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管理在高职教学中的功能与地位

2009-06-29吴刚虹

消费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院校园

[摘 要]在高职院校的改革趋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同时,很多学院的育人改革向以“生”为本转变,校园管理从“人治”到“法治”再向“文治”方向进化。这些创新意识,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也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校园文化 高职教学 管理 功能 地位

作者简介:吴刚虹,女,江苏无锡人 ,本科,法学士,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校园文化、吴文化。

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人才质量的较量,文化力的强弱已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塑造先进的校园文化、以构筑学院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心的的校园文化管理,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校园文化的生成及其内涵

起初的校园文化概念,先是以树木、建筑以及特殊的人文气息的物质文化,在此之上提出一些假设与构想, 继而升华为一种特定的精神文化,并高端显现出一种制度文化。

通过校园核心群体不断提炼、积淀的文化信念,精神文化的推崇,政风、教风、学风理念的形成,使初步成型的校园文化得到强化,并逐步内化为全校师生自上而下人人崇尚的精神追求、荣辱观一致的共同信念。

再经过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内部传媒进行传播,形成一种内部舆论氛围;由学院专门人才、优秀教师的优秀文化行为引发出积极的示范效应,加之学院领导的文化行为作为一种非权力因素,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经过校内外教育活动的教育力量、校园精神环境的陶冶,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极大的价值导向、智能发展、身心健康、审美陶冶、特长培养等方面的作用,这种优势文化与劣势文化的撞击,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冲突,其积极的整体功能就形成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人格和谐发展,形成校园文脉年轮轨迹。

贯彻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为适应市场环境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满意为前提,通过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理念的形成。完善从校园文化建设向亚文化建设管理变化的推进过程,升成校园文化管理的新模式。

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英国皇家督学阿纳尔德曾说:“文化就是通过学习人们迄今所想出的和所说出的最好的东西而达到人类自身之完美的活动。通过这种学习,人们就可以用新鲜的和自由的思想之泉水去冲洗掉自己陈旧的观念和习惯。”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国内有多种说法,一种是“总和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另一种是“课外活动说”:认为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课外活动,作用是娱乐,调剂学生的文化生活。另外还有“规范说”、 “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说”等等。我认为:校园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以构筑学院竞争能力为核心,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为远景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要,通过物质、精神、制度等软硬件的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突出学生的成长成才价值观和学生行为准则为个性特征,逐步形成多个层次结构的校园文化管理新模式。

二、校园文化的要素

(一)学院共有的价值观。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指学院内部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是在个人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我院确定的“养正修能”的校训, “求实、奋进、和谐、创新”的 校风;“勤学、苦练、健康、向上”的学风和“身正、严谨、博学、精技”的教风。都是对于学院教学目标、方向、方法、社会作用等问题作出的选择和承诺,都是代表学院的动机、最高利益的信条,是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准则。

(二)校园精神。这是学院共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是作为潜藏在课内外、并能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一方面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操、意识和行为,同时又有一种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注重“三风”建设,富有个性的校园精神,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更能使全体师生都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三风规范,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必然会从根本上增强学院的凝聚力。

(三)学院规范。这是有形的、表象化的学院共有价值观,是学院文化的具体行为模式。它是学院内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谈举止或从事教学活动时所遵循的较为一致的方式、顺序和应势。并是全体师生对共同的行为模式认同、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学院规范包括道德准则、学院习俗、校园礼仪规范和师生楷模等内容。如拥有一支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现代校园规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教育重要资源,同时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和谐校园文化局面。同样,在育人环境中需造成一种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校园形象。这是学院共有价值观和学院精神的外在表现。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通过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形式出现,同时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虽然是一个物理的环境因素,但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五)校园文化网络。这是校园共有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载体。指的是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对外通讯工作中运用局域网络实现办公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它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有利于增进交流,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真正达到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它带给学校的不单纯是手段上的改变,而是学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变革。

