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上好语文课

2009-06-29李敏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新课改课文

李敏莉

摘要:教师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知识。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课前一定要先备好课,准备丰富的多方面的资料;二、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三、加强朗读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文;四、改变作文的教学套路,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关键词:聪明才智积极性备好课创新朗读信心

这几年,常常有许多语文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还有人说,自己不会上语文课了。说实在的,在新课改刚实施的那一阵,我也有同感,老觉得语文的内容让人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老一套的教法无法实现目标,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负担:自己已经落伍了,以前的那种围绕着知识点教学,各种参考书、试题集、练习册等的补充和延伸,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教师唱“独角戏”的时代开始落伍了。为了使自己能尽快地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最近这几年,我深入地进行了新课改的全面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到改革和研究中去。例如,在新课改中大量引进信息技术内容,为了尽快适应这一教学,努力地学习它,使自己的电脑操作水平基本达到了一个语文老师应达到的要求。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一个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特别是新课改下的语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一定要先备好课,准备丰富的多方面的资料。这里所说的备课,与课改前的备课是有很大区别的。以前备课,教师只要先浏览一下课文,弄清重难点,找出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解决课后的问题,就可以基本大功告成。在新的课改下的备课,除了以上的准备以外,还要收集多种资料来丰富课堂内容。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自己去分析生活经验,自己去积累,课堂才能变得有活力。因此,我每接手一个班时,就要求学生学会预习。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并留下一些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或与同学合作收集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课前作好准备。这样一来,教师一些一时无法找到的或不完整的东西,可能就会从学生的手中得到,做到了互通有无,也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备课中,我认为,教师还应该多考虑一下,可能在课堂中出现那些场景和情景,假设一下学生的质疑,留下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多问,充分发挥学生的好问的天性。应该说现在的互联网让人能很快地获取大量的信息,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打游戏上,因而教师要首先占领这个阵地,让学生自主地找资料,或给一些爱上网的学生留下特别的作业,帮助全班同学完成,使他们非常有成就感,又避免了每天无聊的上网,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教师要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单一的知识传授变成多样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学的重心转到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让学生想学、会学、爱学、善学。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强调学生只从单一的方面去思考,而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多理解、多思考,使学生的头脑思维严密、深刻、灵活。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是,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从故事看到了斑羚的自我牺牲;有人说,看到了斑羚的集体主义精神;有人说,看到了斑羚临危不惧的性格;有人说,看到了人类的残忍、贪婪、自私自利、冷酷无情……他们说出了这么多的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使一节语文课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我在前两年曾撰写过论文《创设情景与语文教学》中就讲到:语文课要上好,就必须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情景,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比如在教学《竹影》一课时,要想区别中国画和西洋画分析它们的特点,如果没有实物,光凭嘴讲,很难达到效果,我就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让学生去收集一些画,扫描后通过屏幕显示出来,进行实际的比较、品味、欣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在美学上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熏陶,学生的反映特别好。课后,有许多学生告诉我:终于知道这两种画的区别了。

三、加强朗读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文。朗读教学,我认为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环节,学生理解课文与否,发散思维如何,都可以从朗读这一块上反映出来。可是,我从近几年的各种听课中发现:我们许多老师忽略了这一块,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的,很少有听见教师范读课文的,也很少见学生朗读课文的,教师的侧重点都放在分析中去了,一节课下来,竟未读课文一遍。试想一下:学生连课文都未读,怎能去体会文中的句子的含义,而大部分老师设计的问题,都是从课文中抽出来的,学生又如何去领会、分析,所以就造成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冷场的局面。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的这一块。我每上一篇课文时,基本都要示范或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全文或片段,特别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更要学生反复读,这样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教师设计一大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要好许多。初一文言文是教学的一大难点,文言文中的民族精魂是浓缩在语言文学当中的,体现在人物故事之内的,讲是讲不出来的,只有反复朗读才会感悟出,记在脑子里便刻在了心里。而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到文言文,这方面的能力较弱,对他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记诵多积累。在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其次读准停顿,最后读准语气。以《孙权劝学》为例:课文中重点要求学生体会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里,学生经过了近一年的学习,能很快地读熟,但对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里把握不准。上课时,我就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个人比,分组比,分角色比,读完评价、分析,学生自行谈自己的看法,教师也适当地加入谈话,尽量把学生往准确的方向引导,一节课变成了朗读课,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却丝毫不差。当然,不光是文言文,现代文的朗读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抓好这一环节,养成学生朗读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改变作文的教学套路,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常常是老师说了半天,学生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或者三言两语应付差事。我想这与没有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关,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每一次作文前,我都提前让学生去准备,大概要有两周的时间,提出具体要求,各自去寻找资料,并在教学中有意穿插一些与此有关的内容。如初一下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戏曲大舞台》,这个内容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也远离我们现在和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实际,但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做为一个中国人是应该了解和知道的。因此,在作文的前两周我就布置他们回去学唱一段戏曲。学生是叫苦连天,还有学生问我能不能唱流行歌曲,我明确地告诉他们:不行,必须是戏曲。除此之外,就是收集有关的资料。我在上《社戏》时,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了一段京剧,学生认为简直是受苦:因为听不懂一点。课间,我在教室里有意放一些戏曲的音乐,有一些学生听出一点味道,对它的排斥也在开始减少。待到上课时,学生和我把收集到的资料展示、讲解,共同欣赏各种戏曲,学会唱的学生试唱、全班共同学唱等形式进行,许多学生在活动之后的作文中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学不知道,中国的戏曲是如此的有滋味;不看不知道,中国的戏曲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学生写出了许多可看的有一定深度的作文。进行第六次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时,我将学生分开进行准备,基础能力稍差的参加第一项——汉语汉字中的马,让他们进入语言文字文化世界,认识一些汉字的演变特点,利用工具书收集马字的演变、马的成语等。对爱读故事书和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进行第二项活动——历史传说中的马,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准备到课堂上讲给大家听。对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第三项活动——艺术作品中的马,让他们自己动手画马,找一找名家的马图,指点同学们欣赏图画。剩余的参加第四项活动——文学作品中的马,让他们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写马的美文,带到班上来,大家共同欣赏。这些活动给学生留足时间(大约两周多),真正进行学习时,我花了三四个课时,学生自己主持,充分展示收集的东西,使课上的有滋有味、生动活泼,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作文的效果真是不错。总之,教师要想出各种办法使作文课活跃起来,学生才会有写作的兴趣,能力才能有提高。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认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知识。

猜你喜欢

语文课新课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