是生涯辅导教师对生涯辅导知识的熟悉掌握与职业能力、素养的全面提高。此外,高校应增加就业指导人员的编制,吸纳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在生涯辅导全员化的基础上,建立一支专家化、专业化、专门化的高校生涯辅导师资队伍。
责任编辑: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