三、校园文化的功能

1.不断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创设现代育人环境。

从文化形态学角度看,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下的子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在校园中的反映。高职院的校园文化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扬弃传统文化,建立起一个民主、和谐、平安的校园氛围。笔者认为,创设现代育人环境,并不是简单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从传统教学氛围向现代教学氛围的转移。通过实现三个推进,即由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建设推进;由传统型的文化向现代校园新文化建设推进;由封闭型的文化向校内外结合的开放型文化推进。总之,要创建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能承担起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构成多彩生动的现代育人环境。

2.重视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系统。建立一支符合时代发展、锐意进取、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现代校园文化的一个基础因素。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另一方面更要注重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造就一批在教学岗位上勤勤恳恳教书的教学名师;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的关键所在。

3.走科研兴校之路,是高职教学发展的根本之路。

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必须符合市场竞争需求,以提升校园文化整合力,要以培养学生专长为轴心、以技能竞争能力为核心的专门人才。当务之急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素质能尽快适应社会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如江苏信息学院提出的具有“懂专业、精技术、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真正体现了高职教育科研的重要特色。

4.强化团队精神,提高联动力。团队精神是东方文化的主要特色。这是提升学院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要在建立深厚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把培养校园团队精神和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放到适应社会需求上来,拓展新的人才培育模式。

5.确立人才标准定位,提升凝聚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准确地树立学院人才培养标准与社会需求的定位和学院内部成员与学院关系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强调教育、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使学院凝聚力建立在比较现实和可靠的基础上,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提升和加强。

四、文化管理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校园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是构筑现代高职高专院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学院在寻求最适合自己生存、改革、竞争、发展道路上所逐渐形成的生存方式。

世界革命导师马克思指出:“文化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有王国的必由之路”。先进的校园文化是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符合育人发展方向、体现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要判断一种文化是先进还是落后,主要是看它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果能够反映时代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就是先进的,反之就是落后的。体现在校园文化上同样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的原则,如果一个校园的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就有可能成为阻碍校园发展的桎梏,甚至陷入“文化僵局”的误区,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知道,教学管理主导要素由师资、手段、制度等传统要素向文化管理移位是校园管理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文化主导成为现代人才培养、学院发展的重要特征。先进校园文化从根本上主导着人文改革的发展走向,其核心在于科学价值观在学院中的统治地位,它是学校全部管理工作和战略方向的灵魂所在。

教学改革自新时期以来,教学管理先后经历了传统意识的经验管理、特色教育的行为管理、素质教育的人文管理等的历史进化。经验管理的特点是“人治”,行学管理的特点是“法治”,文化管理的特点就是“文治”。“文治”就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渗透来管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全面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在上述的管理模式中,文化管理则是其中的最高形态与最高形式,显示了教学管理、教学理念最广泛的人性化,代表了当代校园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所及的文化管理,是将科学的行为管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模式,它既肯定科学管理的作用,又将先进文化理念全方位地渗透、融入到高职院的管理中去。

我院自03年进入管理体制改革后,由于制度改革对教育运行机制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学院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的选择直接相关,也可以说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质是根据社会环境需要,重视提高对学生人才培育的能力,努力培养学院组织与学生个体进步与教职工发展融为一体的价值观,从而打造我院高职人才培养的无形资产质量、从而增强学院人才核心的竞争能力。因此,文化管理目标模式的选择是学院制度改革的中心问题。

校园文化管理是提升校园核心竞争能力的根本途径。学院领导人是学校文化的缔造者,诠释者和设计师,也是校园文化变革的执行者。在校园文化塑造、控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学院领导人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对创建校园文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校面临多种文化源流的融入和渗透,校园文化对其优势与劣势的冲突,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撞击,更能使校园文化在育人功能上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

[2]浅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3]陈怀勇,关于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

[4]陈桂良, 论地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年10期

[5]刘永祥,和谐社会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江西社会科学 》2006年12期

[6]陈桂良,刍议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金华职业技术学报》2002年第01期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学院校园
初等教育学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院掠影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