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价值的哲学思考

2009-06-29段军平贾建军

消费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价值

段军平 贾建军

[摘 要]从哲学的视角对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观点和争论焦点进行分析,审视其理论与实践价值。认为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复杂性、互补性和局限性等理论价值;运动训练实践是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认识发展的动力、基础和最终目的。运动训练实践是检验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唯一标准。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都要从运动训练实践出发,让运动训练实践来检验其科学性。

[关键词]二元训练理论 一元训练理论 价值

作者简介:段军平,男,职称:讲师;学历:本科;出生年月:1963年3月。工作单位:天水市技工学校;贾建军,1980年1月生,男,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从理论哲学上讲,理论是上位的概念,它的本质功能是指导实践。[1]由此类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运动训练理论的本质功能是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运动训练理论同样也有新的发展。一元训练理论之于二元训练理论,就是创新、发展。一元训练理论的问世,引起了新旧理论的碰撞,产生了一系列的迷茫与争论,使我们在面对运动训练的具体实践活动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2]对于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争论焦点,有必要站在哲学的高度与视角下,重新审视其价值,使一元训练理论和二元训练理论能够更好地为运动训练实践服务。

一、观点内容及背景

(一)二元训练理论

1.运动成绩在根本上,系有“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这两种“元因素”相结合而产生;(身体素质也称体能,它包括“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等等,以及其所衍生的次级、再次级“素质”群,所共同构建成的庞大体系。)

2.训练行为产生“超量恢复”,这是运动能力(成绩)得以进步的根本原因。

3.由“准备、基本、竞赛、过渡”等“时期”构建“训练周期”,其实质是由“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这样两个主题阶段、以及两阶段间“巧妙”的过渡和连接,构建“训练周期”,这是“科学”训练安排的根本规范。

上述三条,就是传统的运动训练理论最基本、根本的原理。由于它建立在“身体素质”、“专项技术”这两种“元因素”的基础之上,不妨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3]在哲学上,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4]由于哲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故二元论亦可泛指任何将统一整体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思想学说。茅鹏将传统训练体系的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二分说,称做二元训练理论,是形象准确的。[5]随着二元训练理论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检验,面对职业化、商业化的冲击,二元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传统的二元训练理论已经不能够解释这些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运动训练实践呼唤新的训练理论来指导和解释这些新现象、新情况和新问题,一元训练理论随之应用而生。

(二)一元训练理论

2003年,以茅鹏为代表的学者,从体能和技术的视角下,对传统的二元运动训练理论提出了挑战,提出了与二元训练理论相对应的一元训练理论。在哲学上,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种本原。[4]一元训练理论认为,“人体是复杂的适应系统”,运动能力中的“技术”和“体能”是一元的,不存在没有体能内容的动作技术,不存在没有技术形式的体能发放。技术与体能就象形式与内容一样,在客观现实中无法分离,只能在概念的指向中,为了思考的需要,人为地予以分离,因此体能与技术是同时存在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两个侧面。[3]

二、“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争论的焦点

(一)体能与技术是分别独立存在的

体能是指有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运动能力一般指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搬运、负重、平衡、翻滚等的能力。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的机体能力。[6]体能是运动之本,不管什么运动离开体能都无从谈起,体能是保障运动技能表现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体能类项目,体能的好坏决定着比赛的胜负成败。[7]体能是运动技术的基础,运动技术通过体能来实现。体能是方法、手段,而技术是完成动作的内容。前中国男篮的主教练尤纳斯曾经指出,中国球员的体能是可以练出来的。

(二)体能与技术是统一体

运动能力中的“技术”和“体能”是一元的,不存在没有体能内容的动作技术,不存在没有技术形式的体能发放。技术与体能就如同形式和内容一样,在客观现实中无法分离,只能在概念的指向中,为了思考的需要,人为地予以分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体能与技术是同时存在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两个侧面。在足球项目中,应该在专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体能,使体能与专项技术紧密的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研究足球项目自身规律,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能训练。

三、对“二元”训练理论与“一元”训练理论价值的哲学思考

对于“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争论焦点,无论是“二元”训练理论认为的“体能与技术是分别独立存在的”,还是“一元”训练理论坚持的“体能与技术是统一体”,都必须经过具体的运动训练实践活动来检验,因为真理是经得起实践验证的。“二元”训练理论并没有完全被“一元”训练理论所取代,而是并列且对立的存在着。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对“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理论价值

1.“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是五彩缤纷,多种多样的,运动训练理论也是如此。运动训练理论的多样性是相对的、可变的、体现着运动训练理论的个性。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就是相对的,各自体现着自己的理论个性。

虽然运动训练理论是多种多样的,但又是统一的,统一于运动训练实践,运动训练实践就是客观存在的活动。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又是统一的,统一于运动训练实践这一“主体”。运动训练理论并不能独立的存在,必须依存于运动训练实践而存在。

2.从二元到一元训练理论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运动训练实践决定人们对运动训练的认识。而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又决定了运动训练理论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人类认识运动训练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用;先进的、正确的认识指导运动训练实践,能够使运动训练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认识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就会对运动训练实践活动产生消极的甚至阻碍作用,阻碍运动训练理论的进步和发展。从二元训练理论产生到一元训练理论的提出,经过了漫长的运动训练实践过程,其复杂性不言而喻。

科学的运动训练理论是对运动训练实践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运动训练实践的前面,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进程。科学的运动训练理论能够预见未来,端正运动训练实践的方向,在运动训练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运动训练理论的创新活动。

3.“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互补性

二元训练理论强调体能是基础的同时,又追求在“早期专项化”训练过程中的“专门化”阶段,人为地割裂了体能与技术的统一性。相反,一元训练理论则提倡“人体是复杂的适应系统”,把人体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环境之间的矛盾统一结合起来,追求专项化训练,认为体能和技术是一元的。在具体的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缺乏一定可操作性,运动成绩、体能和技术三者之间是“三维一体”的,体能作为运动项目的基础具有“个性”,而非“共性”,每个运动项目的体能各不相同,要具体分析具体训练间的相互关系。[8]运动训练的专项化贯穿于运动员一生的训练过程中,在专项化的背景下,体能与技术是一元的,既要合理的发展符合运动成绩制胜规律的个性特征的专项技术,又要科学的发展符合运动成绩制胜规律所需专项技术的体能。两者之间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人的自然倾向是太过,运动训练实践中,在体能与技术之间,应该有一个“中”,中的意义是既不太过,又不不及。[9]

4.“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局限性

任何运动训练理论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一元”与“二元”训练理论亦不例外。与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复杂性相比,运动训练理论是对运动训练实践的一种合理的概括、抽象和总结的结果,具有简单化、抽象化和理论化的优秀品格。由于运动训练理论受其本身内、外因素的制约(时代特征、认识水平、理论发展、实践水平、场地器材、重视程度),因而决定了运动训练理论具有相对的局限性,运动训练理论不可能对运动训练实践做到穷尽的认识,再好的运动训练理论也只能是一种阶段性的认识和实践成果。在运动训练实践的过程中,二元训练理论的局限性逐渐的显现;一元训练理论也需要运动训练实践来证明其存在的局限性。

(二)“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实践价值

1.运动训练实践是“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认识发展的动力

从运动训练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运动训练实践是运动训练认识发展的动力,也就是从运动训练认识的发展方面进一步强调了运动训练认识对于运动训练实践的依赖关系。一元训练理论的产生,正是由于适应了运动训练实践的需要,并在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为运动训练认识提出新课题,推动运动训练认识向横广和纵深的方向发展,从“二元”训练理论到“一元”训练理论的跨越,就是典型的例证。从“二元”训练理论到“一元”训练理论的升华,就是人们运动训练认识深化的结果。

2.运动训练实践是“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认识的最终目的

对运动训练理论的认识从运动训练实践中来,还必须回到运动训练实践中去,为运动训练实践服务。运动训练实践是对运动训练理论认识的目的,也就是进一步从运动训练理论认识的归宿方面强调了运动训练理论认识对于运动训练实践的依赖关系。运动训练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为运动训练实践服务。“二元”训练理论与“一元”训练理论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具体活动。

3.运动训练实践是“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认识的基础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从运动训练实践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是要尊重和承认运动训练中的客观事实,努力的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影响。就应该用全面地、发展的眼光看待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应该把运动训练中的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运动训练的本质。一切从实践出发,把运动训练的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研究运动训练系统内部的联系,揭示运动训练实践内部的规律,抽象、概括、总结、形成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科学理论。二元训练理论与一元训练理论就是从运动训练实践出发,经过深入、透彻的认识和理解而诞生的,对运动训练实践在更高层次上起到了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对于运动训练理论的认识是以运动训练实践为基础的,离开运动训练实践的运动训练认识是不可能的。无论从运动训练认识的产生或发展上看还是从运动训练认识的结果和归宿上看,运动训练实践都是首要的和基础的东西。

4.实践是检验“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唯一标准

运动训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训练实践活动本身。运动训练理论一旦形成,对运动训练实践活动又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更高的层次上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运动训练理论的基础是运动训练实践,是对运动训练理论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在概括和总结的过程中,运动训练理论总是力求寻找运动训练实践中具有的普遍性的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运动训练实践是不断的提高运动成绩的过程,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随着运动训练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运动训练实践必然要求助于运动训练理论来进行解释和说明,当原有的运动训练理论不能解释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运动训练理论进行调整和变革,创立新的运动训练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一元训练理论,就是在二元训练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过程中,对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不能解释的时候,产生的新的运动训练理论。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以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0]通过运动训练实践而发现运动训练理论,又通过运动训练实践而证实和发展运动训练理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通过运动训练实践,认识、产生了二元训练理论,二元训练理论又经过再次实践,再次认识、诞生了一元训练理论,实践是检验“一元”与“二元”训练理论的唯一标准。

四、小结

一元训练理论是在二元训练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二元训练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从哲学的视角来看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理论价值,在于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复杂性、互补性和局限性等品格;实践价值在于运动训练实践是运动训练认识发展的动力、基础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唯一标准。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都要从运动训练实践出发,让运动训练实践来检验其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对运动训练理论功能的审视与思考[J],体育学刊,2007,14(6):89

[2]教育部社科司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版:20-21

[3]茅鹏。一元训练理论[J]体育与科学,2003,24(4):6-7

[4]编写组。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5-6

[5]张洪潭。相对论思想在运动理论理念中的萌发茅鹏运动训练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4):14

[6]李祥。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73-74

[7]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高水平竞技运动科学训练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版,103-104

[8]顾善光,陶于。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辨析[J]体育学刊,2007,14(5):19-23

[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版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版:296-297

猜你喜欢

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分钟能创造多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七月》价值新解读
“给”的价值
俆卫:用梦创造价值
价值
从平凡中体现价值
“活着就要体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